云台村
福建省泉州市下辖村
云台村坐落于泉州市南安霞美镇,东邻霞美镇埔当村,西隔溪美镇三堡村,南面云台连理赛山,北有云台山。地处溪美镇与霞美镇交接处。
村情现况
云台村,云台,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0.9℃,无霜期。全村管辖:金铺、石壁头和桥仔头三个社区。
2013年普查,现有1171个居民。有陈,林,潘,郑,吴5个姓,以姓陈,林人数居多,均为汉族。陈氏以居住在金铺社区为主,石壁头社区以林氏为主,潘氏、郑氏、吴氏则居住在桥仔头社区。
盛产水果,果树覆盖面积达85%,杨梅龙眼橄榄等名扬四海的水果,畅销国内外,
当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饮食以米饭为主,属闽南饮食习惯、方言为闽南语
云台由来
“云台”在五代十国为“三十都”(至明朝划归三十二都),王延彬在泉州当官时,常与友人游于双象峰下(今云台村),且陶醉于山中的杨梅及其胜景时而常流连忘返。而后闽王(王审知)知晓一事,并亲自驾临,对其美景称赞于口。之后王延彬并在此建设“云台歌舞月榭”,以便闽各文武百官休闲度假,此地遂名“云台村”。因王延彬治泉郡有政绩,被闽王也封为“云台侍中”。
人口民族
2013年普查,现有1171个居民。有陈,林,潘,郑,吴5个姓,以姓陈,林人数居多,均为汉族。陈氏以居住在金铺社区为主,石壁头社区以林氏为主,潘氏、郑氏、吴氏则居住在桥仔头社区。
地理位置
云台自然村,位于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镇的西部,东临埔当村,西靠三堡村接壤,南近云台溪,北坐落双象山。
气候特征
属海洋性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季常受台风影响,带来狂风暴雨;年无霜期35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在1000-1800毫米之间。
植物资源
盛产水果,果树覆盖面积达85%,杨梅、'杨桃、龙眼、橄榄、荔枝、香蕉等名扬四海的水果,畅销国内外。当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饮食以米饭为主,
主要种植萝卜、白菜、大葱、四季豆、西红柿,地瓜,花生等蔬菜
动物资源
拥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白鹭、野猪、眼镜蛇、蟒蛇等生态野种。
教育事业
云台小学,云台幼儿园
地方特产
云台地瓜粉,云台丸子,杨梅干,糖水杨梅,咸橄榄,醋橄榄,荔枝酒,杨梅酒
风景名胜
历史旅游景点:王延彬别馆、云台歌馆、望梅亭、招贤馆、凉峰院、招福院、云台寺、荐福报恩禅院、凤凰院等。
云台山:称为云台的天然屏障。山形如二象山林,亦名双象峰。因地处位置特殊,前有溪河,自然的美而成为达官贵人游玩的好去处。王延彬任泉州刺史后,即在云台山筑别馆。后成为王氏时来歌舞之地。
云台山公园
云台山森林公园,由双象峰、云台寺原址、云台村果园基地组成。园区分为经济果园基地、历史文物保护区、原始森林保护区。经济果园基地有梨子树、橄榄树、杨梅树、龙眼树、柿子等云台五大经济果树;历史文物保护区拥有2座南安一级重点文物古墓:五代太傅王延彬墓和宋太傅傅自得墓。原始森林保护区仍旧保留着闽南五代十国的原始生态环境,拥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白鹭、野猪、眼镜蛇、蟒蛇等生态野种。
著名人物
云台村是块天然的风水宝地-五代十国时,福建官员非常喜爱。云台山,称为云台的天然屏障。山形如二象山林,亦名双象峰。因地处位置特殊,前有溪河--云台溪。
历史上的云台,因是块天然的风水宝地,达官贵人,隐居人士,慕名而来,游山玩水。时间久了,便居住此地。云台村鼎盛时期,云台人曾有18个姓。而后因历史演变,时代迁移等不可抗因素,只留下当今的陈,吴,潘,郑,林5大姓。
史料记载南安重要古墓(共有5个)中2个葬于云台村,分别为五代太傅王延彬墓和宋太傅傅自得墓。历代文武官员及著名僧人、名人来此村游玩相继不少。
王延彬(886~930年),字表文,泉州刺史。
五代太傅王延彬墓,葬于云台山下,现当地地名为“墓后”,位于云台寺旁。宋太傅傅自得墓,葬于云台山,现地名称为“傅府山”,属云台山一角,山中矗坐着很多座石像,后相续被人盗走。当地历史悠久,按史册记载,可追溯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泉州刺史王延彬(885—930)曾到云台建造别墅,建云台歌馆,盖望梅亭,把当地报恩寺为云台寺,云台双象山改为云台山。每年梅果熟时,就带妻儿老小到此度假尝梅,时邀招贤馆中寓贤和泉郡名士来赋诗酣饮。自号白云侍中,自王延彬辟梅村十里后,此地之风历久不衰,至今犹然。云台的万梅乡石碑犹存。因王延彬治泉郡有政绩,死后葬于此山。
陈知柔(?~1185年),字体仁,号休斋居士。在宋真宗、仁宗朝任谏议大夫、直龙图阁学士。
陈知柔好山水,他从小聪颖,攻读典籍。陈知柔与朱熹(同安主簿)为莫逆交,常与他于云台山上酌酒赋诗,谈论经义。知柔著《休斋诗话》、《梅青传》等。
傅自得 (1116~1183年),字安道。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不久,改任漳州通判。
南宋初期,秦桧当权,勾群结党,不为利禄所诱被秦桧借故黜免。孝宗继位,傅自得恢复旧职。知漳州,却又被谗言阻挠,改知兴化军。再任漳州知州。不久升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副使。后来辞官回乡。其常与师傅朱熹及友人游于云台山,求学于云台山,饮酒作乐,流连忘返此山景色及并投入其怀抱,经常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去世,后人将其墓安置南安县云台双象峰下以完成其心愿。他的文章录入于《至乐斋集》。
朱 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绍兴二十一年,任泉州同安县主簿。
朱熹每抵南安,必然要登上云台山纵览,又视其为龙首之脉,每每在此徘徊数日,并植竹数丛。曾于与许行、王力行、吕大奎、邱葵四大门徒游览于此地,并与学员-傅自得相友善,忘年之交陈知柔,常相携登游云台山胜境,并在此山探究经学奥秘,授徒讲学。
史继偕(史国老)(1560-1635年),字世程,号联岳,太师、太子太师,
史继偕明朝(熹宗朝)宰相,辞职家居在对望云台石鼓山下的怡云野筑,并在云台潜心著述及整理文献,著作期间垂涎于云台的山美,享受于云台的水秀,并完成的著作有:《云台藏稿》十六卷;《奏议》四卷;《八闽人物》四卷;《太史一家》一卷;《越章录》四卷;《怡云草》一卷,。墓在晋江磁灶马四行山铺烛台山。其典故有“李宅墙与史宅无干”。
云台寺的败落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云台寺不知何故被烧毁,寻复建。当今云台村落依旧存在很多与云台寺相关联的地名。关于云台寺为何烧毁,至今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云台寺庙,历史上一度在当地香火很旺,名声很好,众多达官贵人、僧徒慕名前往烧香驻留。在云台寺不远处,有座尼姑庵(今地名为后庵),后因云台寺庙中某一僧徒暗中挖地道直达尼姑庵,与庵里德尼姑地下有私情。后被发现,名声败坏,被当时皇帝命令烧毁云台寺和尼姑庵及其云台其他游玩建筑。现云台村金埔社区寺口坡(云台寺的建址所在地),挖地三尺尽是碎瓦片、砖块。
事件影响
云台寺的败落导致了云台18姓氏的族群慢慢走向衰弱,并从云台走出去,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
20世纪60-70年代,当地政府号召当地民众开山建池造家乡,先后挖掘重多历史宝物(也毁掉众多文物)。其中较为重大的事件是:曾出土一座26斤纯金观音像、一把宋代某将军宝剑、手持宝剑将军石像以及古代金银钱财不计其数。20世纪及21世纪期间,当地百姓进行挖地建筑时不断出现各种古币及陶瓷等各种出土文物。
经济发展
云台工业开发区: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云台先后规划100亩为云台工业开发区,引进三隆重工、泉州华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入住,从而发展了经济及带动第三产业。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846元,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交通建设
交通线路有X338公路(南安县级公路),可乘坐泉州公交车12路、南安公交5路、8路、12路等公交路线到云台即可。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9 14:37
目录
概述
村情现况
云台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