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行宫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古镇的景点
龙王庙行宫,原名“敕建安澜龙王庙”,位于江苏省宿迁市皂河镇龙运大道与行宫路交叉口东北角,属皂河古镇皂河龙运城)景区内景点。龙王庙行宫占地面积36亩,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
历史沿革
顺治年间(1638年—1661年之间),改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各代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占地36亩,周围红墙,三院九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宫式建筑群。
1950年至1956年,庙内僧人被陆续遣散,龙王庙交由皂河镇人民政府房管所管理使用。“文化大革命”中,龙王庙御碑、石狮及部分古建筑遭毁。
1982年、1988年、1992年、1993年,省、市、县三级政府耗资100万元分别对龙王殿、御碑亭、钟、鼓楼等进行了规模修缮。
1992年春,龙王庙行宫正式对外开放。
2013年至2015年间,龙王庙行宫及皂河古镇新建、改扩建了下江南大观园、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通圣街、道路管网、内涵提升、安澜桥、安澜桥广场及停车场、景区创建提升等投入约1.5亿元。
建筑特点
格局
第一进院落中心位置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亭内御碑高5米,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述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建的经过,御碑亭两旁,建有钟、鼓二楼,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建筑的形制、布局、尺度相同,每座建筑103平方米。御碑亭北面是怡殿,位于中轴第一道院和第二道院的相交处,占地面积66平方米。
第二进院落是整体建筑的中心,主体建筑是“龙王殿”又称“绿瓦殿”,两侧对应有东、西配殿。龙王庙是该庙的主要建筑之一,占地面积435平方米,大殿正中供奉东海龙王贴金坐像,该院落是僧人日常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乾隆皇帝5次下榻龙王庙,也是在这里朝政议事、敬神祭祖的。
第三进院落是龙王庙行宫最后一进院落,也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二、三院落的相交处横向轴线上建筑分别是灵官殿和东西庑殿,庑殿是庙内僧侣们用来读书赋诗和研究佛学的场所,也是皇帝驾临时,文武官员用来处理政务和娱乐休息的地方,灵官殿正门上方悬挂“福靖灵波”横匾一块,乾隆皇帝驾临时,此殿又叫“分宫厅”皇帝皇妃进入后宫后,其他文武官员一律禁止入内。
特点
龙王庙行宫建筑布局对称,轴线分明,分列殿宇15座,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分明。整个建筑群由六大部分组成,最南端为古戏楼,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初九庙会及清帝驾临看戏之用。古戏楼向北,为青砖铺设的宽阔广场,广场两边有两根六丈高的神杆(俗称旗杆)神杆两边有相对应的“河清”、“海晏”牌楼。山门正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7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
主要建筑
御碑亭
御碑亭平面呈六角形,面积53平方米,十二根朱红抱柱擎托着六角重檐攒尖顶的伞状黄色琉璃瓦屋面。因其为皇家“敕”建,黄色瓦饰,形状如伞,人们又称之为“皇伞”。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建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刻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下江南时,第一次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皇考勤民瘼,龙祠建皂河,层甍临耸坝,峻宇镇回涡,毖祀精诚达,安澜永佑歌,彭城将往阅,宿顿此经过,捍御方多事,平成竟若何,所希神贶显,沙刷辑洪波。”碑身、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碑帽上缘和碑身四周雕刻五爪巨龙。整块御碑刻满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和诗文。
钟鼓楼
在御碑亭的两旁,建有钟、鼓二楼。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建筑的形制、布局、尺度相同,每座建筑面积103平方米,重檐歇山卷棚顶,屋面苫盖筒瓦。
钟楼内悬挂着嘉庆十八年(1813年)马士魁敬铸的八角铁钟一口,钟重2000多斤。铁钟每只角上铸有八卦图文,钟体上缘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大字。
鼓楼内摆放着1.4米直径的大鼓一面。乾隆皇帝下榻此庙时,撞钟击鼓,两厢奏乐,以最高礼仪恭迎皇帝的驾临。
怡殿
御碑亭的北面是怡殿。位于中轴第一道院和第二道院的相交处,占地面积66平方米,面阔四间,进深三间,怡殿正门悬挂“法雨慈云”大匾一块,殿内供奉杨、柳、杜、孟四大金刚坐像,分别持宝剑雨伞琵琶蟒蛇,象征“风调雨顺”。
古戏楼
古戏楼向北,为青砖铺设的宽阔广场,广场两边有两根六丈高的神杆(俗称旗杆)神杆两边有相对应的“河清”、“海晏”牌楼。
牌楼
广场北侧是山门,亦称禅殿,禅殿大门两旁置放两尊清中前期的皇家石狮。山门正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7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
第二进院
第二进院落是整体建筑中心院落。御道上的主体建筑是“龙王殿”,又称“绿瓦殿”。龙王殿两侧对应的是东、西配殿。东殿供奉“五湖神”,西殿供奉“四海—井神”。十尊神像皆手捧笏板,列次伺拜龙王。
龙王殿是该庙的主要建筑之一,殿宇重檐歇山,清式龙吻。黄、绿、蓝为主的六色琉璃瓦覆面,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435平方米。殿前白石月台,玉石栏杆。大殿额枋高悬“福佑荣河”镏金匾一块,月台左右各有一座宝藏库,昔日用来焚烧字纸。月台当中为祭龙台,台中有大铁鼎一尊。大殿正中供奉东海龙王,为贴金坐像。左右分列八大水神(俗称八大战将)。龙王像背后,绘有彩色壁画,画中有一大象,象身立一童子,手持一盆万年青,其意象征“万象长青”。这一院落中的所有建筑是该庙僧人日常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也是在这里朝政议事,敬神祭祖。
第三进院
第三进院落,是龙王庙行宫的最后一进院落,也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二、三院落的相交处横向轴线上建筑分别是灵宫殿和东西庑殿。庑殿是庙内的僧侣们用来读书赋诗和研究佛学的场所,也是皇帝驾临时,文武官员用来处理政务和娱乐休息的地方。灵宫殿东壁的王灵官手持七节长鞭,西壁韦驮神手捧降魔杵。正门上方悬挂“福靖灵波”横匾一块,乾隆皇帝驾临时,此殿又叫“分宫厅”。皇帝皇妃进入后宫后,其他文武百官一律禁止人内。
禹王殿
中轴线北端是禹王殿,也叫观音殿。禹王殿属于宫式大作,重檐硬山,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大殿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坐落在青石板筑成的1米高的须弥台上,殿高20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底楼额枋上悬挂“功崇利薄”镏金大字的朱红匾额一块。大殿的明间南海观音趺坐在莲花座之上。二楼的楼板是由304块纵横组合的绘有龙风呈样彩色画面的木板吊制而成。东西两头暗间,分属方丈室和藏经室,由暗间扶梯登楼即可进入顶层。大禹王像就置于顶层的中央。
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临幸于此都是夜宿于这殿宇楼上,人们称为“正宫”。与正宫相呼应的是位于正宫两侧的东宫和西宫,这是随同南下的皇妃们居宿的地方。院落内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市同春”“百世怀杨”。
文化活动
名称由来
龙王庙行宫系清代帝王为祈求“龙王”“安澜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筑,故命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后因乾隆皇帝多次临幸于此,故又名“乾隆行宫”。
民俗活动
自清代以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这三天,为皂河安澜龙王庙庙会之日。届时众多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祈福求祥。附近山东河南安徽几省的坐贾行商、民间艺人也纷至沓来,云集皂河。因正月初九为庙会“正日子”,故当地又习惯称之为“初九会”。庙会期间所有逛庙会的人们一起参拜龙王,人山人海,庙会被列为苏北地区36处香火盛会之首。数百年来,年年如此。
2013年开始,皂河庙会更名为皂河龙王庙会文化旅游周,并于2013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开幕,首次将原先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初十为期3天的龙王庙会会期改为正月初五至正月初十,为期6天。旅游周期间有民俗文艺演出、财神日祭财神、相约古镇赏花灯、乾隆皇帝半朝銮驾仪仗队游庙会、柳琴戏表演等活动。
文物保护
1983年,龙王庙行宫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龙王庙行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县人民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重新制定了系统、细致的抢救方案和维修措施,第一期工程耗资250万元,第二期工程耗资145万元来修缮相关文物。
2006年,成立宿迁市龙王庙行宫文物管理所。
2014年,龙王庙行宫正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信息
地理信息
龙王庙行宫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皂河镇境内,位于镇区龙运大道与行宫路交叉口东北角。
开放时间
08:30—17:00(夏季17:30)。
门票价格
联票60元/人,单票50元/人。庙会期间联票20元/人。
免费政策
年龄小于或等于6岁的,或身高小于或等于1.4米的儿童,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的老人等其它相关适用于景区免票物什。
半票政策
年龄大于6岁且小于18岁的未成年人,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且小于70岁的老年人。
交通线路
公交线路
在宿迁市区可乘坐宿迁公交92路宿迁公交93路到达“乾隆行宫”站点下车即可。如乘坐宿迁公交91路,须在“张庄”站点下车,随后沿行宫路向东行驶约1千米,即可到达目的地。
自驾线路
打开导航即可。一般从宿迁市区过来有3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是250省道、二是宿黄线、三是环湖大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9 11: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