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云松
洪春桥至灵隐合涧桥的景点
九里云松在洪春桥至灵隐合涧桥前一段,全长约2公里。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唐刺史袁仁敬植松于行春桥(即今洪春桥),西达灵竺,路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苍翠夹道,阴霭如云,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人行其间,衣袂尽绿。今旧松多不存,而新植者已渐如偃盖,时时与灵山白云相接,故日云松。”
形成
九里云松成景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袁仁敬任杭州刺史,政务之暇,爱去灵隐天竺一带游览,于是命人在灵隐道两傍植上松树。久而久之,松霭连云,成为西湖群山中的独特景观,被称之为九里松。袁仁敬还在洪春桥建起了横跨道路的九里松亭,百姓多称之为一字门。
得名
元时列入“钱塘十景”之一,名“九里云松”。
诗赋
明王瀛《九里松》诗: 西入行春翠霭中,长松夹道势凌空。湿凝云气山山雨,晴卷涛声树树风。九里揭名追说老,千年遗迹著袁公。 清阴满路人歌咏,应与甘棠召伯同。
明凌云翰《九里云松》诗:九里闲云万树松,经行记得旧时踪。黄金曾饰宋儒字,苍狗岂知秦代封。 风露横陈鸣鹳鹊,波涛澎湃舞蛟龙。 我来朗诵灵山句,清气飘飘欲荡胸。
余阙《赋九里松送吴左丞》诗:结驷向青郊,松阴九里遥。言从天竺寺,直渡小春桥。偃蹇成芝盖,萧瑟荫兰桡。相逢何所赠?欺君保后凋。
现状
今天的九里云松,在路两侧各植松10行,宽达百米许,品种有火炬松,湿地松、晚松等,是1962年以后培植起来的。
地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0-12-03 02:14
目录
概述
形成
得名
诗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