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货郎儿
曲牌名
九转货郎儿,曲牌名,亦名“转调货郎儿”。属北曲正宫。原是生活中卖货郎的叫卖声,经长期歌唱,不断加工,到元代已发展成说唱艺人专用曲牌之一,后为杂剧吸收入套曲中。元代无名氏杂剧《风雨像生货郎旦》引用入剧。全曲共九支,第一支为“货郎儿”曲牌散板全格,后面八支“货郎儿”皆于句中插入一至四支其他宫调的曲牌若干句,从而可以表达不同的场景和情绪,且每支换韵,九支曲须用全,不可增减移动,是北曲中罕见的不同宫调集曲式的套曲。
体裁沿革
九转货郎儿,曲牌名。属北曲正宫。用于集曲套。“货郎儿”本为正宫曲牌,古谱以之作为正宫曲,但元代无名氏杂剧《风雨像生货郎旦》将其入于“南吕·一枝花”之下,《太和正音谱》误为南吕宫曲,于正宫借用。此牌首见于《风雨像生货郎旦》第四折。
北宋时期,已经有了“货郎儿”的早期表现形式“叫声”。据宋代灌圃(园)耐得翁著的《都城纪胜》记载:“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和宫调而成也。”所谓“诸色歌吟”,是人们面对各种事物发自内心的音声反映;所谓“卖物之声”,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直接产生的旋律因素。这两种“音乐”原来都是比较质朴、简单的,但经过了创造性的处理之后,形成了“叫声”,“货郎儿”就是从“叫声”逐渐衍变过来的。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记载,“货郎儿”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货郎儿”、“转调货郎儿”和“九转货郎儿”。
早期,“货郎儿”只是一种职业的名称,从宋、元直至近代,有一种挑着担子,往来街头贩卖日用杂物、妇女用品和儿童玩具的小商贩,称为“货郎儿”。他们敲着锣或摇着蛇皮鼓,唱着货品的名物,沿途招人买卖,其所唱的腔调后来也就称为“货郎儿”。这种腔调,经过货郎儿们的长期歌唱,加工的越来越细致,艺术性越来越高,在元代已发展成为专靠说唱艺人歌唱的一种腔调。因“货郎儿”是小贩们的口头集体创作,或多或少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发挥,长期就形成了多种体式,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三十三所引的“货郎儿”体式就有三种,第一体出于杨显之的《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杂剧第四折,由六句构成;第二体出于散曲《金殿喜重重》套数,由五句构成;第三体出于元无名氏《杨氏女杀狗劝夫》杂剧第二折,由六句构成。结合各自所用腔调和音乐内容来看,三者之间,虽然整体看来基本相同,但在结构布局以及腔调具体处理细节上,还有着相当的差异。
“转调货郎儿”是“货郎儿”的进一步发展形式。它是将“货郎儿”曲牌的乐句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在其间插入其他一个或多个曲牌或曲牌旋律片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经常用到的“集曲”手法,其结构模式为:“货郎儿”起——其他一个或多个曲牌(片段)——“货郎儿”尾。其中起和尾长短不一定相等,一般是起长于尾,而最短的尾,往往只有一句。
“货郎儿”最高级表现形式是“九转货郎儿”。“九转货郎儿”是由一个“货郎儿”本调和八个穿插不同曲牌的“转调货郎儿”联成的一个套曲,其前后不仅有旋律和节奏上的变化,而且也有着调式和调性上的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九转货郎儿”随着被广泛使用已经逐渐变成了声乐套曲的名称,在说唱、戏曲音乐中有不少作品都采用了“九转货郎儿”的套曲演唱形式。
格律说明
曲子整套共计九支,支支换韵,长短各不相同,且删一转则不成调。第一支为“货郎儿”本调,以下八转,首尾用“货郎儿”本调,中间摘用其他曲牌的句子,所摘多少不等,故长短亦异。明周宪王朱有炖《关云长义勇辞金》及清洪昇《长生殿·弹词》均有此曲。第二转首三句为“货郎儿”本调,中犯“卖花声”三句。第三转首五句为“货郎儿”,中犯“斗鹌鹑”五句。第四转首三句为“货郎儿”,犯“山坡羊”九句。第五转首三句为“货郎儿”,下犯中吕“迎仙客”全曲,再犯“红绣鞋”五句。第六转首三句为“货郎儿”,下犯“四边静”四句,再犯“普天乐”四句。第七转首三句为“货郎儿”,下犯“小梁州”全曲。第八转首二句为“货郎儿”,下犯“尧民歌”四句,“倘秀才”一句,“尧民歌”五句,“叨叨令”二句。第九转首三句为“货郎儿”,下犯“脱布衫”全曲,“醉太平”七句。
格律对照
对照例曲:洪昇《九转货郎儿·弹词》
一转
货郎儿本格: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抵多少凄凉满眼对江山!俺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二转
货郎儿(首三句)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吕·卖花声(二至四句)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货郎儿(末句)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想当初庆皇唐太平天下,访丽色把蛾眉选刷。有佳人生长在弘农杨氏家,深闺内端的是玉无瑕。那君王一见了就欢无那,把钿盒金钗亲纳,评跋做昭阳第一花。
三转
货郎儿(首五句)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仄平平。中吕·斗鹌鹑(首四句)中仄平平,平平去上,中仄平平,平平去上(平)。货郎儿(末句)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那娘娘生得是似仙瓷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端的是花输双颊柳输腰,比昭君增妍丽,较西子倍丰标。似天仙飞来海峤,恍嫦娥偷离碧霄。更春情韵饶,春酣态娇,春眠梦悄,抵多少百样娉婷也难画描!
四转
货郎儿(首三句)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吕·山坡羊(一至九句)平平平去,平平平去,中平中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去。中平中仄平去上(平)。平,中去平。货郎儿(末句)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没两,镇日里高擎在掌。赛过那汉飞燕在昭阳。可正是玉楼中巢翡,金殿上锁着鸳鸯。宵偎昼傍,直弄得那官家丢不得舍不得那半刻心儿上。守住情场,占断柔乡,美甘甘写不了风流帐。行厮并坐一双,端的是双浓爱长,博得个月夜花朝真受享。
五转
货郎儿(首三句)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吕·迎仙客(全部)中仄平,仄平平,中平仄平平仄平(上)。仄平平,中去平(上)。中仄平平,中仄平平去。中吕·红绣鞋(首五句)中仄平平平去,中平中仄平平(上),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中仄,仄平平。货郎儿(末句)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当日个那娘娘在荷亭把宫商细按,谱新声将霓裳调翻。昼长时亲自教双鬟,舒素手拍香檀,一字字都口吐自朱唇皓齿间。恰便似一串酾珠声和韵闲,恰便是莺与燕弄关关,恰便是鸣泉花底流溪涧,恰便是明月下泠泠清梵,恰便是缑岭上鹤唳高寒,恰便是步虚仙珮夜珊珊。传集了梨园部,教坊班,向翠盘中高簇拥个美貌如花杨玉环。
六转
货郎儿(首三句)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平中仄仄平平。正宫·叨叨令(首句)中平中仄平平去。中吕·上小楼(三至末句)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平去。仄平中,中平平去。幺篇(一至八句)中仄平,中仄中。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平平去。货郎儿(末句)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恰正好喜孜孜霓裳歌舞,不提防扑通通渔阳战鼓,划地里慌慌急急,早则是惊惊恐恐、仓仓卒卒、挨挨挤挤、抢抢攘攘出延秋西路,携着个娇娇滴滴贵妃同去。又则见密密匝匝的兵,重重迭迭的卒,闹闹炒炒、轰轰剨剨四下喧呼,生逼散恩恩爱爱、疼疼热热帝王夫妇。霎时间画就一幅惨惨凄凄绝代佳人命绝图!
七转
货郎儿(首三句)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双调·殿前欢(三至七句)中平中仄平平去,中仄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中仄平平去。货郎儿(末句)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破不喇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半行字是薄命的碑碣,一抔土是断肠的墓穴,再无人过荒凉野。嗳莽天涯,谁吊梨花榭?可怜那抱悲怨的孤魂,只伴着呜咽的鹃声冷啼月。
八转
货郎儿(首二句)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双调·快活年(首二句及其叠字)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去平,去平。中吕·尧民歌(五至末句)平平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去。正宫·叨叨令(五至六句)仄平平也么哥,仄平平也么哥。货郎儿(末句)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自銮舆西巡蜀道,长安内兵戈肆扰。千官无复紫宸朝,把繁华顿消,顿消。六宫中朱户挂蠨蛸,御榻旁白日狐狸笑。叫鸱鸮也么哥,长蓬蒿也么哥。鹿儿乱跑,苑柳宫花一半儿凋。有谁人去扫,去扫,玳瑁空梁燕泥儿抛,只留得缺月黄昏照。叹萧条也么哥,染腥臊也么哥,染腥臊玉砌空堆马粪高。
九转
货郎儿(首三句)中中中、中平上去,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平中仄仄平平。正宫·脱布衫(全部)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中、平平去上(平),中中中、平平平去。正宫·醉太平(一至七句)中平仄平(上),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仄平(上)。中平中仄平平去,中平中仄平平去,中平中仄仄平平。货郎儿(末句)中仄平平平去平(上)。
这琵琶曾供奉开元皇帝,重提起心伤泪滴!俺也曾在梨园籍上姓名题,亲向那沉香亭花里去承值,华清宫宴上去追随。俺不是贺家的怀智,黄幡绰与咱皆老辈。俺虽是弄琵琶却不姓雷,吓哈他呵!骂逆贼早已身死名垂。俺也不是擅场方响马仙期。那些旧相识多休嗳话题。俺只为家亡国破兵戈沸,因此上孤身流落在江南地。恁官人絮叨叨苦问俺是谁,则俺老伶工名唤做龟年身姓李。
(说明:曲牌格律与对照例曲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曲使用斜体字排印。曲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表示填上声字;去,表示填去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字为韵脚。)
典范作品
元代无名氏《九转货郎儿·女弹》(《风雨像生货郎旦》)
明代朱有燉《九转货郎儿·挑袍》(《关云长义勇辞金》)
清代洪昇《九转货郎儿·弹词》(《长生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3 11:57
目录
概述
体裁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