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苯胺
有机化合物
乙酰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8H9NO,为无色有闪光的小叶状固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是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染料中间体
理化性质
熔点:113-114℃
沸点:304℃
闪点:145.6℃
密度:1.121g/cm3
折光率:1.519
logP:1.66
外观:无色有闪光的小叶状固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甘油和苯等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1
氢键受体数量:1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互变异构体数量:3
重原子数量:10
复杂度:116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体积(cm3/mol):122.5
等张比容(90.2K):311.0
表面张力(dyne/cm):41.5
极化率(10-24cm3):16.06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22:Do not breathe dust.
不要吸入粉尘。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风险术语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主要用途
乙酰苯胺是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和防腐剂。用来制造染料中间体对硝基乙酰苯胺对硝基苯胺对苯二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大量用于制造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乙酰苯胺也用于制硫代乙酰胺。在工业上可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纤维脂涂料的稳定剂过氧化氢的稳定剂,以及用于合成樟脑等。还用作制青霉素G的培养基。作为上一代的止痛剂、退热剂,由于具有低毒性,现已被新一代乙酰类药物取代。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高剂量摄入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骨髓增生。反复接触可发生紫绀。对皮肤有刺激性,可致皮炎。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大量接触会引起头昏面色苍白等症。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800mg/kg;小鼠经口LC50:1210mg/kg。
包装储运
采用内层塑料袋、外层麻袋或帆布袋包装,每袋净重50kg。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防火、防潮。用汽车或火车运输均可。按有毒化学品规定贮运。
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操作注意
1、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4、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5、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
6、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7、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8、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参考资料
N-乙酰苯胺.化源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20:04
目录
概述
理化性质
计算化学数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