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第一项指标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病毒复制的外壳物质,是在HBV感染1-2周出现,意味着乙肝病毒的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体内已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两对半第五项指标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是针对乙肝核心抗原产生的
抗体,是
急性感染的
窗口期,不是人体的保护性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呈阳性,表示体内出现乙肝核心抗体,是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在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终生存在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乙肝两对半15阳性,即
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说明现在正处于乙肝病毒感染阶段,或者是慢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此期传染性较小。
要注意的是,
乙肝两对半中15阳性是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病情很容易就会向乙肝大三阳或
小三阳转变,所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的到医院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等项目,以便随时了解病情变化,从而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治疗。
乙肝两对半15阳性又称
乙肝小二阳,是个不稳定的中间状态,乙肝两对半15阳性一般由乙肝大三阳或者
乙肝小三阳转化而来。乙肝
大三阳的特点是
乙肝e抗原阳性,当e抗原已经很少或已经转阴,而e抗体尚未出现或者很少时,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就会呈现乙肝两对半15阳性,但这种状态多数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乙肝两对半15阳性就可能转变为乙肝小三阳或者乙肝大三阳。
乙肝两对半15阳性与乙肝
小三阳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而有些乙肝两对半15阳性患者认为乙肝两对半15阳性比乙肝小三阳轻,忽视了乙肝两对半15阳性的治疗。其实,乙肝两对半15阳性和乙肝小三阳一样都容易造成基因变异,容易造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乙肝两对半15阳性也要定期检查肝功能、HBVDNA、B超等,发现肝脏病变及时治疗。
乙肝两对半15阳性是否需要治疗,这需要检查
HBV-DNA,如果DNA<1000,也就是HBV-DNA为阴性,那么不需要治疗,注意定期监查。若HBV-DNA为阳性,表示传染性强,应把握时机进行乙肝治疗。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
血清标志物,包括5项指标,即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
抗HBe)和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
HBsAg,出现于患者血清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但有部分患者HBsAg可持续存在,此时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
肝细胞仍能不断复制HBsAg。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称为
HBsAg携带者,小部分人可发展为急性或
慢性乙型肝炎,甚至
肝硬化、
肝癌。
绝大多数HBV感染者
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ng~00μg/ml之间,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
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肝炎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
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乙肝两对半一五阳性说明人体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是急性HBV感染,或者慢性HBV携带,传染力弱,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1.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献血过程中感染,或是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此现象得以了有效控制,但是尚未杜绝。
2.
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也就是说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目前多数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
3.
母婴传播:患
急性乙肝或携带
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4.
性传播: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2、少油腻,
乙肝患者对脂肪的代谢能力减弱,应少食油腻的食品以防止血脂增高或形成
脂肪肝。
3、忌辛辣,乙肝患者应忌食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因为辣椒对胃肠道有
刺激作用,严重的会导致
胃溃疡。乙肝患者因为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因此应少食或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