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发的疾病,其特点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以及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而
乙肝e抗原(HBeAg)为阴性。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复制,并由免疫系统进行攻击。乙肝小三阳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患者病毒复制被抑制,病期改善,预后良好;或者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病毒仍在体内复制,持续具有传染性。
病因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会进行不断的复制,作为“入侵者”,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现HBV病毒后,将对其发动“攻击”,对病毒进行清除。若免疫系统占据优势,感染者的
HBeAg会逐渐转阴,
抗HBe开始出现,代表体内获得一定免疫力,预后较好。
但“狡猾”的乙肝病毒可能发生变异,病毒伪装躲开免疫系统的攻击,此时也可能出现HBeAg阴性和抗HBe阳性的情况。
乙型肝炎病毒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抵抗性,70%的酒精消毒无法灭活该病毒,但高温、次氯酸钠、漂白粉等化学消毒剂可以破坏乙型肝炎病毒的包膜,使其失去感染性,可用于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
乙肝患者和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日常密切接触和
性接触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
除了经输血及血制品之外,刺伤、注射等微量血液也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体液,如唾液、乳汁、精液、分泌物等直接进入体内或者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也可造成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病毒。
日常密切接触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呈现出家庭聚集现象,所谓的“日常密切接触”,可能是因生活中不注意导致微小的创伤而导致的一种特殊的经血液传播的形式,可能通过共用牙刷、剃须刀传染,而非通过消化道、呼吸传染。
又称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分为宫内感染、围生期感染和分娩之后感染。胎儿在子宫内被感染的概率约为5%,在分娩时母体的病毒可以通过新生儿微小伤口感染婴儿,出生后母亲可能因乳头破损通过乳汁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也检出病毒,其配偶相较其他家庭成员更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症状
大部分乙肝小三阳患者并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发热、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肝疼等表现,也可出现黄疸;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肝掌、蜘蛛痣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至肝硬化、肝癌等时期,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出血、贫血、内分泌异常等症状。
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潜伏期在1~6个月不等,平均为3个月。
以下时乙肝小三阳患者肝脏出现炎症时的常见症状:
就医
就诊科室
肝病科、传染科
诊断流程
若医生怀疑患者为乙肝小三阳时,需根据乙肝五项检查进行初步判断,此外医生将进行HBV DNA等检查判断患者感染情况及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并通过多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患者乙肝病情状态。
相关检查
HBsAg、抗-HBe、抗-HBc阳性则为乙肝小三阳。HBsAg和抗-HBs:HBsAg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标志,HBsAg阳性表示检测者为急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慢性HBsAg无症状携带者也可持续阳性;抗-HBs在常见抗体中出现最晚,若出现则表示患者获得了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对于注射疫苗的患者,则标志着疫苗起效,患者具有免疫力。HBeAg和抗-HBe:HBeAg常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出现,可作为病毒复制且具有传染性的标志,若患者HBeAg逐渐转阴且抗-HBe逐渐出现,则表示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且预后良好。抗-HBc:包括两部分抗HBc IgM和IgG,其中抗HBc IgM表示体内有病毒复制,抗HBc IgG表示曾感染过或感染呈慢性经过。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检测
是病毒感染、复制、血液有传染性的直接标志。乙肝小三阳患者应进行该项检查,若HBV DNA为阴性,提示病毒无复制,是预后较好的标志,若小三阳患者HBV DNA为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活跃,需引起重视。
血、尿常规
作为较常规的辅助检查有一定区分肝炎程度和指导治疗的意义,如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会正常或略微升高,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会相对的增多,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能升高,肝炎肝硬化且出现脾功能亢进时可能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减少的三少现象;尿常规中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肝功能相关指标
超声检查
是肝脏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帮助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各种原因导致的黄疸,对于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也可观察肝脏表明、血管、脾脏、胆囊是否存在异常。
CT、MRI
应用价值与B超类似,灵敏度更高,但价格更为昂贵。
鉴别诊断
乙肝大三阳与小三阳之间主要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测进行区分,大三阳患者HBsAg、HBeAg 和抗-HBc三者阳性,小三阳患者HBsAg、抗‐HBe、抗-HBc三者为阳性。
治疗
一般治疗
症状明显、病情较重和有黄疸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卧床还可增加患者肝脏血流,利于恢复。
饮食宜清淡,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有助于肝脏修复,但无需过高营养,以防脂肪肝,患者应避免饮酒。
药物治疗
小三阳患者若病毒复制不活跃,肝功能正常,通常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病情即可。
若小三阳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仍活跃,肝功能出现损伤,则需要进行抗病毒等药物治疗。
并非所有患者均需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指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HBeAg血清转换后应再用药一年以上(总疗程不能少于3年),对于肝硬化患者,应长期使用。
此类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替比夫定等。用药前后、用药中均需对病毒载量、病毒学标志物等进行检查。也均需对患者的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查。
干扰素-α(IFN-α)
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适合处于活动期、年轻、女性、HBV DNA低的肝炎患者,但若胆红素过高、出现失代偿性肝硬化,则不宜选择IFN-α。普通干扰素每周需注射多次,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仅需注射一次。此外,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可能进行抗炎保肝、抗纤维化等治疗。
抗炎保肝治疗
水飞蓟素制剂、甘草酸制剂、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等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等作用,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类药物不宜多种联合。
抗纤维化治疗
目前达成较多共识的是
丹参等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γ-干扰素体外研究中也有抗纤维作用,但仍需更多研究证实。
手术治疗
乙肝小三阳患者无需手术治疗,但若病情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可考虑进行
肝移植手术。
中医治疗
中医在保肝护肝、退黄疸、降低肝功相关酶和抗纤维化治疗方面有一定作用,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相关治疗。
预后
乙肝小三阳患者早期诊断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肝功能监测,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肝功能出现严重损伤,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部分患者可能转变为肝细胞癌。
治愈性
乙肝小三阳无法完全根治,目前的医疗手段不能彻底的清除病毒,但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HBsAg仍为阴性(伴或不伴HBsAb出现)、HBV DNA检测不到、肝功正常。
严重性
若不经及时规范治疗,小三阳患者肝脏仍可能受损,甚至可能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
并发症
随着病程延长和肝功受损程度的加重,乙肝小三阳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出现多种并发症。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肝功异常时,尤其是肝硬化时,血流血压异常、血液中凝血物质也出现异常,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
肝功异常时,尤其是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时期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
是慢性重型肝炎的并发症之一,可表现为少尿、无尿、电解质异常。
复发
有反复发作可能,因此一般不建议停抗病毒药物。
日常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
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