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春,清政府出于“……了解外国时政民意……”之目的,派出了时任山西
襄陵县知县的斌椿,率
同文馆学生四人、两名英国人及一名法国人出使欧洲。彼等在欧洲逗留百日,参观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比利时等十数国家,以及当时欧洲一些领先世界的产业和技术,还去到埃及太阳神神庙。
斌回国后,将所见著书,即为《乘槎笔记》,书中对欧洲各国做了精彩的记述,其中提到英国的
曼彻斯特:……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分三路,原来泥沙搀杂,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由精卷而为细丝。凡七八过,皆用小轮数百纺之。顷刻成轴,细于发矣。染处则在下层,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