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叶
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
乔叶,本名李巧艳,女,汉族,1972年10月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毕业于焦作师范学校,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要爱具体的人》《宝水》《最慢的是活着》《拆楼记》《一个下午的延伸》《认罪书》《藏珠记》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2年10月,乔叶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小学、中学时作文经常会被老师拿来当范文朗读。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她遵从家人意愿读了有补贴的师范。
1990年,乔叶从师范学校毕业,教书之余,她选择读书、创作,来排遣心中的不快和一成不变的日子。
写作经历
1993年2月,乔叶在《中国青年报》的副刊上发表散文处女作《别同情我》;同年,开始在《诗刊》发表诗歌;同年,被评为优秀撰稿人。1994年至1995年,《青年月刊》杂志为乔叶开辟了为期两年的“乔叶绿荫下”散文专栏。1995年,第一次坐飞机去兰州开会。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乔叶的第一部散文集《孤独的纸灯笼》,发行两万余册。
1997年,河南省作代会在郑州举行,乔叶成为此次大会的特邀代表。1998年,乔叶担任修武县文联副主席的,小说《一个下午的延伸》,被《十月》发表。
2001年,乔叶被选调到河南省文学院当专业作家。2003年,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在《中国作家》发表。2004年,发行单行,并且登上中国小说学会的年度排行榜;同年,去鲁迅文学院接受系统培训。2007年,省作协选出新一届主席团,乔叶当选副主席。
2010年,乔叶所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3年,长篇小说《认罪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沉沦与救赎的故事。2017年7月,长篇小说《藏珠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18年9月22日,乔叶“中秋月叶”散文分享会在郑州我在图书馆举行。50余位大河报河之洲书友用中秋叶拼成了一轮创意十足的中秋明月,分享会还通过大河报豫直播进行了现场直播,共有6.5万网友在线观看。
2019年8月31日,乔叶做客河北文学馆读书荟开讲《写作的第一道德》。2021年4月,首部儿童文学作品《朵朵的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讲述一个叫“眠庄”世界的小女孩朵朵,为了点亮自己额头的“星星”四处寻觅、尝试,感悟到亲情、友谊、智慧与信任的寓言童话故事;6月,首部旅行文集《无数梅花落野桥》出版,全书分为5个主题:“在万山想象”“永不消失的河流”“在风中行走”“无数梅花落野桥”“以路之名”,共收录散文名篇50篇;6月26日,与周晓枫李蔚超、颜慧等人共同参加在北京SKP商场的Rendezvous书店召开的“远方有多远”——《无数梅花落野桥》新书分享会;7月,《无数梅花落野桥》分享会在京举行;12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2023年1月12日,乔叶获得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作家;2月,在北京举办长篇小说《宝水》研讨会;4月,《宝水》摘得第十一届春风女性奖;8月11日,《宝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2024年2月,乔叶中篇小说集《她曾是天使》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4月26日,当选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6月15日,参加由洛阳市文联指导,洛阳文学院、洛阳市图书馆、洛阳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文学报告会。
2025年2月26日,乔叶到开封录制节目,体验宋朝文化。
个人生活
乔叶出生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一个农家,父亲是焦作市矿务局干部,是村里的第一个大专生,而母亲则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弟兄姊妹五个,她是老四,上面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15岁时,父亲因癌症去世。
代表作品
出版图书
期刊杂志
社会活动
获奖记录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主要成就
乔叶主要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发表小说和散文共计约五百余万字。多部小说入选重要的年度排行榜和选本,且有多部作品被翻译为多个语种,推介到英国、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
人物评价
乔叶的《宝水》,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映照着“山乡巨变”。移步换景的风俗风情与豆棚瓜架的倾心絮语,涵容着传统中国深厚绵延的伦常智慧和新时代方生方长、朝气蓬勃的新观念、新情感、新经验。在创造新生活的实践和人的精神成长中,构造融汇传统与现代、内心与外在的艺术形态,为乡土书写打开了新的空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授奖辞)
在散文中,乔叶是温暖的、乖巧的,而在《拆楼记》等小说中,乔叶却是凶悍的、直面现实的,这样两种面貌有时令读者不知所措。(郑州日报 评)
乔叶在中国当代有很多很多普通的读者,因为她替他们写出了他们经历过,但是不曾说出甚至拼命忘记的一些情感和情理。乔叶具有极高的能力,所以才能把我们所谓流水账的东西写的那样有文学感。乔叶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她非常珍惜去任何一个地方的缘分和机缘。第二就是仔细,她真的特别仔细地去感受、去把握,这两种是人生之美德,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李蔚超 评)
乔叶总是宁愿感受慢的,旧的,沉静的,而不是快的,新的,时尚的,急吼吼的东西。可能正因为如此,她才总有作品源源不断地出来。她自写作以来一直保持多年的高产稳产,这应该是一个写作者最大的骄傲,别的都可以忽略不计。(海南日报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8 15:4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