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著短篇小说
《乔厂长上任记》是蒋子龙创作的短篇小说,1979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7期。
内容简介
某市重型电机厂两年半没有完成生产任务,眼看整个机电工业局要被这个厂拖垮。局长霍大道主持党委扩大会议,研究派谁到重型电机厂当厂长。电机公司经理乔光朴打破沉寂毛遂自荐,并当众立下了“不完成国家计划请求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军令状。他提议二十多年前曾和他一起将电机厂“搞成一朵花”的石敢仍担任党委书记,并硬是将在“文革”中被批斗得心灰意懒的石敢动员出山。
乔光朴回到独居的家中后打电话约了童贞。童贞是乔光朴在苏联学习时认识的留苏学生。回国后,乔光朴出任电机厂厂长,童贞也在厂里当技术员。童贞深爱着乔光朴,但由于乔已有妻室,便矢志不嫁。她的外甥郗望北以为厂长骗了他老姨,对乔光朴怀恨在心。在“文革”中,乔光朴的妻子不清不白地死在“牛棚”里,他自己也挨批斗,加上厂造反派头头郗望北又给他扣上了“道德败坏分子”的帽子,使他比别的走资派吃了更多的苦头。郗望北的行为让童贞的心灵也受到了伤害。
乔光朴与童贞见面后感慨万分。乔光朴向童贞求婚,并希望明天回厂上任后就结婚。童贞担心群众议论,又怕乔光朴跟已担任副厂长的郗望北无法共事。但乔光朴五十多岁还雄心勃勃,热爱自己的事业,又使她那颗工程师的心也热了起来,她同意跟他到厂里转转。进了车间,乔光朴发现青年工人杜兵采用“鬼怪式操作法”,十分气愤。在他之先到厂的石敢摸到的情况更严重:工人思想混乱,干部其实是三套班子。他告诉乔光朴,冀申正在主持召开紧急党委会,这肯定跟他们回厂有关。乔光朴给霍大道挂了一个电话,拉着石敢、童贞走进了会议室。党委会正在讨论两项内容,一项是郗望北的停职清理,另一项便是大会战。冀申想用大会战孤注一掷,在生产回升后借台阶离开电机厂,同时在交印之前把郗望北拿下去,在乔光朴和郗望北这对冤家中埋下一根引信。不料会议中途来了不速之客乔光朴,局长霍大道也随后赶到。霍大道当众宣布了局党委的决议,并任命童贞为厂副总工程师、党委常委。乔光朴谈了对工厂搞大会战的不同意见,最后宣布自己跟童贞已举办婚礼。
乔光朴上任半个月,撂挑子下去整天在下边转,终于抓准了电机厂的“病情”可以动“大手术”了。他一下将全厂九千多名职工推上了大考核、大评议的比赛场,留下精兵强将,把考核不合格的组成服务大队替代农民工搞基建和运输。乔光朴也因此树起了一批“仇敌”,不仅有像杜兵这样的工人,而且还有那些“编余”中层干部,他们强烈要求对厂长也进行考核。结果,乔光朴面对各种问题回答得滔滔不绝,反而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冀申完全被考垮了。乔光朴当机立断,将冀申调去搞基建,把下车间的郗望北调上来顶替冀申的位置。冀申到服务大队后上蹿下跳,很快对乔厂长不满的人就放出风要把乔再次打倒。此时,乔光朴亲自出差去“搞外交”,由于不通“关系学”,大败而归,而郗望北却显示了处理这类关系的能力。这期间,冀申走上层路线到外贸局上任去了。两人在剧场相遇,冀申故作姿态,得意洋洋。郗望北则准备连夜出发,去解决厂长没有解决的材料、燃料和各关系户的协作问题。
在霍石敢仔细研究了一封封控告乔光朴的信件,恨自己明哲保身却加重了老乔的罪过。此时,寻乔光朴不遇的霍大道来石敢的办公室,与愁眉不展的石敢相比,他的表情却很轻松。乔光朴推门进来,发现了石敢急忙收藏的控告信。霍大道向石敢示意都给乔光朴看。乔光朴看完控告信,怒不可遏。石敢劝他回局交令。乔光朴嚷道:“我不怕这一套,我当一天厂长,就得这么干!”霍大道说:“我喜爱这一句话:宁叫人打死,不叫人吓死。我在台上,就当主角。”他告诉乔光朴,部长对电机厂的搞法很感兴趣,希望乔光朴把手脚再放开一些,积累点经验。三人越谈兴致越高,乔光朴唱起了他喜爱的京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创作背景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此后,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阶段,用文学为四个现代化“鼓与呼”成为文学工作者的使命。1979年,《人民文学》的编辑来到天津,向曾于1976年在该刊发表工业题材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的工人作家蒋子龙约稿。
此时的蒋子龙由于文革中的违心之作《铁锨传》被当作“揭批查运动”的对象,遭到批判,远离文学界,正在天津某大型工厂担任车间主任。虽然一度表示再不写作,但在远离坛期间,作为作家的蒋子龙其实没有停止过反思自己的创作经验教训,文学思想日趋成熟。同时,作为车间主任的蒋子龙对当时中国工业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病和困境有着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所以,当《人民文学》编辑冒雨登门约稿时,他的创作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由于平时的生活和思想积累,蒋子龙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此外,结合自身经历,他通过小说中郗望北这一人物表达了对“揭批查”对象标准的理解。
人物介绍
乔光朴
重型电机厂厂长。作为革命老干部,他不计较“文革”中挨批斗、住牛棚、失去妻子的迫害和遭遇,也不安于恢复工作后当机电公司经理的“美缺”。他忧国忧民,对党的事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所以愿意立下军令状,自讨苦吃,回到棘手的电机厂去。他又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与现代企业家。早20世纪50年代他就曾到苏联学习,在列宁格勒电力厂担任过助理厂长,回国后任电机厂厂长。因为有足够的知识准备,乔光朴不仅精通工厂管理,而且谙熟机器性能。他又能脚踏实地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在上任后,他任人唯贤,量才录用,对电机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和调整。同时,作为改革者,他有着难以克服的“孤独感”。当工作刚刚有点头绪,生产任务能按时完成之时,却有人别有用心地向中央、市委写信控告他,同时,他对兄弟单位进行的“外交”亦以失败告终。面对阴谋,雄心勃勃的乔光朴并没有趴下,而是勇往直前,决心把改革进行到底。
石敢
重型电机厂党委书记。在文革前是乔光朴的好搭档。这个诙谐多智的鼓动家在文革中因言获罪。自从在一次批斗中意外咬掉半个舌头后,他干脆不再在公开场合发言。即便“四人帮”倒台,他仍拒绝组织安排工作,宁可在干校当鸡鸭羊的“三军司令”。但乔光朴的鼓动又重新唤起了他的热情,他先于乔光朴到达工厂,悄悄考察。考察的结果却令他失望后悔。此后他一直处在犹豫之中,一方面支持乔光朴的工作,时刻提醒他工作上的失误,另一方面,他又对现实的困难感到畏惧不安。
童贞
电机厂副总工程师。在苏联留学时认识了乔光朴并且深深爱上了他,回国特意到他身边工作。虽然已经有家庭的乔光朴没有接受她,但她为了乔矢志不嫁。文革中,她与乔光朴的关系成为造反派批斗乔光朴的罪名,她本人也受到很大伤害,害上了“政治衰老症”,变得胆怯、畏首畏尾。丧妻多年的乔光朴在确定回电机厂的当天向她求婚,她却害怕风言风语,希望推迟婚期并将他们的关系保密。乔光朴上任后,她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郗望北
电机厂副厂长,童贞的外甥。参加工作二十年,从学徒工当到生产组长,管过一个车间,39岁当上副厂长。自从察觉了老姨不结婚是因为乔光朴后,认定乔光朴是玩弄女性的恶棍。文革开始后,他成为造反派头目,却没有借机参加打砸抢,而是专门整乔光朴。文革结束后,因为是“火箭干部”而屡次被调查。他懂业务、有才干,对改革有热情,特别是他对于干部无心抓生产却热衷拉帮结派、搞运动整人的现状深恶痛绝,这与乔光朴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乔厂长与兄弟厂、区社队、街道这些关系户外交失败后,本为对走后门非常反感的他,为了工厂的改革建设能成功,自愿请命去走后门拉关系。
冀申
电机厂原厂长。在十年动乱中在干校任副校长,用小恩小惠与许多落难的大人物拉上了关系。文革后,利用那些关系当上了电机厂厂长。他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因为生怕中央政策有变动而怠于搞建设,喜欢从报刊文件的字里行间揣测上面的意图,用诡谲的心理处理一切事情。得知乔要来后,为了自己体面卸任,企图突击搞生产会战;又停了郗望北的职,想给乔光朴出难题。乔光朴把不学无术的他调去管理服务大队,他便煽动在考核中被刷下来的工人、干部与乔光朴为敌。把服务大队搞得乱七八糟后,他却靠走后门调到了外贸局。
霍大道
机电工业局局长,富有领导智慧,熟悉部下的个性,擅于激发部下的工作主动性。信任乔光朴的能力,欣赏乔光朴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对于不正之风、官僚主义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的严重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从各方面支持乔光朴的改革措施。
人物介绍参考资料: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说不仅描写了20世纪70年代末领导干部群体中的本质和主流,歌颂了生活中和工作中光明的一面,而且也敢于正视矛盾,暴露了领导干部层的某些阴暗面,展示了四化建设所面临的种种阻碍和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作品一开头便引用了主人公乔光朴的发言记录:“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像两条鞭子,悬在我们的背上”。这种对时间的焦虑反映了国人对现代化特别是经济现代化的急切心情。通过塑乔光朴、石敢、霍大道等改革者的形象,作品反映了文革之后积重难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难曲折。作品以冷峻的态度和火热的激情,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存在的问题、弊病,例如,党的人事安排有可能成为个人的私下活动,某些党的工作岗位在有的人眼里成了“肥缺”“美缺”,对领导干部没有奖惩制度或者奖惩制度形同虚设,以及机会主义、官僚主义、嫉贤妒能、玩弄权术等等。作品无情地剖析、鞭挞了像冀申那样投机者的丑恶灵魂。通过这一工作无能却升官有道的人物,作者揭示了国家建设中来自党的队伍内部的阻力及其恶劣后果。作品不仅展现了四化建设的紧迫和必然,而且将歌颂四化建设和揭露批判文革余毒结合起来。
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作品对于改革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对官僚主义的批判仅停留在是否阻碍“四化”(主要是经济现代化)的层面。在小说中,“现代化”改革的作用被“神化”,不但能提高生产、促进社会进步,还能消弭乔光朴和郗望北之间的个人恩怨。另个,对于实现现代化的迫切的需要,掩盖了主人公推动改革时所使用手段的专制性。如乔光朴以“说一不二方”式对电机厂从上到下进行大手术;在感情生活上也是一人说了算,不征求童贞的意见,“先斩后奏”宣布婚讯,给读者的感觉是改革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集权专制。其行为的结果——工人们“习惯于服从他,甚至他一开口就服从”,童贞略表娇嗔之后便原谅了他——再加上文中反复出现的“包龙图”意象,实际上反映了与“专制”相对应的中国传统的“青天”意识在作者与热烈欢迎“乔厂长”的读者们头脑中是多么根深蒂固。只因为乔光朴是“清官”,能带来一片青天,所以每个人对他的“专断独行”都心存感激。而这种封建意识恰恰正是“四个现代化”所要改革的对象。
艺术特点
语言特点
小说以个性化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小说的开头,大段引述了乔光朴的发言记录。这些独白既有深谋远虑又有深切感情。“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像两条鞭子,悬在我们的背上”,“炊事员和职工一同进食堂是不能按时开饭”“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其实,时间和数字是有生命、感情的,只要你掏出心来追求它,它就属于你”,一个熟悉工厂生活、胸怀远大抱负、敢想敢干的实干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没有任何情节展开的情况下,令读者了解了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和脾气秉性。
在描绘人物的外貌时,语言粗犷凝重,不拖泥带水,很少铺排细节。如描写乔光朴长着一张“有着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睛,颧骨略高的双颊,股厚肉重的润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使用明喻、暗喻等修辞勾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改革家形象。
谋篇布局
作者以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抓住了“出山”“上任”几个重要环节,脉络分明。在故事情节展开之前,小说以乔光朴的发言语录开头,突出“时间”与“数字”,在令读者耳目一新的同时,提醒读者故事所要讲述的主题和对象。
全文有两条主线,一是乔光朴整顿工厂,另一条是乔光朴与童贞的爱情。由于童贞的职务身份及亲属关系,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变幻出各种不同的矛盾——乔光朴与冀申、乔光朴与郗望北、乔光朴与石敢、乔光朴与童贞,每种矛盾又各有特点。乔光朴与冀申的矛盾代表了两种社会势力的不可调和的冲突;郗望北因姨母童贞的婚姻问题与乔光朴有个人恩怨,但是,由于二人有共同的事业和理想,所以最终携手并进;乔光朴与石敢的争执反映了当时老干部群体中的不同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乔光朴与童贞的矛盾则更加复杂,既有棘手的工作问题又有难办的生活问题。这些或贯穿全篇,或穿插在局部范围,每个矛盾都有其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通过这些丰富曲折的情节,充分展现了乔厂长所特有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
作品影响
文学地位
《乔厂长上任记》开辟了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新局面,成为中国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其情节模式,如“新官上任式”、“改革与保守相斗式”、”改革+爱情式“,成为后来者竞相模仿的对象。
论争风波
1979年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作者收到近千封读者来信。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电机厂“乔厂长”成了改革者的代名词,有的工人买一本《人民文学》第7期送给厂长,希望厂长像乔光朴那样领导工人干“四化”;有些厂长甚至把这篇小说当企业管理的教科书研究。《乔厂长上任记》以一万三千多票的得票数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
但是,批评也接踵而至。小说中对于“揭批查”的观点与现实中领导“揭批查”运动的天津市有关领导的理解发生冲突。《天津日报》拿出14个版来“围剿”《乔厂长上任记》,《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支持,《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转载。就在《天津日报》发表了对《乔厂长上任记》的批判文章后,茅盾、周扬、张光年、冯牧、陈荒煤等“文艺掌门人”却对《乔厂长上任记》给予了高度赞誉。《文艺报》《文学评论》《工人日报》等相继召开座谈会对《乔厂长上任记》褒扬有加。天津方面则两度上书中央领导,认为这篇小说有严重的政治错误,朱穆之、陈荒煤等人对其的称赞和对天津方面的批评很不妥当。至1980年6月又经过了一番周折,天津方面终于偃旗息鼓。
影视改编
1980年,《乔厂长上任记》改编成电影《钟声》,由陈颖主演。同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李默然在剧中扮演乔光朴。、
所获荣誉
2018年9月,《乔厂长上任记》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作品评价
作家冯牧:作者以难能可贵的艺术家的勇敢,用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当前工业战线的矛盾和斗争,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有血有肉的基层领导干部的典型形象——乔光朴。这是一个四化建设新时期的闯将的形象。这样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是我们国家的脊梁骨。尽管这个人物也可能有缺点,可能有时遇到问题考虑不周,做事有点冒失,工作方法也不是无可指责的,但在为四化而奋斗的进军中,他是开辟道路、打破坚冰的先锋。乔光朴形象的出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能够振聋发聩,给人以很大的鼓舞和力量。
作家陈荒煤:一个工厂的厂长,怎样领导生产,怎样管理企业,怎样为四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乔厂长上任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活的榜样。他破除了一切条条框框和种种陈规陋习,按照时代的要求,遵循经济规律办事,不愧为献身四化的当代英雄和闯将。
作家李陀:《乔厂长上任记》为文学提供的新东西是:1、文学干预了工业生产。如提出和描写了工厂的管理、一长制等等。2、小说为文学提供了一个新人物——乔光朴。小说的缺点是,乔厂长这个人物写得太顺利了,典型环境写得太简单了。如果把这篇小说写成一出悲剧,也许更符合当代的实际情况。
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原主任、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胡平: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为新时期文学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成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工业题材创作的鼎新之作。小说塑造了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改革家乔光朴的英雄形象,也刻画了改革面临的种种社会阻力,现代性历史诉求的内在动因,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宏伟前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强盛生命力。作品产生有广泛深远的社会反响,主人公的硬汉性格、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凸显了一个时代的美学特征。
作者简介
河北沧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海军制图学校。1960年应征入伍。历任海军184部队制图组组长,天津重型机械厂车间主任,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作协主席,编审。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及第五、六、七届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人气》《空洞》,中篇小说《锅碗瓢盆交响曲》,短篇小说《三个起重工》,以及《蒋子龙选集》(3卷)、《蒋子龙文集》(8卷)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5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