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沙果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特产
乐都沙果,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乐都沙果个头较大、果汁多、味道鲜美,果实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风味独特。河湟地区唯乐都出产的品质最佳,果实色艳多汁,香酥脆甜,贮后肉质沙化;果实可制成果干、果丹皮或酿果酒,性甘温,能消食化滞、散淤止痛。
产地环境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东接民和县,西连平安区,南临化隆县,北与互助县毗邻,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76公里,县域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86万亩。良好的耕地面积有利于沙果的种植。
乐都区西距省会西宁市63公里,距曹家堡飞机场36公里,东距兰州市168公里,乐都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全区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2010年全区总人口28.82万人。地理坐标为北纬36°16′~36°46′,东经102°09′~102°47′。海拔在1850米—4480米之间。海拔1850米—2000米之间为川水河谷盆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主要农耕区。农耕区以湟水流域为主,湟水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出老鸭峡到民和县享堂汇入大通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优质的水质有利于沙果的生长。
历史渊源
乐都沙果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明代已大量栽培,以石嘴子、上下寨子、河滩寨、柳湾、旱地湾等地最多。
生产情况
果品中“乐都沙果”是青海省的夏果。1985年乐都县果园面积达8800亩,各类果树38.77万株,总产量260万公斤。从1957年开始引进大苹果,1965年开始大面积栽培,到1983年,发展到20.31万株,占1985年果树总数的52.4%,年产量120万公斤。
产品荣誉
2014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乐都沙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乐都沙果产地范围为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寿乐镇共6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当地品种“早沙果”、“大沙果”、“脆花红”。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000m,土壤类型为灰钙土,土壤质地为砂壤土,pH值6.8至7.8,有机质含量≥1.2%。
三、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以河北怀来海棠为砧木嫁接育苗。
2.定植:每公顷栽植≤675株数。
3.施肥:每年每公顷施用有机肥≥30t。
4.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采收时间。
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艳多汁,香酥脆甜,果香浓郁。
2.理化指标: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乐都沙果.中国地理标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01:19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