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准则
管理学术语
折衷原则,又称乐观系数准则、赫威斯准则。它是介于乐观准则悲观准则之间的一种决策调整准则,这种准则既不象乐观准则那样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效益最大的方案,也不象悲观准则那样,从每一方案的最坏处着眼进行决策,而是在极端乐观和极端悲观之间,通过乐观系数确定一个适当的值作为决策依据。这种利用乐观系数进行决策的方法就叫作折衷准则。
决策
所谓决策,简单地说就是做决定的意思,详细地说,就是为确定未来某个行动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占有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需要决定的问题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并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根据决策结局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结局)和不确定型决策(每个方案有多个结局)。由于不确定型决策问题所面临的几个自然状态是不确定,是完全随机的,使不确定型决策始终伴随着一定的盲目性。决策者的经验和性格常常在决策中起主导作用。决策准则包括乐观准则、悲观准则、乐观系数准则(折衷准则)、后悔值准则等。
折衷准则简介
决策者对客观事物的估计,既不那么乐观,也不那么悲观,主张作折衷的考虑,故称为折衷准则。对这种折衷考虑的观念,常用一个系数——折衷权重系数α表示,α取值间为[0,1],即0 ≤α≤1,悲观系数则为 (1-α)。 其决策程序是先对每个备选方案计算出折衷期望收益值,然后选择其中折衷期望值最大的所对应的准选方案为行动方案。即决策者对用最大-最大准则和最小-最大准则进行决策皆不满意,从而采取一个既不偏大、也不偏小的折衷,即取一个乐观系数α,并且计算:
式中,ai max和ai min分别表示第i个策略可能得到的最大效益值和最小效益值,乐观系数α表示决策者对未来系统可能状态乐观程度的评价系数,是决策者综合评价系统在最好和最坏状态下的损益,作为评价决策方案的标准,采用折衷准则,比较Hi值,选择max{Hi}作为所求,即决策方案。
折衷准则是乐观准则与悲观准则的推广,当乐观系数为1时,决策者对前景极为乐观,折衷准则退化为乐观准则。当α=0时, 决策者对前景极为悲观,折衷准则退化为悲观准则。
折衷准则的步骤
折衷准则的步骤如下:
(1)测定一个表示决策者乐观程度的“乐观系数”,用“ ”表示 ;
(2)计算折衷收益值,公式为:折衷收益值=最大收益值 +最小收益值 ;
(3)进行比较,选择折中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对折衷准则的评价
折衷准则具有如下评价:
(1)实际上是一种指数平均法,属于一种既稳妥又积极 的决策方法;
(2)乐观系数不易确定;
(3)没有充分利用收益函数所提供的全部信息。
示例
为讲清概念,以下为例,具体阐述:
需求由大、中、小3种,投资策略有大批量、中批量和小批量3种,各种收益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对于给出的三种投资策略,依据折衷准则,若取 ,则: ,因此有(如图2所示):
因此,依据折衷准则的最优决策是大批量生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54
目录
概述
决策
折衷准则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