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位于
乐山城侧的三江(
岷江、
青衣江、
大渡河)汇流处,这尊睡佛全身长达4000余米。佛头、佛身、佛足由
乌尤山、
凌云山和东岩联襟而成,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
巨形
睡佛是由
乌尤山、
凌云山、东岩构成的奇观。“巨佛”山体是距今的一亿二千万年前的
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紫红——砖红色砂岩。
“巨佛”头南脚北,卧于眠江东岸,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米。乌尤山为“佛头”:山嘴是“肉髻”,景云亭如同“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惟妙惟肖,最富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东岩南坡则为其“脚”。
乐山大佛位于“肩”、“胸”内,寓“心即是佛”、“
心中有佛”之意,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凿离堆”,
乌尤山山体有所改变。汉 代,三山均为墓地,建造了成百上千的
崖墓。凌云、乌尤之间的
麻浩崖墓内,刻有一尊我国最早的摩崖佛像。唐代,乌尤山、
凌云山佛教大兴,建有
乌尤寺、
凌云寺,开凿了
乐山大佛。
灵宝塔始建于唐代,宋以后历代均有维修。这些相关的自然、人文历史奇妙地结合,把“巨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初始展现到了人们的眼前。那鬼斧神工的奇特景观,为名城
乐山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内容。
1989年5月,61岁的广东顺德农民潘鸿忠到
乐山旅游,游览
乐山大佛、
乌尤山之后,随手用
傻瓜相机拍了一张
睡佛照片。而正是这张照片,让潘鸿忠被认为是乐山睡佛的发现者。
1989年5月11日,广东顺德县鹤乡农民潘鸿忠到乐山旅游,拍下了一
张凌云、乌尤全景照。回家乡后,突然 发现照片上的山形宛如“健男仰卧”;遂把《乐山巨佛发现记》,在《
四川文物》(1990年第4期)首次发表。8月,《乐山报》发表了《乐山巨佛发现记》全文。
9月,
四川省文化厅派考察组专程赴乐山考察,给予了肯定。庚续,《
四川日报》、《
中国文化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声报》、《中国旅游报》、《今晚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竞相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反响,可谓“巨佛”出世,轰动一时。慕名而来的远近游人,络绎不绝。
1991年,潘鸿忠被
乐山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随后,由他撰文的《乐山巨佛发现记》被刻成石碑,竖立在新建的观佛楼的墙上,被誉为“三绝碑”,供游客观赏,并一直延续。
“巨佛”景观不是随处可见,观赏“巨佛”的最佳点是在
乐山古城东迎春门码头一带。在此处往南眺望,或春或夏、或早或晚、或万里晴天、或云雾弥漫,“巨佛”均可一收眼底。那巨大的身影,伴随着三江流水、四季风云,似隐似现,与嘉州山水浑然一体,给来来往往的游人一种江山多娇的美的享受、一种妙趣天成的文化熏陶。
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
凌云山的胜景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凿有纵横的排水沟,一场大雨后,积水很快就通过这些排水沟排走了,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这座大佛,经过一千多年仍能保持完好,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套科学的排水系统。
2014年现年86岁的潘鸿忠,2014年安居
于老家顺德勒流。他曾经因为在20多年前发现乐山睡佛而成名。但是,2014年这位八旬老人正式在
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乐山市人民政府、
峨眉山-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并索赔280万元。因为潘鸿忠认为,自己作为乐山睡佛的发现者,有权利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
另据了解,潘鸿忠老人还打起著作权官司。起因是老人认为四川省集邮公司所发行的一套邮折里,有一张乐山睡佛的照片侵犯了他的著作权,因此向四川省集邮公司索赔100万元。据了解,2014年此案材料已交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但是否受理,该法院尚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