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民爷
台湾民间信仰
义民爷,为台湾民间信仰,义民本义为义勇之人民。台湾所谓的义民爷,是指祭祀在械斗民变战争中,因保卫家乡而牺牲的义民军。
由来
义民庙
义民庙内供奉义民爷,它是指所有保乡卫国的义士烈士数百人,不是某个人,不像关公庙拜关公、观音庙拜菩萨有神像,它所拜的是牌位,上面书写『褒忠义士众姓诸公之神位』,神龛上悬挂乾隆皇帝亲笔的『褒忠』二字的匾额,故义民爷是指全体有功烈士,受祭祀的义民神,而客家人家中所供奉的,则是当年义民们相约共同的黑色旗(黑布圈为记),也就是『义民旗』,每年祭典信士带回义民庙过火,再引神回家供奉,这是十分具有特色的祭典,也是十分特殊的拜神形式。
历史背景
一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之乱,林先坤、王廷昌、陈资云、刘朝珍等,组成义民军奋勇抗乱以卫乡土,并协助清军剿乱,迄五十三年春、全台始告平定。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一七八八年),林爽文之乱诸战役中,牺牲成仁的义民军先烈约二百余位,于凯旋回归时,雇请牛车沿途遍拾忠骸(有具布圈为记)。原拟归葬大窝口(今湖口乡),虽车过凤山溪,牛竟不受驱驶,经焚香祷告后跌筊取决,合冢葬于此枋寮「雄牛困地穴」吉地。
●清高宗乾隆帝有感义军之忠勇卫土精神,特颁御「褒忠」?敕旨,借以褒扬。林先坤于清廷官员抵达红毛港时,搭建榕树门楼恭迎簌旨,迎回后于六张犁庄,恭建圣旨树安置。大窝口戴礼成、才成、拔成昆仲以先父「戴元玖」公之名义捐献土地。
●乾隆53年御笔'褒忠」敕旨。以建墓园,并立「合议字」,此合议字由「粤东」经理林先坤、及涂英鹏、梁元魁、姜安、锺金炵、赖元鏻、林兴等会周立字。
●道光十五年(公元一八三五年),立「敕封粤东义民祀典簿」,将庙产交由值年经理管理,并办理春秋二祭,及修缮庙、基等工作。此簿每年七月一日新旧任总理会簿。
●道光廿七车(公元一八四士年),林茂堂、刘维翰、吴清华、曾腾等具帖邀请新埔街、九芎林、大湖口、石冈子等四大庄士绅,倡导将庙产交由四大庄轮流管理,并负责春秋二祭,三年一轮,周而复始。经公议决定轮值顺序:大湖口第一、石冈子第二、九芎林第三、新埔街第四。四大庄签立「访帖」字人士计有林茂堂、刘维翰、吴清华、曾腾、杜昆冈、范汝舟、徐朝政、姜阿桂、王阿奎、林庆和、范汞生、苏振立、张云龙、廖三连、潘阿来、杜国香等十七名。
●同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年)三月,彰忙戴潮春之乱,粤藉人士再组义军出征,献身死义者多达百余位,复拾忠骸迎葬于烈士墓旁,是为「附」。
●周治四年(公元一八六五年),林、刘两施主子孙,邀集四大庄祭典区士绅商议,以每三年由各区选出经理人轮值经管本庙财产,及负责春秋二祭,期满将本庙财产列册于四月初一会簿,交施主点交与新经理掌管。
●明治廿八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因兵燹浩劫之下,庙宇尽遭回禄。
●明治卅二年(公元一八九九年),湖口庄轮值经理徐景云、傅万福、张坤和等,号召境内十四大庄众信士捐资重建。
●明治四十年(公元一九○七年),日本政府为实行皇民化政策,派遣日籍宫员由台北乘火车南下,拟前来没收庙产未遂。
●大正一年至十四年(民国一年至十四年)止,本庙每年提出总收入的五分之一,捐助境内十四大庄全体学校,至大正十四年境内学校有:新埔公学校、湖口公学校、鹿场公学校、芎林公学校、竹东公学校、北埔公学校、峨眉公学校、关西公学校、杨梅公学校、新屋公学校、观音公学校、石光公学校、大坡公学校、照门公学校、大仑公学校、横山公学校、沙坑公学校、宝山公学校、红毛公学校、新城公学校、峨眉公学校、富兴分教场、竹东公学校二重埔分教场、芎林公学校鹿寮境分教场、湖口公学校中仑方教场、大坡公学校崁头厝分教场、石光公学校坪林分教场、新埔公学校枋寮分教场、杨梅公学校伯公冈分教场、观音公学校新坡分教场、北埔公学校南埔分教场、横山公学校大山背分教场等三十一所学校。
●大正十年(民国十年),设立贫苦学生奖学金,并按年颁给。
●昭和一至三年(民国十五年至十七年),本庙整理一切田产,统一名称向政府地政机关登记。本庙之田产早年因误登,故在地籍上分别冠上以下名称……公业义民庙、公业义民尝、义民庙、公业褒忠尝、寺庙义民尝、公业义民爷、寺庙义民爷、公业褒忠亭等八种不同名称。
●昭和四年(民国十八年)三月二十日,协议会通过:取消境内十四大庄学校补助金,将此基金移转为「义民中学校」之建设积立金。
●昭和十年(民国廿四年)三月廿五日,本庙协议订定「枋寮义民庙协议会委员及管理人选举规程」。
●昭和十五年(民国廿九年)日本当局有废除本庙之议并拟没收庙产,经十四大庄共推部份委员,向日本政府据理力争,并远赴东瀛陈情,终获保存。
●昭和十六年(民国三十年),拓务大臣向本庙献匾「忠魂不朽」台湾总督献扁「尽忠报国」。
●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八日,成立义民中学董事会,聘请朱盛淇为校长。
●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廿五日,义民庙协议会改组成立为「褒忠义民庙管理委员会」设委员三十三人,并通过「褒忠义民庙管理章程」。
●民国三十八年三月,成立私立义民中学建校委员会,择定中坜镇新明里为新校址。校地由中坜镇公所提供。五月四日,义民中学校舍奠基。七月八日,义民中学首届毕业典礼。
●1951年二月廿五日,设立财团法人褒忠亭义民中学财团。由本庙管理人主席姜振骧担任董事长,另两位管理人蔡昆松、李金益担任常务董事,董事则由本庙全体委员担任。
●1953年义民中学迁址,择定竹北乡新社口为校址。
●1955年七月,每年七月二十曰中元祭典奉省政民厅(四四)民甲字第06328号改为义民节祭典。
●1982年十月,申请设立财团法人,业经新竹地方法院核准登记,其全衔为「财团法人台湾省新竹县褒忠亭」。
●1982年十月,成立「二百周年纪念特刊及庙史」编辑委员会。
●1989年举辨成立二百周年纪念活动,出版「二百周年纪念特刊」。
●1998年八月新竹县立文化中心以「文化义民节」为主题举辨全国文艺季「义民心、乡土情」系列活功。
思考
义民爷的信仰,是起源于台湾客家人捍卫 乡里而殉难的祖先,不是因为清国皇帝的『感召』而『出征』。
所『赐』的,但这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一贯族群分化地方的政治手段。目的是便于统治,想想看,台湾内部有漳泉斗、有闽客斗........,『反叛』的势力很快就会自我抵消,当你们双方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力量也消耗怠尽,代表统治者的官兵稍微出面一下,很快的就『太平』了,而地方上『正义』的一方,也已经元气大伤了。至于清朝皇帝的『御赐』、『褒扬』....更是分化手段的具体化。在有清一代,统治者就是利用这种手段来治理台湾的。翻一下台湾历史,大变、小乱不断,却始终是在台湾内部就已经自我制衡了。不是吗?『彰化』(彰显皇化)、『嘉义』(嘉其义行)的名字,也都是清国皇帝在朱一贵、林爽文事件之后所『赐』,既达到分化也达到笼络的目的。日本统治台湾的五十年,也曾经利用原住民来消灭台湾的反抗势力,施琅攻台之后,也曾利用泉州人来抵消漳州人的势力,即使是到了近现代,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因为统治区域仅仅只是台湾一地,所以不能再分化闽客,因为这样大的分化反而对整个台湾有不利影响(只有利于台湾以外的中国政权),也已经没有漳泉之分了,但是中国国民党还是非常懂得分化的手段,它给你台湾人制造地方派系,地方势力自我抵消,想要出头的就必须向国民党靠拢,即使在地方派系也都是国民党,但是为了出头,你就必须向中央靠拢,总归一句话------便于统治而已。所以基本上,中国国民党仍是以封建手段来实行民主,所以台湾的民主社会非常不健全,一旦地方势力抬头,反过来会来要挟中央,形成一种以个人或团体利益为考量的民主制度。我先前所说的︰义民爷的信仰,是起于台湾客家人保卫乡里而殉难的祖先,而不是因为清国皇帝的『感召』而『出征』。这一点是要搞清楚才好。也因为是这样,所以我说义民爷虽然是台湾客家人的信仰,而义民爷也是所有台湾人应该尊敬的,因为他们是为保卫乡里而战死。老实说,如果义民爷是为了满清帝国皇帝『出征』,那么义民爷也就不值得尊敬了,不是吗?阁下如果是客家人,您应该为您的祖先感到骄傲,不要任中国封建思想来侮蔑您的祖先们------义民爷。
我是福老人,我的祖先也是客家人(闽西客,不是粤东客),我的家族在台湾已有将近二百年了,我不敢说我现在的家族成员里头没原住民血统,我的太太则是1949年以后来台的外省人后代。但是,我们现在都是台湾人,因为我们都认同这一块土地。
除了语言习惯以及一些习俗不尽相同之外,我们的生活以及生命都维系在这一块土地--台湾。现在还要任分化族群的政客来破坏我们吗?
参考资料
文化导览.义民庙 .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1 19:01
目录
概述
由来
义民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