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玄参
玄参科玄参属植物
丹东玄参(Scrophularia kakudensis Franch.)是玄参科玄参属植物,高大草本,高达1米以上,有一段直生而具须根的地下茎;支根纺锤形膨大。茎四棱形,有浅槽。叶具柄,下部的柄长达4厘米。花序顶生和腋生,集成一大型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蒴果宽卵形,长7-9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形态特征
高大草本,高达1米以上,有一段直生而具须根的地下茎;支根纺锤形膨大。茎四棱形,有浅槽,具白色髓心,不分枝或上部分枝,上面疏生白柔毛。叶具柄,下部的柄长达4厘米;叶片卵形至狭卵形,基部近圆形、近截形至微心形,边具整齐锯齿,无毛或下面脉上有短毛,长5-12厘米。
花序顶生和腋生,集成一大型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总梗和花梗长达1.5厘米,均生腺毛;花萼长约4.5毫米,裂片卵状椭圆形至宽卵形,顶端锐尖;花冠外面绿色而内带紫褐色,长7-8毫米,花冠筒球状筒形,上唇长于下唇约2毫米,上唇裂片近圆形,相邻边缘相互重叠,下唇裂片长约1.5毫米;雄蕊约与下唇等长,花丝扁,微毛状粗糙,退化雄蕊扇状圆形,长约1.5毫米;子房长2-2.5毫米,花柱稍长于子房。蒴果宽卵形,长7-9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近种区别
该种显和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相接近而形成一个自然的小类群,在中国仅见于辽宁。根据记载,日本产的花冠为黑紫色,长8-10毫米,与中国产的稍有区别,但考虑到该种在日本和朝鲜广为分布,中国的标本似应属于该种范围。
产地生境
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丹东、山由岩)。生长于山坡灌丛。喜较冷凉而湿润的气候。地势要稍带倾斜、向阳。土壤以疏松、肥沃、深厚的夹沙土较好,过粘或排水不好的土地不宜生长。
繁殖方法
主要用分株繁殖,也可用子芽繁殖。
分株繁殖:栽种后第二年从根茎发出多数幼苗,到五月苗高30-50厘米时,每窝除留壮苗二根外,其余都可作为繁殖材料。一亩地的幼苗,通常可栽三至四亩。分株时,握住苗茎基部,向侧面下压,幼苗就由根茎上脆断,并带有须根:不要向上扯苗,以免影响母株生长。幼苗嫩尖可用刀削去,栽后更易成活。
子芽繁殖:冬季收获时,根茎上长有许多白色子芽。用刀削下子芽,选长3厘米以上,粗壮的子芽做种。最好随即栽种,若要第二年春季才栽,则可就地挖深50厘米的土坑贮藏,坑上覆土盖草,也可用室内地窖贮藏。
栽培技术
栽植
移栽地要深耕,开四尺宽的高厢。分株繁殖的,在5月选阴天或小雨天,分苗后马上栽种。行窝距各约25厘米,窝深13-16厘米,每窝栽苗一株。栽时,把幼苗斜插窝里,用脚推土并踩紧插入部分,盖上拌有人畜粪水的火灰,最后盖土与厢面齐平。子芽繁殖的,一般在冬季,随削随栽,若是春栽,要在惊蛰至春分进行,不能过迟。行窝距各约25厘米,窝深10-13厘米,每窝插子芽一个,芽嘴向上,盖上拌有人畜粪水的火灰,再盖土与厢面齐平。每亩需子芽50-60千克。
管理
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3次。分株繁殖的,在栽种当年的6月上、中旬进行第一次,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第三次在10月上、中旬,先齐地割去将枯茎叶后再中除,并在基部培土6-10厘米防冻。第2年的第1次在4月中、下旬,同时进行疏苗,除准备分朱用的保留外,其余都按每窝留壮苗二根,拔去多余的幼苗;第2次在5月中旬分株后;第3次在夕;月下旬或七月上旬。子芽繁殖的,不论冬栽或齐栽,第1年的第1次都在4月中、下旬,第2次在6月中旬,第3次在10月上,中旬茎叶枯萎时。第2年管理与分株繁殖的第2年完全相同。由于块根生长较浅,各次都要浅耕。
追肥:在各次中除后进行。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第1年的第一、二次施用人畜粪水,第三次在蔸旁施过磷酸钙和腐熟堆肥或圈肥。第2年的各次追肥,可施用人畜粪水。此外,在每次暴雨后,都要注意排水。
病虫防治
病害:有叶斑病,一般在五月下旬发生,可用代森锌或波尔多液防治。白绢病,多在第2年春季幼苗初生时发生,要实行轮作,但不能以白术、乌头和蔬菜等为前作,最好是玉米、小米和大黄等,另在发病初期,可用5%的石灰水淋窝。
虫害:有蚜虫,可用乐果或烟草石灰水防治。
主要价值
丹东玄参块根供药用,能滋阴,降火,除烦,解毒。
参考资料
丹东玄参.植物智.
丹东玄参.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9 21: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