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坊,明朝书法家、篆刻家,
藏书家,玩世不恭,不拘法理,性情孤僻。1519年杭州乡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举人,然而在会试中表现一般,仅排在二甲第三十二名。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及第。他的父亲丰熙曾是南京翰林院学士,后来由于参与”
大礼议“事件,遭受廷杖并流放,这次事件也牵涉到了丰坊,他被贬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接着又降为通州同知。1529年被罢官。他在家赋闲多年以后,仍然十分渴望做官,于是想诣阙上书,期待着这次上书能够使自己再回到官场做官。回到北京后,他向世宗朱厚熜递交了一份奏折(1538年7月)。在这份奏折中他提出两个方案,都是为了高度赞扬世宗已经去世的父亲。一个方案是修建明堂,在这里,似乎世宗的父亲朱祐沅可以在其中和天上的神仙一起宴饮;第二个方案是将世宗的父亲谥号改为睿宗。世宗见到两个方案很高兴,在10月3日采纳了第二个方案,而第一个方案由于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不得不放弃。丰坊不仅没有复官,而且他的上书也引来众人的厌恶,批评他没有他父亲那样具有大无畏的立场,这让他觉得周围的人都疏远他,不欢迎他。第二年,他给世宗写了一首诗,题为《卿云雅诗》,世宗没有给予他奖励任命,而是把诗放到史官存档。丰坊心灰意冷,回到家中,抑郁而终。
子坊,字存礼。举乡试第一。嘉靖二年成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通州同知。免归。坊博学工文,兼通书法,而性狂诞。熙既卒,家居贫乏,思效
张璁、
夏言片言取通显。十七年诣阙上书,言建明堂事,又言宜加献皇帝庙号称宗,从配上帝,世宗大悦。未几,进号睿宗,配飨玄极殿。其议盖自坊始,人咸恶坊畔父云。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或谓世所传《子贡诗传》,亦坊伪纂也。
丰氏原为
鄞县大姓,历代为官,代出闻人。丰坊自己博学工文,尤精书法,家有万卷楼,藏书数万卷,负郭田千余亩,尽鬻以购法书名贴,又常夜以继日,心摹手追,故书学极博,五体并能,晚年更是潦倒於书淫墨癖之中。
黄宗羲范钦交往颇深,早时范钦曾从万卷楼抄书,丰坊亦曾为范钦作《藏书记》,故万卷楼劫余之书尽售与天一阁,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善于书法理论,“五体并能”,有“书学渊博”之称;亦善于临摹前代书法,几乎可以乱真。书法最擅草书,腕力极健。草书《砥柱行》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工于篆刻,自成一家。
嘉靖二年(一五二三)进士,除礼部主事。为人逸出法纪外,而书学极博,五体并能。诸家自魏、晋及明靡不兼通规矩,尽从手出。工于执笔,以故其书大有腕力。唯喜用枯笔,稍乏风韵。尤擅草书。故宫博物院有其嘉靖二十一年(一五四二)草书诗卷。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书古诗十九首卷。家藏古碑刻甚富,临摹乱真,为人撰定法书,以真易赝、不可穷诘。工篆刻,善画山水,不师古人,自成一家,兼写花卉。
评其伪造古书:“其著述未免欺人,其翰墨洵可传世也。”——
吴焯《绣谷亭薰习录》
评其嗜书:“读书注目而视,瞳子尝堕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
黄宗羲《丰南禺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