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金德曾把欧亚大陆的核心部位比作“大陆心脏”,认为控制这一核心是控制世界的基础。20世纪快结束的时候,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重新演绎了这一理论。他把前苏联地区称为欧亚大陆战略“棋盘”上的“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分为三种类型:“无人中间地带”、“单一性政治中间地带”和“多元性政治中间地带”,其中多数“中间地带”表现为“多元性政治中间地带”,而“单一性政治中间地带”仅限于少数地区。“无人中间地带”,如南极、北极等等; “单一性政治中间地带”,如朝鲜半岛、蒙古国、尼泊尔等;“多元性政治中间地带”,如东欧、高加索、中亚、中东、东南亚等。
一、利益和关系的多元性及其不可协调性。例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主题的民族普什图人的数量十分多,但也拥有大量的
跨国民族,两国曾因此形成持续多年的边界纠纷。
二、文化的多元性和宗教的复杂性以及历史演变进程的差异性。总的来说,“中间地带”的国家属于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国家,即使在同一个宗教地区,也因为存在深刻而持久的教派冲突而呈现出一种政治上的破裂状态。
历来就是,早期主要是通过军事途径来争夺“中间地带”,使其成为大国“实际”上的接触点。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越来越重视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涉及中间地带的国际问题,在谈判桌上中间地带依然是连接地带。
中间地带不仅是实际的“接触点”,同时也是大国之间彼此试探对方战略意图和决心的 “缓冲地带”,希望通过在这一地区的试探了解对方的强度,以便对自身战略和策略做出相应的挑战,确保自身在该区域和全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