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清嘉坊,取晋代
陆机(字士衡)《
吴趋行》“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诗意名之。
范成大《
吴郡志》卷六录清嘉坊,
卢熊《苏州府志》卷五坊市列清嘉坊,
王鏊《
姑苏志》等也均作清嘉坊。《姑苏图》将南段标作清嘉坊,北段标作中街路。《苏州城厢图》标中街路,惟在南端用小一号字标作清嘉坊。明清时城西
阊门一带为苏州最繁华区,中街路在繁华区内。《吴县图》、《苏州图》均同《姑苏图》,于南段(
东百花巷西口,至今景德路)标作清嘉坊,北段(东百花巷西口以北直至东中市)才标作中街路。解放后,统称中街路。
原长677米,宽30米,
沥青路面。1966年“文革”时,曾与养育巷一起称遵义路,1982年复称中街路。2003年起,实行中街路向北沿伸工程,过东中市,架中市桥跨过中市河,架桃坞桥跨越桃花河,与
桃花坞大街相接,又沿桃花坞大街向西拓宽,北折,拓宽原桃花桥弄,直抵平四路,2004年1月16日中街路延伸工程告竣。现南起景德路,北至桃花坞大街,全长约1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