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碑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纪念碑(Zhongshan Monument),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道越秀公园越秀山越井岗顶,占地约200平方米。纪念碑由吕彦直设计,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竣工。
历史沿革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4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决定在广州城市的制高点粤秀山(今越秀山)上建立一座铭记孙中山遗嘱的纪念碑。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5日,在越秀山顶举行奠基典礼。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6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了《国民政府悬赏征求中国国民党总理孙先生纪念碑图案》的方案。这是第一次对中山纪念碑进行征集。此次征求的图案并没有付诸实行。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建筑孙总理纪念堂委员会”,公开登报向海内外悬奖征求纪念堂纪念碑图案。经评定,吕彦直的设计图获首奖。
民国十五年(1926年)2月23日,《广州民国日报》刊载了《悬赏征求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及纪念碑图案》的方案。
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2日,《广州民国日报》揭晓了《总理纪念堂图案之结果》:第一名为吕彦直,第二名为杨锡宗,第三名为范文照。
民国十五年(1926年)11月3日,孙中山先生广州纪念堂及纪念碑筹备委员会与吕彦直建筑师正式签订了合同。至此,吕彦直正式成为广州中山纪念碑和纪念堂的建筑设计者。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5日,正式动工
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竣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省政府派员对纪 念碑进行修复。
建筑格局
结构
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为一组建筑,处在同一轴线上,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手法,形成前堂后碑的雄伟气势。中轴线的最前方是正门楼,总平面正中央屹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铜像后面是中山纪念堂,而中轴线的后端则是越秀山顶上高耸的中山纪念碑。整体显得气势雄伟,又错落有致。
中山纪念碑坐北朝南,高37米,13层,由花岗岩砌成。呈方锥形,下大上小,四坡尖顶。首层基座呈正方形,刻有“中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五日孙中山先生纪念碑经始筹备建筑委员会李济深等立石”“建筑师吕彦直承造人林佐”等字样。基座墙脚做曲线状放大的基础,中央花岗岩门券上刻卷草花纹雕饰,底部做出圜门牙子的装饰曲线。上出檐口,装饰以带状回纹,外围一圈26个石羊头塑像,隐喻“羊城”广州。基座顶部围绕外轮廓设一圈石栏杆,栏板雕饰精美。碑座南面有一圆拱门可进入碑内,沿盘旋梯可达碑顶,第一、第二层四周可凭栏俯瞰,往上可从窗口远眺。碑身正面镶嵌有一块花岗岩石,上刻有《总理遗嘱》,上方刻青天白日国民党党徽。碑原为尖顶,曾遭雷击,修复时改为略平带尖状,并安装了避雷针。碑身南面刻有孙中山遗嘱,由书法家吴子复所书。
特点
相较于中山纪念堂丰富的色彩及多种装饰材料并用,中山纪念碑纯粹以巨大的建筑体量和石材本身的庄严厚重来彰显领袖的崇高和伟大。并通过基座中大量精美繁复的石雕装饰来暗示建筑的级别。
历史文化
相关文章
总理遗嘱》全文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 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相关人物
关键词:吕彦直
吕彦直,字古愚,近代中国著名建筑师。189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1913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公派至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18年毕业归国,师从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Henry Murphy),参与了金陵女子大学及燕京大学的规划设计。之后与黄檀甫合办真裕公司,1921年,改名为彦记建筑师事务所。1925年,年仅31岁的吕彦直获得南京中山陵建筑竞赛第一名。1926年,他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竞赛中再度夺魁。1929年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中山纪念堂均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鉴于他对建造孙中山陵墓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全国,予以褒奖,并在陵园立碑纪念。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建筑群,既吸收了西方文化技术,又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越秀山脚的纪念堂有一个中心的穹顶,四面门廊的结构。采用圆厅别墅的这种空间构图,使中山纪念堂对整个城市空间、对周边环境形成一个内聚力和向心力。
名称由来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4日,国民党 “二大”通过的《谨以至诚接受总理遗嘱并努力实行之》决议案规定:在粤秀山上建 筑“接受总理遗嘱纪念碑”,两天后改称“中国国民党总理孙先生纪念碑”。
资料保存
在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吕彦直的合伙人黄檀甫,决定聘请上海王开照相馆,全程拍摄记录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造过程。王开照相馆专门派出一个摄影师,根据工程进度,实地拍摄下所有工程的施工和完工现场。
据长期研究中山纪念堂的独立学者卢洁峰考证,关于南京中山陵第三部工程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施工和竣工验收过程,共留下了近200幅照片,都是由黄檀甫出资安排拍摄的,为这两大文物以后的保护和修缮,留下了极为重要的实地文献资料。
为了保存吕彦直留下的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大量设计图纸以及图书资料,黄檀甫还在上海建了一座大宅,专门收藏这些资料,后来这些设计图被广州市档案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传说轶事
1960年3月份,广州市档案局接到来自上海市档案局的电话,说一个上海档案馆老馆员在废品店发现有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的图纸。广州市档案局就委托上海市档案局以200元的高价,从废品店把图纸买回来,后存于广州市档案馆。
这套图纸提供了中山纪念碑和中山纪念堂的各个剖面、结构、布局等详细信息。为研究广州城市空间,研究中国建筑历史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中山纪念碑和中山纪念堂已是九十余载的建筑,历经风霜。广州政府非常注重对纪念碑和纪念堂的保护,在修缮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而广州市档案馆保存的中山纪念碑与纪念堂设计图纸,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物价值
组委会对吕彦直设计的中山纪念碑和纪念堂的图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吕君图案,纯中国建筑式,能保存中国的美术最为特色”。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建筑群,既吸收了西方文化技术,又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保护措施
1962年,公布中山纪念堂连同中山纪念碑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7月,公布中山纪念碑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划定从中山纪念碑石座和百步梯边线向外延伸20米为省级保护文物。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中山纪念碑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信息
中山纪念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道天秀社区越秀公园越秀山越井岗顶。
开放时间
6:00∽22:00。
门票
免费。
参观时间
半小时。
交通
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B1出口;地铁5号线小北站往南步行500米;地铁2号线中山纪念堂站出站后步行100米
参考资料
大事记.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4: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