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Yuèxiù Shān] 位于
广州市越秀区北部,东近
小北路,南近
应元路,西至
解放北路,北到环市中路,南北长约 1.11 千米,最大宽度约 1 千米,主峰海拔 68 米,占地面积 0.86平方千米,为白云山向南方向延伸的余脉。古即有“越井岗”“越王山”之名,又有“粤秀山”之名,后人以“越”代“粤”,故名。唐代视为“南武之镇山”,称为天井岗、越王山、王山、武王台。宋代称北山、越井岗、粤秀山。明代又称越台山、观音山。民国中后期定名越秀山。由7 个石英砂岩丘陵组成,山上有镇海楼、海员亭、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石碑、明代城墙遗址、清代四方炮台、伍廷芳塑像、五羊石像、广州美术馆等名胜古迹。1921 年,辟为公园。20 世纪 50 年代始先后开凿北秀、东秀和南秀三个人工湖,兴建越秀山体育场、越秀游泳场、金印游乐场、越秀山电视塔、花卉馆和亭台楼阁,成为大型综合性公园。历代均入选为羊城八景,宋代称“菊湖云影”,元代称“粤台秋月”,明代称“粤秀松涛”和“象山樵歌”,清代称“镇海层楼”和“粤秀连锋”,20 世纪 60 年代称“越秀远眺”,20 世纪 80 年代称“越秀层楼”。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
越秀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北侧,又称尧山、观音山。明朝初年山顶建有观音阁,故又称观音项设施,修建古建筑,成为面积将近100万方米的越秀山公园。公园内大部分为丘陵,园中有三个人工湖,分别是北秀湖、南秀湖和东秀湖。
越秀山以有越王台故址得名。
东晋时即为道教名山,建有道观
三元宫。宫内有求龙仙井,传说即晋时
鲍姑井。鲍姑是东晋南海太守鲍靓之女、
名道葛洪之妻,善针灸,为世人称道,此井即为纪念她而得名。宋以后,道教益盛,宫址扩大,并在山腰另建道观,今越秀楼即为故址。明朝
永乐年间
都指挥使花英在山顶建观音阁,此山又称“观音山”。西边有一山岗,名曰“五羊山”。因
岗顶矗立一座 11 米的
五羊石像而得名。传说周夷王时,有五个仙人,骑着五只口衔
谷穗的羊降临楚庭(
广州古名),把谷穗赠给好人,并祝好人永无饥荒,言毕隐去,羊化为石。五羊石像就是根据这个传说而创作的,并被视为广州市徽。
1、广州市内在
环市路站乘坐33、550、529、225、297、30、122、133、241、256、555路公交车可达;
3、
小北路站乘坐220、33、184、6、66、190、544、219、233、36、547、10、191、256
等路公交车可达;
明朝
弘治年间,伦文叙三斗广西
柳先开,打落了他的功名。柳先开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他认为这个广东的风水有关。于是,他到江西请了个
风水先生叫
赖布衣的回来,拿着罗盘四处观看。他认为广州北靠白云山,南临
珠江,好像一个蛟龙吸水之象,而越秀山这个地方刚好是“龙穴”所在,就对柳先开说:“只要你到江西
龙虎山那里找到张天师,在那里带一尊哪跋像回来供奉就可以了。”
柳先开找到张天师以后,张天师拿出了哪跋像给他。只见那个神像凶神恶煞,哪跋究竟是什么?原来他是个旱魔!哪跋的眼睛看到哪里,那里就
五谷不生;手指指向哪里,哪里就六畜不旺。柳先开把神像请回来之后就建了座庙了供奉。他知道广东人多信观音,对外称这就是观音七十二变中的一个化身来的。他还在神像的围头那里写了首诗:“观音坐上头,
青莲水上浮。富贵代代有,广东永无忧。”谁知在那个哪跋星屁股下面还压着一首更狠毒的诗:“哪跋坐龙头,
乌龟水上浮,富贵无三代,清官不回头。”
当时,有个大官叫做
湛甘泉,他的妈妈是颇
信神的,有一次上山拜神的时候不小心
扭伤了脚。湛甘泉是个出了名的孝子,立马派人到越秀山那里为妈妈敷药。他认为,如果这是观音的话,应该保佑我妈才对。他亲自到“观音庙”一看,哎!这是什么观音啊,是哪跋星。湛甘泉大怒,他见哪跋星用手指着他,“看到本官还不下跪!”用扇子把神像的手打了下来;又看见哪跋星怒视着看他,“看到本官还不低头!”又用扇子把它的头打了下来。第二天,湛甘泉就叫士兵把这座庙给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