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飞机强度研究、验证与鉴定中心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又名中国航空研究院623所,英文名Aircraft Streng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验证与鉴定中心。
历史沿革
1965年,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创建于陕西耀县
1993年,总部搬迁至西安。
2007年,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新建阎良分所。
2013年,在上海浦东新建上海分所,形成“一总部、三分所、四中心”的运行格局。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有职工150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7人,省部级、集团级专家35人,研究院级专家61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专家42人;有硕士生导师15名,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集团首席技术专家5人,集团特级技术专家8人,集团一级技术专家1人。
科研机构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形成“一总部、三分所、四中心”的运行格局;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设施资源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研究所主要开展飞机强度技术领域的预先研究,提供解决航空强度问题的理论、方法、工具,承担从材料、元件、部件到整机结构的地面强度验证试验,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及改型飞机强度进行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的职能;同时,也为航天、兵器、轨道交通、石油风电等领域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支持。
科研成果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先后承担了中国国内研制、改型和引进的所有军、民用飞机的强度验证工作,完成全机静力/疲劳/气候/振动/落震试验百余架次,部件试验千余项,元件级试验百万余件;完成了各种飞机起落架的落震、摆振试验以及飞机降噪与湿热环境下的全尺寸复合材料翼面等综合环境强度试验。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先后承担并完成了320余项行业重点预研课题。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拥有飞机强度专业领域知识产权600余项。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出版飞机强度专著26本。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科技成果40多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集团级科技成果400余项。
所获荣誉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研究所累计培养毕业生133人,有85%的毕业生成为强度领域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其中国家级技术专家2人,集团首席技术专家2人,特级技术专家5人,一级技术专家7人,高端技术岗位22人,关键技术岗位27人。
截至2024年10月,研究所在国家计划内每年定向培养6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硕士生培养实行由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制度,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课程学习阶段:第一年在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扬州)进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集中学习;论文写作阶段:第二年依托代培科室的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和科研设施,回所进行科研实践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研究生毕业后优先录取留所工作,享受同年入职研究生待遇和安家费,优秀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享受直博通道,公派推荐攻读重点高校博士学位。
截至2024年10月,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公费培养并享受助学金、生活补贴、助学津贴和奖学金,免费提供住宿,一志愿报考录取奖学金10000元/人,优秀新生奖学金10000元/人。
资质证书
据2024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研究所有多个认证资格或资质,具体如下:武器装备科研许可证、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ISO9100:2015和AS9100D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军工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单位证书。
合作交流
2016年7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航空器零部件和新材料研发测试等合作意向进行了探讨;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与会人员就今后具体的合作内容、方向、形式等展开了讨论。
2017年6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研究所发挥其在静强度、动强度、疲劳强度、振动控制与噪声抑制、气候环境试验、复合材料强度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开展交流与合作。
2018年6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西安总部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10月29日,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一行赴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参观访问,双方简要介绍了各自的基本发展情况、专业研究领域及主要技术优势,围绕共建实验室、联合申报重大仪器专项课题、共同研发试验设备及试验技术等合作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初步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和共识。
2019年10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开展了技术交流与项目洽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的13名专家和学者参与了调研与洽谈,科研团队在优化设计、柔顺结构、材料性能表征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多个方面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2020年5月14日,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一行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访问交流,双方围绕项目合作、软件开发以及强度技术研究等进行了研讨,在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互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同日下午,强度所一行访问了航天一院702所(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与航天702所进行了座谈。
2021年3月18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举办国产结构强度分析软件(HAJIF)交流合作会,为航空大中小企业及高校院所了解并掌握国产工业软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国国产自主化软件在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11月13日,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与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在西安签署航空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10月13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一行八人赴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开展学习调研、技术交流和合作对接。
2023年3月16日,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一行3人前往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发动机强度研究室进行调研交流,校所双方针对学生实习就业、青年教师企业实习、科研项目合作等内容开展了磋商。
文化传统
研究所曾开展“强度青年说”主题秀活动、参观陕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文艺晚会、主题演讲比赛、职工辩论赛、职工运动会等文化活动。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所情简介.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5 09:0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研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