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简称“中辐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62年,位于太原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是中国专门从事辐射防护研究与应用的综合科研机构,同时也是国防科工局重点保军单位,通过了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保部技术支持单位,科技部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核集团安全管理的依托单位。
历史沿革
1961年3月,原第二机械工业部与卫生部共同决定筹建工业卫生研究所。
1962年3月7日,原二机部党组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放射生物研究室、放射化学研究室与技术安全研究室的部分人员及全国支援的专家组成北京工业卫生研究所。
1962年7月13日,经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批准,将北京工业卫生研究所、华北原子能研究所及山西工业卫生研究所三所合并,组成“华北工业卫生研究所”并定址山西省太原市。
1964年10月,北京工业卫生研究所搬迁太原,统一建制。
1977年12月1日,改称“华北第七研究所”,对外称“华北辐射防护研究所”。
1983年10月7日,更名“核工业部第七研究所”,对外称“核工业部辐射防护研究所”。
1988年10月22日,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改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一直沿用。
2015年3月31日,经过国防科工局审查,研究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正式列入“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单位备案名录”(备案号10151003)。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22年3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现有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6人,中科院院士1人,海外高端人才2人,高级研究人员35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9人,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2人,三晋英才35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李德平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常学奇、顾志杰
科研部门
根据2018年6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研发中心,此外有1个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3个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及1个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中心。
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3个):辐射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核环境模拟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中心(1个):核设施退役与放废处理工程技术中心
院属研究所(6个):保健物理研究所、核应急与核安全研究所、放射医学与环境医学研究所、核环境科学研究所、三废治理研究所、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
院属研发中心(1个):生物材料研发中心
设备设施
根据2018年6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科技信息与培训服务中心馆藏文献20多万册(份),电子图书近2万册。
根据2018年6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辐射防护仪表检测中心拥有β剂量测量装置刻度、中子与γ辐射试验装置及30-300keV重过滤X参考辐射装置等设备。个人剂量管理与服务中心拥有个人剂量数据管理系统及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等设备仪器。
机构成就
研究成果
根据2018年6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已取得科技成果6270项,获得国家特等奖3项和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20余项,申请和批准专利150项。
2009年12月9日,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污染治理研究室研制完成的“高效除油脂菌的研究开发”和“高效微生物治污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应用的技术研究”两项目通过了由山西省科技厅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
2010年1月18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向研究院颁发了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荣誉证书。
2013年1月,研究院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核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室承担的“核级水过滤器滤芯的研制”项目,在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评审中,荣获2012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3年8月,研究院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设备中心《放射性操作手套箱通风过滤系统提升改进QC小组》喜获二等奖,这也是设备中心首次获得核工业部级QC小组成果二等奖。
2016年2月,研究院11个项目在京通过了成果鉴定,其中“气溶胶在线监测仪”项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余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2月,研究院环境工程所研制的新型折叠式碘吸附器项目荣获国家环保部2016年度环境保护科技三等奖。
学术期刊
期刊创刊于1978年,原名《核防护》,1981年改刊名为《辐射防护》,双月刊,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主办,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承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中国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论文报告,并交流中国国内外学术动态。
期刊创刊于1981年,为双月刊,是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主办的、突出动态性和信息性的综合类技术期刊,是中国国内最早的辐射防护专业期刊之一。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与动态,介绍有关辐射防护的科学知识,交流辐射防护工作经验,传递有关的信息。
荣誉表彰
2009年12月,研究院入选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013年5月,经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检查、考核、审定,研究院被评为“2012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这是五年来第三次荣获该项荣誉。
2016年1月,研究院获山西省“2015年度先进单位”和“2015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3月9日,研究院获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山西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4月29日,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核空气净化技术研究室被授予2022年“山西省工人先锋号”。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8年6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拥有5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环境科学、放射医学、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学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与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
教学建设
2009年,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安徽省环保局的支持协助下,于三月二十三日至三月二十七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承办了第十四期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人员培训班。学员中除有一人未参加考试外,其余102名通过考试并顺利结业。
2013年1月21日至24日,由国家核应急办主办,研究院承办,海南核应急办协办的第二期“中美核应急医学培训班”在海南海口举办。来自中国国内核应急组织以及核设施所在地区职业医院从事核应急响应工作的84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合作交流
根据2018年6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先后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美国、日本、法国等40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
2008年12月15日至18日,瑞典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研究所(SSM)的Mikael Jensen博士对研究院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术访问。
2010年8月31日,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盖瑞·沃特博士对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进行了访问。
2013年10月9日至13日,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研究院协办的“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2015年12月,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办、研究院承办的“职业摄入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监测与剂量评价地区会议(IAEARAS9075)”在研究院举行。
2016年2月,先后有三批分别来自加拿大、日本和美国的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了学术访问和交流。
2016年8月5日,由中核集团主办,研究院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的中核集团第二届核科普开放周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对话交流活动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2016年7月24日至3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工程处技术支持部专家Al-Mughrabi,Mohamed Ali先生对研究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院统一使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标志,标志图形为原子核模型图案和“中”字造型的结合,图案中电子轨迹线条含变体的“C”和“N”英文字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英文缩写“CNNC”。 整体图形是一个从下而上的立体透视,其节节攀升的势态,呈现出勇攀高峰的精神,象征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勇往向前、争创一流。
2014年9月,研究院申请的“CIRP”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批准,对于提升研究院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宗旨
敬业、奉献、求实、创新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提升科研、拓展服务、优化产业、精化管理
现任领导
所获荣誉
2023年4月,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核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团队入选2022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参考资料
本院介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历史沿革.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4 15: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