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防护学会(CHINA SOCIETY OF RADIATION PROTECTION,CSRP)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成立于2014年6月17日,是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的成员国学术团体。
发展历史
1980年3月,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成立,隶属于中国核学会。
1989年5月,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加入
国际辐射防护协会(IRPA),成为IRPA成员国的合法学术团体,以“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的名义对外交往。
2013年7月12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牵头,共70多个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复同意筹备成立中国辐射防护学会;8月9日,召开了发起人代表会议暨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2014年3月18日,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6月1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成立登记的批复,决定准予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成立登记。
2021年11月18日,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
2024年2月20日,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接纳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等3个学会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的通知》,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成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该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每5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该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该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名誉职务的人选;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该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九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常务理事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据2024年3月学会官网数据,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设有4个工作部门。
组织会员
该团体的会员种类:单位会员、个人会员。
申请加入该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该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该团体的意愿;
(三)在辐射防护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个人会员应具备的条件:
1.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或专业知识的科技工作者;
2.热心和积极支持该团体工作并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管理工作者。
(五)单位会员应具备的条件:
与辐射防护学科或专业相关,具有一定数量科技人员,愿意参加该团体有关活动,支持该团体工作,合法设立的科研、教学、生产、设计等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该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该团体的活动;
(三)获得该团体服务的优先权和优惠权;
(四)对该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该团体的章程,执行该团体的决议;
(二)维护该团体合法权益;
(三)完成该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该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该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2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该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该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业务资产
(一)开展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辐射防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推广先进技术;
(三)开展同中国国外相关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四)维护会员权益,促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五)开展科普宣传,促进公众信息沟通;
(六)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科技展览展示活动;
(七)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辐射防护建议,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开展科技项目论证、规划、评估、咨询和奖励推荐等工作;
(八)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发现并举荐人才。
(九)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
(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为辐射防护领域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十一)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学术和科技书刊;
(十二)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委托,组织开展辐射防护标准的编制,组织或参与制订辐射防护技术规范、服务准则、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考核、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定与推广等相关工作;
(十三)承担相关单位委托的其他任务;
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学术交流
2017年9月7日,由潘自强院士倡议,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钚的剂量监测研讨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院、火箭军总医院、21基地、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11个单位的20多位专家和科研人员参加了交流。
2018年6月20至23日,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十六次会议——辐射、影响与公众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业内专家,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建造、运行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等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主办,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教育与科普分会、清华海峡研究院承办,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协办。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学会副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森林,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主任张金涛;学会秘书长杨华庭;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曹黎明;福建省环保厅副厅长黄书林等7位领导出席会议。
2022年8月17日,中国辐射防护学会2021/2022年学术年会暨“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十九/二十次会议开幕。来自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涉核单位等810余名院士专家、领导、代表以线上形式参加了会议。该次会议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办,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协办。会期三天,以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Fresh Course等形式进行,同期召开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
学术期刊
《
辐射防护》期刊是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的会刊。主要刊登中国辐射防护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工作论文报告,并及时交流中国国内外学术动态,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讲座、资料介绍、学术动态、书评、会议消息、会议报道等,主要读者对象为辐射防护、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环境保护、放射医学与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废物管理等领域内的科研、技术及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
人才培养
奖项设置
为纪念潘自强院士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卓著贡献,表彰在科学研究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在辐射防护领域青年中形成鼓励创新、激励进取的人才发展氛围,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决定设置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潘自强青年科学家奖。
辐射防护科技奖面向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所有会员单位,以及从事辐射防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利用的其它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该奖项不面向涉及国家安全的涉密科技成果。
科普赛事
“核+X”创意大赛是面向全中国高校学生开展的具有探索性、科普性、创新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正确理性认识核、了解核,激发高校学生对核与关联学科学习探索的兴趣。
2023年6月2日,第八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启动会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举行,活动以“凝心聚力共奋进强核有我向未来”为主题,邀请优秀指导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宣布第八届“对话”活动承办单位并见证传旗仪式,与院士互动进行面对面访谈。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会徽由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圆形球和学会英文缩写组成,表示学会的主要工作的辐射防护。
学会宗旨
该团体的宗旨是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术作风;倡导奉献、创新、协作精神,团结辐射防护科技工作者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促进辐射防护科学与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辐射防护科学与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辐射防护科技人才素质的成长和提高,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社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