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都,有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 ,辽宁本溪,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
地理环境
中国药都
江西樟树
历1800年不衰,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2013年7月,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药都”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认定的“中国药都”。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8万余亩,道地药材以“三子一壳”(吴萸子、黄栀子、车前子和枳壳)为主,是全国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中国药都—
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
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
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
葛洪,总结行医经验,著成《时后备急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
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
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
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面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中国
香港地区、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
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辽宁本溪
本溪中国药都
药都概况
随着国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辽宁省正在全力建设辽宁(本溪)生物医药
产业基地,打造中国药都;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在
沈阳和本溪之间——建设一座生态新城,这是推进沈本一体化进程,实现
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省政府举全省之力重点推进的
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为使这一战略得以顺利实施,辽宁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一名副省长为组长、有关厅局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为本溪市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城市和企业“两个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努力谋求本溪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本溪尽快由钢铁一个产业支撑的一代城市,升级换代为由钢铁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支撑的二代城市,最终形成“一条大道、一个产业、一座新城”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008年4月,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开始启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药业基地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奇迹。
中国医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修正药业、东北制药、
天津天士力、辽宁成大等120余家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相继入驻产业基地,总投资已达130多亿元,投达产后可形成销售收入334亿元。初步形成了集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聚集、教育培训等功能齐全的配套格局,产业集群雏形迅速呈现。
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的本溪生态新城,运用先进的营城理念,继承自然的山水格局,深入发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注重新型工业化、新型社会化、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科学发展模式,这里将成为集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于一体的魅力新城。
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将以“大产业、广覆盖”为特征,形成一、二、三产业并进,产学研齐发展的产业化体系,形成以中药和天然药物为主,涵盖生物制药、化学药、健康保健品、医药包装、医疗器械等医药生产、科研及流通的大医药产业发展格局,不远的将来,这里将形成200户企业的产业聚集,实现千亿元的产业规模,将成为独具中国北方特色、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
2010年2月2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设立。
药都规划
长期以来,本溪一直以钢铁城市闻名于世,百年钢铁产业的发展造就了现在的本溪,规划到2010年全市钢产能将达到2200万吨,届时将成为世界上也少见的钢铁城市。但本溪市委、市政府也清醒认识到,本溪要吃“钢铁饭”,但不能只吃“钢铁饭”,单一的产业结构意味着城市所承担的市场风险非常大。早在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综合分析全市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把现代中药产业作为本溪的三大接续产业之一予以重点培植和扶持。但由于多种原因,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始终不够理想。
2008年,是本溪药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3月21日,政高省长在听取本溪市工作报告时,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强做大医药产业,把本溪建设成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医药产业基地”,从而把本溪的发展战略上升为全省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是本溪市经济发展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的研究规划,提出了“打造中国药都、建设本溪生态新城”的发展思路。
“打造中国药都”,就是要充分发挥本溪的药业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充足、科研支撑有力、发展环境优越等比较优势,以“大产业、广覆盖”为特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大产业”就是一、二、三产业一起上,产学研其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化体系;“广覆盖”就是包含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药物中间体、健康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包装品及医药物流等大医药产业的概念。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20平方公里的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200个企业集聚、千亿元销售收入规模的产业集群,使药业基地成为独具特色、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医药产业基地。
“建设本溪生态新城”,就是要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支撑,以
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桥子)为中心,包括张其寨、
歪头山等地在内,在沈阳市和本溪
老城中间地带,建设一座与沈阳
行政区划接壤、占地面积60平方公里、容纳人口50万的崭新城市。这座新城的产业区、生活区和山林
水城各占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持青山绿水、使用清洁能源、维护生态平衡、尊重生态美、自然美、环境美,基本没有空气污染、污水零排放。我们将通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将其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新城、沈阳市的
卫星城市和沈阳经济区的新亮点。
安徽亳州
药材交易市场一角
药都在医药界的地位各有千秋。位于
安徽省西北部的
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著名医学家
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
中药材两千多种的中药“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
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
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
亳州自古就有“药都”之称,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种,其中白芍占全国总产量的60%。全市中药材种植已达400多个品种,共有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
亳州市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
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并于2007年被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全市共有中药材
加工生产企业42家,其中39家通过GMP认证。亳州建有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中药产业正处在加快发展之中,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研发、中药材种植、
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提取物生产、中药保健品、中成药制造和综合配套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1995年,江泽民同志为亳州欣然命笔:“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十二五”期间,亳州药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更加完备,中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亳州将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基地。
近年来特别是“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药立市,大力发展中药工业,加强政策扶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中药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保健酒、中药保健食品等七大主导产品,全市药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2009年底,亳州共有药业生产企业54家,药业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中药材年交易额200亿元左右。2009年,全市药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42.8%;实现利税18605万元,同比增长32.9%;
工业增加值81466万元,同比增长38.6%;我市中药进出口6279万美元,同比增长37.2%。2009年亳州市对韩出口2308万美元,占我国对韩出口总量的43%,成为我国对韩最大的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基地。我市已发展成为全国中药材贸易中心和区域性中药材加工制造中心。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皖北地区发展,明确提出“支持亳州中药产业化基地建设”,批准了《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力争用10年时间,将中药产业培育成为安徽省重点产业和亳州市支柱产业之一,中药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我市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一大批医药企业,中医药产品特别是中药饮片在国内外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发展药业经济基础较好、前景广阔。随着世界各国对植物药日益重视、国家
医药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国内医药行业持续较快增长,以中药为主体的我市药业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必将得到
又好又快发展。
河北安国,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安国市古称
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安国的
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面积60万平方米,上市品种2000多种,年成交额38.8亿元,药材吞吐量10万吨。立体化、多元化的种植模式,不仅使安国在50万亩耕地上连续十六年夺取粮棉果大丰收,更以药材年产量占全省65%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夜秋风度,十里药香飘。放眼花开落,疑似置琼瑶。”形象描述了六大药材规模种植区的怡人景色。特色经济产业化,制药企业规模化,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医药产品带着药都人民的挚爱走向世界。已吸引40多家埠外医药单位、厂家以及国外客商设立了门店或经营部,中药材贸易已辐射全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及
韩国、日本、
东南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
澳门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6月,东方药城又与韩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汉城汉药商街”缔结姊妹市场,进一步加强了中药材国际贸易。
湖北蕲春
蕲春县地处
长江中下游北岸,
大别山南麓,境内低山丘陵交错,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中药材生长,《
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见诸于蕲春的就有700多种。“千门万户悬菖艾, 出门十里闻药香”,蕲春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种药的习惯。九十年代初,县委、 县政府立足蕲春实际,大力实施
李时珍人文资源开发战略,通过举办医药节会,培植药市龙头,以市场带动药材种植,经过全县人民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全县已建成蕲太、京九、岚洗、大别山腹地公路100里药材带,万亩药材基地10个,千亩高效示范园10个,药材专业村100个。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25.6万亩,以杜仲、银杏、厚朴、黄柏,白术、桔梗、蕲艾、生地、丹皮、
杭菊、莘荑花、丹参、玄参、紫苏、茯苓、天麻等“四木十草两菌”为主体的主导品种发展到33个,全县药材总产量达到9715吨,药材总产值达1.5 亿元。狮子镇
大王山李时珍药物种植场是国家级重点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1.2万亩,拥有杜仲、厚朴、黄柏、 白术、丹皮等10多个品种,药材储积价值近亿元。
湖北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地处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
蕲州镇。1997年,经国家工商局、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批准,列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湖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从事药材交易的理想场所。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史书载,蕲州药市始于宋,盛于明,历史悠久,载誉九州,素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1991年,蕲春县委、县政府确立“医药兴县”战略后,以举办医药节会为契机,举全县之力,大建药市,市场设施不断完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该市场占地
达102亩, 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体贸结合的大型标准
体育场,分八大区域,主楼四层,营业楼二层,四周为设计新颖、集贸储居于一体的复式建筑群,共有大小营业厅310间,可容纳万人交易。场内来自省内外常驻药商已达328户,常年从事药材贩运人员1200人,上市交易品种近1000个,年实现药物交易额5.5亿元,上交税费100多万元。
市场经营环境优越。场内实现了水电路和绿化配套达标。成立了药市管理委员会,制订了一系列经营优惠政策,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建立了药材信息中心,与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实现了信息联网。
市场区位优势独特。距长江蕲州客、货码头均1公里,距
沪蓉高速公路蕲春入口5公里,距离
京九铁路蕲春站15公里,乘车1小时可达
武汉天河机场,交通十分便利。
“本草纲目传四海,医圣故里连九州”。不断发展壮大的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正昂首阔步,向长江沿线大型药材集散地、湖北中药材信息中心、全国著名新药都目标迈进。
中国湖北第五届李时珍医药节暨第十一届药材交易会,将于2001年10月8-12日在伟大的医药学家
李时珍故里古城蕲州隆重举行。
作为全国大型经贸活动之一,此次医药节以“弘扬中华医学,发展医药经济”为主题。届时全国(蕲州)中医药交易会和中药材交易会、黄冈市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全国李时珍中医药资源发展战略研讨会将同期举行。
蕲春自古以药都著称,明代就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见诸蕲春的有800多种。
蕲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有两个药材专业大乡(镇),163个药材专业村、场,3000多个药材种植大户,年医药经济产值2.3亿元,是
湖北省重点扶持的30个龙头产业之一,还被国家列为杜仲、厚朴生产基地县。
在蕲春县城城东兴建的
华中药谷李时珍本草纲目生化园即将竣工。该园引进台商投资2500万美元,占地20公顷,集药品生产、药材种植、生化科研、医疗教学、旅游观光于一体。
自1991年起,蕲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李时珍医药节和十届药材交易会,累计药物交易额23.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