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茶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湖南、江西、
广东、湖北、广西、福建等省,其中湖南、江西的油茶种植最广。中国的油茶之乡有很多,由
中国经济林协会评定的中国油茶之乡,主要有福建省福安市、湖南常宁市,江西
丰城市,湖南攸县,浙江常山县,广东
兴宁市、
平远县,湖北
麻城市、兴远县,湖南祁阳市,湖南
邵阳县,湖南常德市鼎城区等。
福建福安
近日,福建福安油茶产业专家、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代表等欢聚一堂,纪念周恩来总理“绿色油库”题词发表55周年,共谋福安油茶产业加快发展之路。
油茶是福安特色产业,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其种植面积、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油茶产业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两次“全国油茶生产现场会”曾在福安召开。1958年,福安被授予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绿色油库”锦旗,写下了一页辉煌。近年来,福安不断加大油茶产业扶持发展力度,产业重振雄风。目前,该市油茶种植面积14.8万亩,年产茶油800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福安被
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当天,在福安范坑乡举办的系列活动中,进行了“中国油茶之乡”命名授牌、“福安油茶油”
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颁证及周总理“绿色油库”题词崖刻揭碑仪式,并对油茶种植管理技术进行现场推广。
常宁市
2001年,
常宁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全市油茶林面积最多时达到了5.25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5.7%,占全市
经济林面积的92.8%。油茶遍布全市各地,油茶林面积在2000公顷以上的有宜潭等12个乡镇,其中油茶林面积在4000公顷以上的有蓬塘、
荫田和烟洲3个乡镇。油茶林面积最大的村是
蓬塘乡芝江村,该村总面积585公顷,其中油茶林面积就有371.3公顷。
油茶历史
1978年,
常宁参加全国油茶生产会议,并在会议上介绍了油茶生产经验。1981年,常宁被国家
商业部授予“金杯奖”奖杯。
1984年—1989年,常宁被国家林业部和省林业厅列入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WFP—中国2696项目——湖南省油茶更新改造工程。
1984年,我市接受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粮援。在我市的原
宜阳、柏坊、水口和
荫田等四个区17个乡镇200个村实施油茶老残
林更新和低产林改造工程,项目区域共有油茶林面积34.4万亩,其中,规划进行油茶老残林更新5万亩,低产林改造3万亩,共计投工721.1万个,
世界粮食计划署按每个工日3公斤小表、50克食油的标准为项目提供了21650.883吨小表和360.848吨食油的援助,各级政府安排405.277万元资金与项目配套,常宁的项目在省油茶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自1984年10月15日开工,1994年全部结束。
1984年油茶老残
林更新项目开始施工,经水平撩壕整地、造林、施肥、年度抚育、幼林修枝整形、防治
病虫害等综合营林技术措施,使我市的油茶走上了更新换代的新路。据县油茶工程指挥部对5个乡镇1985年和1986年造林的固定样方连续产量测定,1991年、1992年、1993年的亩平产油分别达到了4.55公斤、5.09公斤和4.1公斤。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从1985年起投入施工,到1994年全部完成。改造林地通过垦复施肥、间密补稀、去劣留优、修枝亮脚、防治病虫害和开挖水平竹节沟等综合营林技术措施,大大改善了林地通风透气条件,调整了林分密度和树体结构,补充营养,减少了树体养分消耗,明显增强了树势,使油茶产量显著提高。据县油茶工程指挥部随机布点12个,面积1016.12亩,1985年改造前三年的亩平3.01公斤,改造后1986年亩平产油8.69公斤,1987年亩平产油13.05公斤,1988年亩平11.29公斤,1989年经省科委、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中南林学院、省林业厅、省林科所等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湖南省油茶低产林改造产量验收领导小组和测产小组,1989年的亩平产油16.1公斤,低产林改造后四年林分亩平产油12.3公斤,是改造前亩平产油的4倍。
1993年,
常宁被国家林业部列入国家第二期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自1993年开始,我市在原
宜阳、
罗桥、板桥、
洋泉、官岭、新洲等6个区的10个乡镇完成低改总面积1.78万亩,其中,新造林0.83万亩,常规改造0.95万亩,目前,更新幼林长势喜人,低改林分树势增强,产量明显上升。
1998年,常宁被列入国家跨世纪油茶高产稳产示范工程。1999年—2000年,全市完成了3900亩的油茶示范林建设,
造林成活率达到99%以上。
2001年,
常宁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2007年10月,我市的
衡阳南天山茶油业有限公司生产的“
香椿子”牌
茶油,获得了湖南省第二届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油茶品种
常宁的油茶品种类型主要有
寒露籽和霜降籽两个品种群。寒露籽是主要品种群,遍布全市各地,果实小,每果含籽4粒,出油率高,鲜果出油率可达7%,高者可达8%。霜降籽零星分布在全市,与寒露籽相互混杂在一起,以荫田镇的分布最多,果实大,每果含籽7粒左右,鲜果出油率5—6%。常宁油茶的霜降和寒露品种,分别有红球、红桃、青球、青桃、黄球、
黄桃等类型。
广信区
2001年,广信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广信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
武夷山脉东部,
怀玉山脉东南部,南北为山区,中部为
冲积平原和侵蚀低丘,地貌呈马鞍形,位于东经117°41′-118°14′,北纬27°58′-28°50′之间,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132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336.9万亩,其中有林业用地面积241万亩,
林业用地中,油茶林76.5万亩,占全县面积22.7%,
林业用地面积的31.7%。
广信区现有76.5万亩油茶林,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分布3万亩以上的乡镇有:
湖村、
清水、煌固、华坛山、
望仙、
枫岭头、郑坊、
石人、尊桥、
黄沙岭等镇(乡)。
油茶是
异花授粉植物,在天然杂交和
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多样性的品种类型。目前,广信区的油茶,根据形态特征、成熟期的早迟,可分为红皮大桃、青皮大桃、
珍珠子、
寒露子、霜降子、立冬子等品种类型,均属
白花油茶。此外,在
五府山、华坛山、
三清山等高海拨的地方,分布了少量的
红花油茶。近年,江西省
华富红花有限公司通过采种,培育了大量的红花油茶苗木,在
华坛山镇的姚山分场以及
望仙乡的
新丰林场等高海拔的地方栽植。
上饶现有年加工500吨以上
茶油的加工企业5家,以
江西三清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作为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
精制油1000吨,加工毛茶油2000吨,产值达9800万元。产品种类主要有:
有机山茶油、红花茶油、食用茶油、
茶粕等。
浦城县
2009年5月7日,
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福建省
浦城县为“中国油茶之乡”,并颁发匾牌和证书。浦城县现有油茶林面积 13.5 万亩,居
南平地区之首。油茶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浦城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是农民增收的良好渠道。近年来,
浦城县委、县政府把油茶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来抓,成立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08年,该县完成油茶低产林分改造5000亩,建立5个油茶林示范基地,年产茶籽10560吨,产
茶油2640吨,产值13500万元。
连南县
2007年,连南县被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
广东省西北部,
北回归线以北、辖7个镇(三江、寨岗、大麦山、香坪、大坪、涡水、三排)71个村居委会,是
瑶族聚居县,县城设在三江镇。
2012年连南成功创建为省
教育强县,实现基础教育历史性跨越。2010年实施由财政补贴的全民
医保制度,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平均寿命达71岁;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县城面积扩展7倍多,2011年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2012年全县通车里程达798.4公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农村饮水难题,农村群众基本用上干净自来水;森林覆盖率79.3%,2011年被授予“省林业生态县”称号。
湖北省麻城市
2009年10月14日,湖北省
麻城市收到
中国经济林协会发来的通知,经实地考察评审,正式认定麻城市为“中国油茶之乡”。据悉,
麻城市是湖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
玉屏侗族自治县
1958年,玉屏油茶产籽产量高达19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了40万公斤
茶油,居全国1100个县级油茶县产量的第二位,玉屏因而获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授予“
油茶之乡”美誉。2001年,国家林业局再次授予玉屏“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阳新县
兴宁市
2009年,兴宁市被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2009年7月14日,
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广东省兴宁市为“中国油茶之乡”,并颁发匾牌和证书。兴宁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8.7万亩,居广东地区之首。油茶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在
兴宁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是农民增收的良好渠道。近年来,兴宁市委、市政府把油茶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来抓,成立市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全年油茶总产茶籽2700万吨。至目前,该市新备耕油茶4.6万亩,改造老油茶基地1万亩。该市油茶总面积将达到20.2万亩。而目前引进的
兴宁树人木业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木业资源集团(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全资兴建,是集种植、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内最大规模现代化
茶油生产企业。
耒阳
世界茶油的发源地。2000年3月,耒阳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油茶之乡”称号。2014年,再次被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油茶之乡”的称号,2017年被授予“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称号,连续多年获省市油茶先进单位。
常德
鼎城茶油
鼎城区地处洞庭湖畔,属海拔100—300米范围内的低山丘陵地区,湿润多雨,湖河稠密,地表水非常丰富,且阳光充,独特的自然环境,种植油茶历史悠久,自古就盛产野山茶树,用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区内各大水系内流域周围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杜绝了水源污染。有利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环境,造就了鼎城茶油独特、优质的品质。
鼎城茶油色泽金黄,澄彻透明、清香醇正,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其中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达90.1%以上,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
历史渊源
鼎城区种植油茶历史悠久,自古就盛产野山茶树,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前3世纪,《山海经》就有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的“员木”,即为油茶,秦时称甘醪膏汤,汉末称膏汤枳壳茶,唐代始称油茶,沿用至今。
鼎城区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清代,在鼎城最高峰插角殿上,有清乾隆五年(1740年)八月十六日立《三邑禁碑》,碑文尚可辩认的有“议野楂子”(其中楂,就是指油茶),已有270多年。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湖南省各县特产调查表》中记载,鼎城当年全县产茶油达50余吨。
新中国成立后,鼎城油茶迅速发展,产量逐步提高。20世纪50年代,鼎城第一个加快油茶发展的文件《抓紧完成油茶垦复与发展任务的紧急通知》出台,开启了鼎城油茶生产发展之路。
1976年,国家开始给予油茶垦复经济扶持,鼎城区茶油总产量首次突破2200吨。
1978年,湖南省木本油科协作会、全省油茶生产会议先后在鼎城召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湖南省委原第一书记毛致用到会讲话,并号召全省学习鼎城茶油经验,要以鼎城茶油为高标准进行推广,鼎城茶油在省内知名度迅速提升。
20世纪70年代末,鼎城区开始进行油茶新品种的培育工作,选育出了适宜在鼎城发展的寒露籽类型“常德铁城一号”新品种和“常林系列”5个优良无性系,先后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与
湖南省林业厅联合成果鉴定和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果实大,含油量高,亩产茶油可达74.31千克,产油量相当于低产油茶的10倍。[7-8]
20世纪90年代后,鼎城区更加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政府和企业在政策引导、科技研发和产业投入上的力度不断增加,鼎城茶油也从当地人民首选的一种食用油,发展为鼎城人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产业。
2008年10月,鼎城全区开始建立油茶低改和油茶新造示范基地,掀起了鼎城油茶生产和产业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2011年12月,《鼎城区油茶产业基地规划》出台,鼎城区成为“全国油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县”。
2012年来,鼎城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鼎城区油茶产业发展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13年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3年,鼎城区整合各类可用于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1300万元以上,对油茶新造与低改分别给予400—600元/亩、200—300元/亩的补助。此外,还推动林业贴息贷款申2013年,鼎城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用十年时间打造鼎城茶油第一品牌。
2015年6月,鼎城茶油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到获批准,历时一年半,经过了申报、初审、现场评审等各阶段,专家评审团对资料的审查,对茶油生产工艺、生产基地、产品检验等各环节的核查,对鼎城茶油的史志、获奖情况、生产销售情况的了解,最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自2016年11月4日起实施保护,其产地范围为鼎城区所辖行政区域油茶林区域。
油茶面积
2015年,鼎城区油茶林面积达45万亩,位列湖南省第五、常德市第二,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9个。累计完成油茶新造2.2万亩、低改12万亩,带动产业增收1亿元以上,受益林农5万余户,形成了政府引导、林农合股、公司运作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
2016年,鼎城区油茶种植面积达45万余亩,全区年均产油茶籽1万多吨,茶油4000余吨。有7家上规模的茶油加工企业,产值接近3亿元;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9个。鼎城茶油销售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市,并通过邮购、网购等形式出口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市场。
获得荣誉
鼎城是湖南省重点油茶县、中国油茶之乡。鼎城茶油先后获第六届
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第三届中国(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9年,鼎城区被确定为全国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县(区)。
2012年7月,鼎城茶油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2015年,鼎城茶油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2016年11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鼎城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