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危机
国家难题
中国水危机是国家难题,当3月22日第15个“世界水日”和第20个“中国水周”来临之际,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和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难点,水资源短缺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贫水国无法回避的世纪挑战。
水资源现状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全国农村3.2亿人饮水不安全,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
淮河辽河、黄河、海河流域、长江开发已超水资源承载力
四大难题
水利部门面临四大难题 
尽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长江和黄河依然奔流不息,尽管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兴建了水库8万多座,总蓄水能力达5000亿立方米,加上无数引水、抽水设施,使全国供水规模从1000亿立方米增长到5800亿立方米。但是,今天的中国却不得不面对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的现实。
“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浑了”这是我国水利部门不得不面临的“四大难题”。
水多:洪涝灾害仍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江河流域有6年发生大洪水。水少: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脏:水环境污染等。水浑: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包括沙尘暴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按照2004年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缺水严重
全国400余座城市缺水
我国水资源整体分布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全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的超过3000毫米向西北递减至少于50毫米。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面积占全国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资源仅占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分析认为,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而“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
忽视问题
水资源承载力遭严重忽视
进入3月份以来,南北各地喊“渴”的消息不断传来,春耕生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制约,“供水危机”的警报频频拉响。
尽管水资源缺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却认识不足。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表示,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水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当前很多地区粗放的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无情地吞噬着日见“瘦弱”的水资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很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中几乎没有节水内容,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盲目、肆意发展,造成了当下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汪恕诚说,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
过度开发
北方多数河流过度开发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较低。我国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这些先进国家的8倍。“总体来看,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相当于先进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汪恕诚说。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用水量的急剧增加,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汪恕诚介绍说,北方大多数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我国淮河、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经超过100%,远远超过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
相关实例
2006年例子
“几年一遇?百年一遇!”20日电话打到安徽巢湖的长江裕溪闸,值班室刘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说:连日来600多条船只在闸口上下游绵延6公里的滞留情况已有缓解,而造成这一历史纪录的长江罕见低水位,是百年一遇。
黄河源头降水量创历史新低,鄱阳湖水位连续3个月创历史最低,重庆大旱,松花江水污染……水的问题,在近年的中国大地引起空前重视。
最新发布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球有11亿人用水困难,每年有180万儿童死于不洁净用水引发的腹泻。报告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有关将无法持续得到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减半的指标有望实现,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印度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仅在过去3年中,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上升了25位,在177个国家中名列第81位。
然而,由于中国国内人均水的可用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在确保水的持续性供给上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透视“中国水危机”,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
一场亲历的水危机
连绵秋雨终于姗姗来迟。此前,近两个月的“秋旱”,令记者在以“充满温情和水”而闻名遐迩的无锡,亲身经历了两次“水危机”。一次是秋老虎令蓝藻和鱼粪作祟,太湖水质变差,镇上的自来水厂应对不暇,自来水发了两天的臭!一次是11月中,因连日无雨,水井赫然见底。两次水危机,“人家尽枕河”的水乡农民,竟为水发起了愁,不得不学城里人,喝起纯净水。
不仅仅是无锡所在的江南地区。从9月到11月,一场“秋旱”席卷了华北、黄淮、江淮、华南等地区,令中国人在刚刚经历了今夏四川、重庆的严重干旱后,对水,又有了一次切肤之痛———
在广西,南宁遭遇80年未遇干旱,特产甘蔗数百万亩绝收减收。
在山东,百年不遇的大旱令沂蒙山区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某些地区农民用水论斤供应。
在湖南,“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大部分洲滩干涸开裂,往日来此度冬的鹭鸟遍寻无着。
就在这次联合国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受邀作主题演讲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坤民,展示了这样一些照片:一条淮河支流沙颍河,一半是泡沫翻飞,另一半呈酱油红色,默默东去;美丽的滇池由于排泄物肆意倒入,蓝绿藻疯长,不但再也一口不能喝,而且毒素难以消除;还有西部缺水地区,多双眼睛齐齐盯着一桶水……
形势严峻
在张坤民看来,未来的中国水环境形势更是“非常严峻”:
第一大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很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2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列全球第88位,属于“缺水国家”。
第二大问题,是人为污染加剧水短缺,主要流域与湖泊普遍受到污染。
第三大问题,是水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一人一天的生活用水最低只需20升,但我们身边,多少人每天用水都在500升以上!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增至16亿,人均水资源占用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按国际标准将十分接近于‘用水紧张国家’。”
相关书籍
《中国水危机》
作者: 马军
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
-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唯一出路
内容简介
上下五千年来,特别是过去50年间,我们用水、治水上确实有太多的教训值得总结。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指导下,一味试图以水利工程治水。本来上游滥伐森林,中下游侵占湿地,围河、围湖造田,才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几千年来,我们一再强化这些错误作法,一味试图用堤坝堵水。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生产力的飞跃,水库大坝等技术的推广,使得我们对水利工程更加依赖,在工程治水的老路上越走越远。
50年来,我们在全国打造了8万座以上的水库,修造的堤坝足够垒起几十座万里长城。但是,当大片的森林已经从崇山峻岭间消失,无数湖泊湿地萎缩甚至干涸的时候,我们浩大的工程,却难以阻止中华大地上一条条河流病魔缠身,忽然断流,忽然洪水,甚至很多已经常年干涸。
然而,就在一些明显气息奄奄的河流上,投资动辄数亿、数十亿元的水坝和引水工程的建设依然在加紧进行,上游开荒,下游撩荒,有限的资金白白消耗,而上游的森林植被却因无钱保护而灭亡。
面对水危机的严重局面,很多人依然热衷于谈论浩大的工程措施。喧嚣一时的原子弹炸喜马拉雅山的宏论虽然无疾而终了,修建壅水坝使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倒流入黄河的计划却正闹得沸沸扬扬。然而,你会看到西南脆弱的生态无法承受这样大规模的工程,而如果西北、华北的人们不改变大量消耗水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四江调水也于事无补。
中国有限的财力物力,不应再消耗于这样劳民伤财的水利工程上了。
西北地区朱镕基天然林。这是蕴含极大勇气的决定,是上下五千年来中国人对中国生态的最大让步。
请历史记住这个时刻,这也许正是中国五千年生态恶化趋势的转折点。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8 23:11
目录
概述
水资源现状
四大难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