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中民营医院已经将近占据了一半。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级各医疗机构30多万家,其中非公有制医疗机构13万多家,有实力的大约500家。它们大部分是由私人诊所发展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改制分离出来的。仅在陕西西安市,共有民营医疗机构1679家,其中三级综合医院2家,二级综合医院2家,专科医院6家,一级综合医院76家,另外还有遍布全市的多家门诊部和上千家诊所。
民营医院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在我国
医疗体制改革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随着这些医院的兴起,老百姓反映多年的就医难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而受这些医院的市场竞争压力,国有的一些大型医院也在医疗设备、服务质量上得到了推动。
夹缝中求生存,“特色专科医院”成为许多民营医院的市场选择。许多细心的人们发现,在诸多的民营医院中,特色专科医院占了很大的比重。“走特色专科医院之路,其实是我们无奈的选择。因为我们和公立医院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这个问题,多家民营医院负责人表示了很大的无奈。
医保问题仍然是民营医院的最大困扰。比如,上海1700万常住人口中,约有1000万人享有
基本医疗保险,民营医院因为没有医保定点资格只能为剩下的700万人服务,而且这700万人同时也是国有医疗争夺的对象。
此外,造成民营医院困扰的还有医疗设备审批制度。医院要引进价格超过100万元以上的
大型医疗设备,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的审批,而且每年引进的设备还有一定的额度,光这一条就卡死了许多民营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以特色专科抗衡公立医院成为许多民营医院最有可能的市场制胜战略。许多医院走专科之路是有原因的:一是专科人才寻觅相对容易,二是专科多数诊治疑难杂症,如肝病、
不孕不育、骨科、癌症等,患者对
价格敏感度低,市场潜力好。三是很多专科主要依赖医生技术,精密设备一般都不属于大型设备范畴。
中国民营医院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多由私人诊所发展壮大或
民间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而来。到21世纪初我国内地正式开放医疗市场,民营医院大量涌现,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期。中国的民营医院大部分掌控在了东庄人手中。东庄人在民营医院低调加速扩张。莆田的《
湄洲日报》报道说,
东庄镇有2.1万外出人口,在全国 100多个大中城市从事医疗行业,经营医院200多家。据估算,全国现有上规模的民营医院约60%-80%为东庄人所有,固定资产300多亿元,行业年创利润13 亿元。
市场开放之初,投资民营医院往往能够得到地方政府“外资企业”的
超国民待遇,最早吃螃蟹的投资者的确也有不少淘到了第一桶金。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盈利的
示范效应,使大量
民间资本踊跃入场。
莆田东庄人是市场的第一批进入者。但两组数据可以凸显
东庄镇的优势:全国至少80%以上的民营医院是东庄人创办的;莆田
秀屿区在全国各省市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共有1万家(东庄镇占93%),资产总数达360亿元,年营业额3050亿元,员工总数63万人;在外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00家(东庄镇占80%),资产总数25亿元,年营业额 50亿元,员工总数5万人。也就是说,东庄镇人所办的民营医院及相关企业创造的产值,超过了中国中西部个别省的生产总值。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积极促进非公立
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
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根据预测,受此重大利好影响,民营医院即将迎来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的第二个黄金时段。
民营医院直接移植于民营企业的
家族式管理、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图的不诚信行为,容易动摇员工对未来的预期,进而造成
人才流失,加剧医院的生存压力形成恶性循环。比如有的民营医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营目的仅仅是3年免税期内一次性赚够;
专业技术人员多为聘用制,缺乏对医院的归属感和忠诚感;工资多为底薪+提成模式,主要靠医生创收实现自我激励,必然诱导普遍性的短期行为。加之缺乏体制内的协调、保护能力,容易成为监管部门查处打击和各类民生新闻曝光的重点对象,进而由信任危机演变为朝不保夕的生存危机。在进出自由的市场机制下,民营医院不能象公立医院那样成为稳定的责任主体,自然也无法得到财政资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