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由林业
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公益性法人
社会团体。1917年2月12日在上海惠中西饭店成立了中华森林会,1928年更名为中华林学会,1951年重建为中国林学会。
发展历史
中华森林会
洋务运动以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林业界派出了很多专学林学的留学生。他们学成回国后,传播西方林业知识、办林业学校、创建林业专业、建立实验林场。
1917年1月6日,在上海外滩惠中西饭店召开中华森林会第一次筹备会。会址设在南京大仓园5号。
1921年,成立金陵大学林学会作为中华森林会的支部之一;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攻读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中华森林会的另一支部:清明社。同年,会所从南京移至上海北京路4号。3月,《森林》杂志问世。
中华林学会
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后,成立了
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
国立中山大学),并于农学院中设置森林组(后相继改为森林科、森林系)。
1928年5月,姚传法等数十人在南京集会,成立林学会筹备委员,并于6-7月先后召开了3次筹备会。8月4日,在金陵大学农林科举行中华林学会成立大会,会所设在南京保泰街12号。
1929年10月底,《林学》创刊出版。
1930年4月,首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1931年10月以后,4年未再出刊,中华林学会也陷入困境。
九一八事变后学会会务停顿数年,1935年9月,由
凌道扬牵头在南京业余体育协会召集会务复兴讨论会。
1936年2月,召开第四届第一次理事会,会址设在南京汉中路143号中央模范林区管理局,恢复出版《林学》。11月,四川林学会在成都举行了成立大会。
1941年,会址设于东川北碚檀香山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内。
1943年,中华林学会增加奖学金保管委员会。
1944年,中华林学会增加茶叶、油桐、药材、水土保持4个研究委员会。
1945年,抗战结束,中华林学会迁回南京,会址设在大光路34号。
1948年4月,在台北市台湾省林业试验所礼堂举行中华林学会台湾分会成立大会。
中国林学会
1951年,中华林学会重建为中国林学会。
1955年,《林业科学》创刊,次年改为中国林学会主办。
1957年,中国林学会组织了统一林业名词小组。
1959年3月,中国林学会与原全国科普协会林学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两个组织成员进行了合并与调整。
1960年2月,在全国林业科学技术会议期间,召开了有各省级林学会负责任参加的会议,组成了中国林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下设行政组、学术组,行政组分为秘书组和国际联络组;学术组分为造林组、保护组和副特产组、森林工业组、林业机械组。
1963年初,设林业、森工、普及、《林业科学》编委会4个委员会。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1年,学会被迫停止一切活动。
1977年,学会秘书处挂靠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院办合署办公。
1978年,设立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森林经理分会。
1979年,森林病理分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森林工程分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森林生态分会、杨树专业委员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
1980年,学会设立了木材工业分会。
1981年8月,学会设办公室、学术活动部、科学普及部、国际联络部、《
林业科学》编辑部、《森林与人类》编辑部。
1982年,学会设立了林业机械分会。
1983年,学会挂靠单位变更为林业部;成立林业区划分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
1984年,学会成立了造林分会、林业情报专业委员会。
1985年2月,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咨询服务部。同年,成立了森林昆虫分会、树木学分会、森林气象专业委员会。
1986年,成立了经济林分会、林业计算机应用分会。
1987年,成立了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林业史分会。
1988年,林业部撤销中国林学会分党组;学会成立了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林业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
1989年,学会设立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木材科学分会。
1990年,设立了桉树专业委员会。
1992年,设立了竹子分会。
1993年,设立了城市森林分会。
1996年,《森林与人类》由中国林学会与《中国林业报社》合办,期刊编辑部迁入《中国林业报社》。
1997年,经批准成立党总支。
2005年,设立了森林公园分会、灌木分会、银杏分会、林业科技期刊分会。
2006年,设立了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
2011年,设立了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竹藤资源利用分会。
2014年6月,成立组织联络部。同年,设立林下经济分会、古树名木分会、杉木专业委员会。
2015年,设立了珍贵树种分会。11月,由中国林学会、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建设中国林业智库。
2016年,设立松树分会、盐碱地分会;造林分会更名为森林培育分会。
2021年3月20日,发起成立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
2022年6月26日,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中国林学会发布了“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
2022年11月25 -26日,2022年梁希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首届梁希大讲堂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上,湖州市政府向中国林学会捐赠梁希科技教育基金300万元,用于支持林业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设有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理事会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学术部、咨询部、科普部、国际部、组联部、编辑部等部门,设有42个
分支机构、31个
省级学会、9个工作委员会。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底,中国林学会普通会员90643人,高级会员总数为857名。
截至2017年4月,中国林学会从初创期的50名会员发展为拥有个人会员9万余名、团体会员近200家的社会团体。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拥有理事171名。
2013年中国林学会于启动了林业科学传播团队创建工作,首批组建了中国林学会森林科学传播专家团和生态学传播专家团队。
国际交流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和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俄罗斯、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及越南等十几个林业发达国家的林学会及林业相关组织、机构建立了联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0年,中国林学会正式成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团体会员。
学术成就
林业智库
中国林业智库由中国林学会作为发起人和依托单位,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中广群星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作为共同发起和核心支持单位,共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林业智库,构建决策咨询理论政策研究平台、技术服务创新驱动平台、科技评价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平台、生态文化传播教育平台等五个工作平台。首批专家团队由林业、农业、环境、水利、生态的14位院士和50多名知名、资深专家组成。
学术交流
截至2017年5月,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共举办5届。第五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共设29个分会场,汇集2600余名林业科技专家学者,收到论文1390多篇、交流报告590余篇。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共举办了12届。在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年会上共设8个专题分会场,分别围绕美丽中国与森林培育、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林木遗传育种、野生动植物与湿地景观设计、智慧林业与森林经营管理、林业生物质高效综合利用、森林灾害的发生规律与治理新技术、和谐林业发展、竹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等内容组织学术报告。来自科研、教学、管理和生产单位的600多名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年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00多名学生也参加听会。
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围绕中国绿色发展与“十三五”规划、对外开放与林业全球化、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林业税费改革、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转型中的林业发展、生态保护背景下林下经济发展等议题开展了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林学会、分会(
专业委员会)、
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及直属单位,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企业代表,梁希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共计250多人参加了论坛。
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现代林业发展高层论坛,围绕森林质量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国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非木质林产品研究和利用、城市森林质量与人居环境、森林经营与绿色增长、中国木材安全等议题做了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林学会,国家林业局各直属单位,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第四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共260余人参加了论坛。
学术期刊
《
林业科学》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林业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主要刊登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经理、森林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经济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设有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科技动态、新书评介等栏目。
《
林业科学》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题目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万方)库、中国科技文献(维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中国林业科技文献库、美国《
工程索引》(Ei)、荷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俄罗斯《
文摘杂志》(AJ)、美国《
化学文摘:光盘版》(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
CSA)、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
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
ZR)、联合国粮农组织文库、(AGRIS),以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美国《
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等检索机构收录。
《
森林与环境学报》创刊时间为1960年,主办单位是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学会。被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
万方数据(China info)科技期刊群列入来源期刊;并被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国际农业科技情报系统数据库(AGRIS)、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
CABI)、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竹类文摘》等收录。
《
林产化学与工业》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和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被美国《
工程索引》(EI)、美国《
化学文摘》(CA)核心期刊、荷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英国《英联邦农业和生物科学文摘》(CABAbstracts)、英国《林产品文摘》(FPA)、英国《全球健康》、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文摘》(
RSC)、俄罗斯《
文摘杂志》(PЖ)、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0》等收录。
《森林与人类》是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国家级期刊,获2002年被中宣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命名为全国科普先进集体,被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
人才培养
科技奖励
据2017年11月学会官网显示,中国林学会设有
梁希科学技术奖,和
国家林业局人事司联合举办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另外中国林学会进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评选、青年人才举荐工程、两院院士推荐等。
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是1995年由原林业部在“中国林学会青年科技奖”的基础上设立的,由
国家林业局人事司和中国林学会联合主办。截至2012年1月,共评选过十一届,共有161名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表彰和奖励,其中有20名荣获
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林学会于2003年1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了“梁希科技教育基金”,设立了
梁希科学技术奖,包括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梁希青年论文奖、梁希优秀学子奖和梁希科普奖4个奖项。梁希科普奖主要奖励在林业科普创作、科普活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截至2015年6月,梁希科普奖已开展了4次评选表彰工作,表彰项目132项。
科普教育
中国林学会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植树节科普宣传活动、科技周林业科普活动、科普日林业科普活动。
林学夏令营活动创始于1983年,是中国林学会面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平台。截至第30届林学夏令营活动,直接受益青少年逾4万人次,活动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中国林学会组织编撰了《缅怀梁希先生》纪念文集,《图话森林》、《中国名树名花名鸟》科普图书,《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科普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行动》、《森林防火知识》、《提高林农科学素质》、《森林作用与环境保护》等科普知识挂图,以及《西部退耕还林实用技术》、《基层林业话生态》、《公众生态文明行为手册》等科普读物。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林学会标识外框是四个弧形组成的菱形,犹如四片树叶。中间是三棵树,下面是学会名称及英文简称“CSF”。
精神文化
学会宗旨:建设林业、服务祖国
学会风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科学精神:献身、创新、求实、协作
学会领导
现任领导
第十二届理事会
理事长:赵树丛
副理事长:曹福亮,蒋剑春,马广仁,宋权礼,郝育军,刘世荣,安黎哲,李斌,王浩,陈幸良,费本华
秘书长:陈幸良
副秘书长:刘合胜,沈瑾兰
常务理事:赵树丛,曹福亮,蒋剑春,马广仁,宋权礼,郝育军,刘世荣,安黎哲,李斌,王浩,陈幸良,费本华,刘树人,李拥军,龚玉梅,严 剑,张忠田,王邱文,张建国,江泽平,刘德晶,王彪,赵忠,吴义强,杜官本,朱春全, 董贵信,李冬生,刘合胜,呼群,杨传平,张恒芳,吴鸿,陈则生,魏运华,骆建国,叶建仁,肖文发,骆有庆,孟平, 谭晓风,李坚,刘守新,张金池,周国模,兰思仁,丁贵杰,代力民,闫宏光,沈瑾兰,孙建博
理事:赵树丛,曹福亮,蒋剑春,马广仁,宋权礼,郝育军,刘世荣,安黎哲,李斌,王浩,陈幸良,费本华,刘树人,李拥军,龚玉梅,严剑,张忠田,王邱文,张建国,江泽平,刘德晶,王彪,赵忠,杜官本,朱春全,董贵信,李冬生,刘合胜,王金增,王芝学,李盼威,黄选瑞,王忠贵,郜慧萍,呼群,郭中,张文军,范俊岗,周志权,王志新,张建秋,孟庆繁,杨传平,李凤日,张恒芳,郑怀玉,王焱,葛明宏,吴小巧,吴 鸿,徐翠霞,唐丽影,刘力,陈则生,陈孝丑,魏运华,郭正福,徐金光,曹帮华,尚忠海,姚方,姜必祥,史玉虎,吴剑波,姜芸,李小川,张心结,黄国宁,莫一平,马锦林,陈文军,骆建国,王莉,耿养会,陈波涛,周远,马建忠,索朗旺堆,原双进,赵国平,刘世增,臧 杰,秦中和,王振锡,焦如珍,张会儒,丰庆荣,叶建仁,苏晓华,董喜斌,周永红,肖文发,史作民,卢孟柱,康向阳,郑勇奇,梅长彤,梁善庆,李文彬,陈龙清,马履一,刘勇,刘某承,骆有庆,方炎明,孟平,谭晓风,陈永富,严耕,余新晓,汪阳东,舒立福,王高潮,李坚,吴义强,谢耀坚,谢锦忠,王成,陈晓阳,汪贵斌,伍谦,吕建雄,江波,徐大平,马祥庆,王浩杰,陈其兵,刘立军,赵秀海,陆志敏,郑曦,贾黎明,刘守新,张金池,闫文德,朱俊琳,周国模,黄坚钦,吴家胜,兰思仁,郑郁善,丁贵杰,代力民,李会平,时君友,彭昌操,闫宏光,王晋彪,李建志,郭丽萍,曾祥谓,张锐,郭建斌,官秀玲,秦向华,张君颖,方勇,姚飞,沈瑾兰,孙建博,闫萌,倪宏伟
历任领导
入选名单
2021年12月3日,中国林学会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特色一流学会拟支持学会名单,拟支持金额为95万元。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中国林学会科普部被中国科协授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