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兼程,中国文化产业逐步从萌芽走向成熟,国务院《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鉴于文化产业的独特性,使得多数人对它都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本书在前言中首先对文化产业的某些学理基础做了一些深入的考察,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概念和提法做出了解释,使读者能很好地把握文化及文化产业的本质特性。 全书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 例如,在“十年征程”一章,作者主要从四个阶段介绍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政策导向”和“体制改革”两章,作者主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国家层面来分析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政策及体制改革相关情况; 人力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学科建设”一章着重介绍了以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为首的教育学术机构十年来的努力及其成果;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是改革实践领域最重要的阵地和平台,作者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总结了四种发展模式,鉴于篇幅,在“区域发展”一章中,只针对每一发展模式选取一个典型城市或省,着重加以说明; “产业集群”一章中的产业园区和基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者根据园区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若干分类,其发展程度也代表了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在“企业风云”一章中,作者着重分析了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并开创性的、第一次对中国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类和梳理,总结出了25个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以飨读者; 文化软实力的提出对中国文化对外竞争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外竞争”一章,分析了十年来中国文化出口及文化软实力的成长过程及值得借鉴的方法;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度,以陈少峰教授为代表的众多学者的思想结晶,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但这些思想多散见于著述、报告、文章、调研、会议中,作者把它们总结出来,呈现给读者,是“思想指引”一章的初衷。 本书印刷出版之时,正逢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较之目前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产业格局、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把握未来趋势与商机便显得尤为重要,“走向未来”一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最后,作者总结了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事记,不仅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更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记录着历史。 纵观本书,其资料丰富,内容详实,实为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第一书。本书不是文化产业的历史教科书,而更是一种总结和特点分析的专论,或者说,它是作者眼中呈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热点、经验和智慧的梳理。因此,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正在实践着的文化产业人士,阅读本书,都会对中国文化产业有全方位认识,有助于本职工作,希望此书能作为从事文化产业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参考或可资借鉴的读本。
陈少峰教授1964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浦县。1980年起先后在
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大学学习。1991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少峰教授多次参与国家部委和省市有关文化产业政策、体育产业、动漫、电影、艺术产业、文化出口等领域的课题研究或者发展规划的制定,为许多城市主持文化产业集聚园策划和大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并且主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论坛研讨和高级文化经营人才项目,国际国内高端论坛演讲及授课400余场次。目前兼任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顾问;中国动漫集团公司顾问;文化部游戏内容审查专家;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北京市
文化创意产业专家;河南省文化产业专家。
陈少峰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产业、管理哲学和伦理学,近年来着重研究社会正义、企业家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等专题。已经发表了《
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读本》、《正义的公平》、《学而优则商》、《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中国伦理学史》、《德育志》、《伦理学的意蕴》、《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等多部专著,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十年》(与朱嘉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