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和,1954年生,祖籍陕西
西安,现居福建厦门,长期从事文秘、文宣和行政管理工作。16岁参加工作,20岁入党后经历10年秘书生涯,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当处长。近年出版长篇小说《越轨诉讼》、《接待处处长》、《局长》、《妻祸》、《后院》、《
我和我的土匪奶奶》、《官方车祸》等。
2005年和2006年由作家出版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接待处处长》、《局长》、《妻祸》, 由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后院》;
2009年由
作家出版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中国式饭局》、《花姑娘》、《夜生活》;
本书讲述了前西北城市金州市
接待处处长钱亮亮流落到南方城市鹭门后发生的故事。他当捏脚工,邂逅性感的擦皮鞋女,被老板看重筹建“
中国式饭局”高级会所并任总管……在与形形色色人物的交往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意味深长的趣事,并阐明了中国的饭局不在于饭而在于局。
吃饭一旦变成了
饭局,就远不仅仅只是
饮食了。畅销书作家
高和的长篇新作《中国式饭局》,便是围绕着饭局展示了不同阶层人物的各不相同的命运。书中的人物不但有狡黠的商人、高傲贪婪的官员、性感善良的擦鞋女、刁蛮的房东老太,还有道貌岸然、品行下作的作家、教授、文化人等。作者以自己丰富的阅历、敏锐的观察为基础,把这些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入骨三分,并将
揭露、
批判、
讽刺、
怜悯的人文精神像水中之盐一样,不动声色地融化在这些人物的形色中、血液里,同时还延续了自己以往作品的幽默风格。
饭局离不开饭,但真正的意味又不在于“饭”而在于局。是局,就难逃设局、操局、结局这三部曲。
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与社会政治纠结在一起,算得上是一大奇观。史书中那场有名的
鸿门宴的结局,甚至改变了历史。
南唐后主李煜猜忌重臣
韩熙载,偷偷找画工描绘其家中的饭局情形,没成想留下了一幅传世名画。《中国式饭局》的这三部曲,正好承载了众多人物起伏跌宕的命运,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缩影。当局终人散之时,做局的商人远走高飞,贪腐的官员
寿终正寝,无耻的文人另谋他局,局中的打工者们则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零点调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的社会趋向,其中“饭局社交”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式的社交。为什么饭局社交会这么受欢迎,因为作为社交方式的中国式饭局,可以向对方传达“不见外”的信息,表示亲近,即认同对方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