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实践》是2006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彭镇华。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基本概念与理论探讨出发,阐述了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必须确立高大乔木的主体地位及对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城市森林的保健功能与效益分析,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植源性污染;物材料与配置模式;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评价指标与技术方法;城市文明与森林文化;此外,还有俄罗斯城市森林采风,巴西城市森林揽胜。
目录
前言
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森林: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系统
在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城市森林纵横谈
城市森林与居民身心健康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探讨
林网化与水网化——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的探究
开发空间巨大效益——再论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
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绿色江苏的城市森林建设
乔木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空间效益
城郊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的思考
中国城市森林的特点及发展思考
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建设高效和谐的城市森林
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围及其研究
城市绿化树木栽植与管理方式的几点反思——对2003年冬北京大雪造成
“树灾”的调查
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考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
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分析
有机地表覆盖物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可持续发展与厦门城市森林的建设
绿色基本建设:城市林业工作者听到的和谐之音
岳阳市园林植物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必须确立高大乔木的主体地位
对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
泉州市森林城市建设探讨
(二)保健功能与效益分析
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植源性污染
森林BVOC释放速率的研究进展
上海常见绿化植物气体挥发物的保健功能分析
珠海市10种绿化树种“芬多精”成分分析
侧柏挥发物质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几种柏科植物挥发物质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优良保健树大叶冬青几种生化指标测定
城市园林树种释放低分子化合物成分分析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
城市森林不同类型绿地植物配置抑菌效应初析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研究——以元大都公园为例
城市绿地空气颗粒物污染及其与空气微生物的关系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城市绿地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园林树种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变化
城市森林中空气负离子研究
合肥城市森林减少大气污染的效果研究
东北主要绿化树种对大气中砷吸收能力的研究
城市近自然森林生态效益初探
岳阳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昆明市几种常用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比较
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冷岛”效应分析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气候环境研究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旅游环境质量研究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化模式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景观型林地模式环境效益分析初报
岳阳市城市森林建设研究
城市生态园林树种功能性探讨
岳阳铁山库区森林生态价值初步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及其价值研究综述
(三)植物材料与配置模式
上海近自然森林建设实践及模式优化
城市绿化竹种评价选择研究
城市绿化竹子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
城市绿化中竹子的优势及耗散结构理论应用探讨
岳阳市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模式研究
扬州城市绿地树种配置关联分析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研究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模式建设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树种配置分析
厦门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配置的研究
厦门城市森林树种结构优化与提高城市绿量
长沙城市森林建设树种大树移栽圃地囤积调查及思考
不同试验条件下VA菌根对绿化树种的增效研究
优良园林树种乐昌含笑优树子代苗期性状变异的研究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庭院绿化树种选择研究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庭院绿地结构配置分析
干旱胁迫下杨树光合作用的气孔和非气孔限制
7种园林树种在不同配置环境中水分利用效率的探讨
大连地区25种常见园林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
银杏耗水特性研究
一种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云南拟单性木兰
北美栎树引种试验研究
我国红花橙木特色花卉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Nacl胁迫下黄栌、紫荆的部分生理生化反应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城市林业与林木引种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
几种主要绿化树种苗木耗水特性的研究
盐胁迫对苦楝根系活力的影响
岳阳南湖广场绿化模式及效果浅析
厦门3种木麻黄小枝的热值与营养月变化
厦门市郊景观树种引种及其观赏利用价值的探讨
银川市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的探讨
福泉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植物选择
海湾型森林城模式探讨
桐花树造林技术研究
扬州琼花及其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
延安城郊防护林外貌结构及林下植物的多样性
乳白石蒜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彩叶金丝桃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优良园林树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四)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
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
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
扬州市林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
绿色南京现代林业发展时空格局规划研究
“林带+林区+园林”——广州城市森林的总体布局与构建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森林体系的框架构建
深圳市生态风景林体系总体规划与布局研究
景观水系整治中的生态规划研究——以深圳茅洲河综合治理规划为例
生态型植物群落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以宝安同乐检查站综合治理景观设计为例
厦门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的框架构建
厦门城市林网化与水网化规划建设的研究
厦门城市防护林体系的规划与建设探讨
延安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安徽省怀宁新城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规划研究
惠安县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建设探讨
小城镇石滩镇的绿地生态规划
3S技术在哈尔滨市郊景观生态类型生态区划中的应用
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初探——以哈尔滨市团结镇为例
合肥城市森林结构分析研究
哈尔滨城郊景观多样性研究
哈尔滨东部城乡土地景观结构空间格局的分析
哈尔滨郊区景观结构分析与评价
厦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与异质性分析
马鞍山市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及综合评价
城市森林景观建设——以岳阳市为例
滨海盐碱地城市林业生态建设模式与技术研究一
福建沿海惠安县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与评价研究
论景观空间结构原理在城市森林规划中的应用
厦门城市绿地系统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岳阳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人工裸露地面的植被建设初步研究
园林大面积草坪的改造设计刍论
岳阳生态城市建设初探
岳阳市园林植物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
岳阳市岳阳楼区森林生态网络建设与研究
惠安县森林景观构建的比较优势及规划思路探讨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五)评价指标与技术方法
论城市森林的评价指标
怀宁新城城市森林建设指标体系
延安市城市森林健康评价
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岳阳市为例
岳阳市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滨海城市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基于遥感的厦门城市绿地资源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厦门市地表植被变化
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3S”监测系统
用于森林景观干扰、管理和演替模拟的LANDIs模型
基于3s的强人为干扰区景观格局动态研究——以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为例
沿海城市惠安县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我国城市绿化指标的研究
城市森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昆明城市森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六)城市文明与森林文化
充分发挥乔木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空间效应和文化内涵
森林文化初论
城市森林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园林水景绿化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城市道路绿化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园林草坪地被绿化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园林绿化溯源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屋顶绿化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垂直绿化
建筑师眼中的城市绿化——园林绿化配置
森林文化建设问题初探
扬州城市森林的文化承载功能初探
城市林业的生态文化景观——以扬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为例
城市森林文化建设
广州城市森林与岭南文化特色
中国竹文化及其在城镇绿化中的应用
浓缩森林生态美——扬州水旱盆景创作略论
(七)他山之石
俄罗斯城市森林采风
巴西城市森林揽胜
亚欧城市林业合作与欧洲城市林业实践
美国城市林业现状、成就、问题与发展趋势
考察澳大利亚城市森林建设所得的一些启示
德国城市森林之一瞥
作者简介
彭镇华教授,1964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林业技术大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林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主编,《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副主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森林、土地利用、林木遗传育种等。主持完成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等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及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等。出版专著11部,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
彭镇华教授,荣获首届梁希科技一等奖,2001年被授予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02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人才”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十大英才”称号。
规划项目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林业为主的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2002年在国务院领导亲自指导下,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和发展要求提出了生态安全、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指导思想, 中央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9号文件,林业发展受到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中国人多地少、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等国情和林情下,如何搞林业建设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丰富林业产品和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种功能,我们提出搞“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的设想,并在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国25各省市的46个试验点开展了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成为制定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我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科学布局的框架、建设技术和综合评价体系,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取得了研究成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彭镇华等著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研究系列著作” 2003年3月陆续出版。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研究系列著作内容包括: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理论,生态问题,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森林在国土生态安全中的作用,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理论的形成,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实践;各研究区域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理念、环境变迁、林业发展历程、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目标、森林生态网络分区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背景、经济社会条件与评价、气候、土壤、植被条件、森林资源评价、生态安全问题;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林业主体工程规划等等。
系列著作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研究系列著作有:
10.
中国城乡乔木(英文版)(Urban and Rural Arbores in China) ;
…………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