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的事业单位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属事业单位,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1999年更名为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7年10月,与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整合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主要职责
(一)承担劳动和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宏观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立法执法等研究。
(二)承担就业创业、人力资源、职业发展与技能开发等研究。
(三)承担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基金管理与监督、经办服务能力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研究。
(四)承担劳动关系、劳动标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等研究。
(五)承担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企业薪酬及人工成本管理等研究。
(六)开发利用劳动和社会保障数据资源,开展政策仿真、大数据方法和技术、精算技术和模型软件研究。
(七)承担国外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经验研究,开展就业和社保协定谈判缔约研究,承担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政策动态研究和国际劳工标准及方法技术研究,开展国际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科研交流与合作。
(八)制定并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发展规划,推动学科建设、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基地建设。
(九)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地方政府或人社部门提供政策制定、咨询、指导和完善等服务。
(十)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科研成果宣传,负责文献信息、科研网站、专业刊物的管理。
(十一)负责中国劳动学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和全国定额定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管理工作。
(十二)承办部里交办的其他事项。
历史沿革
归口管理
1982年5月,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1988年,劳动部工资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1989年7月,劳动部国际劳工问题研究所成立。
1996年5月,劳动部国际劳工问题研究所更名为劳动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1999年6月,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2008年12月,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2009年2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1994年2月,劳动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成立。
1999年6月,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
2006年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更名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
1981年,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
1999年4月,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成建制划转国家经贸委。
1990年4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成立。
1994年6月,撤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分别成立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由国家教委管理)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由劳动部直接管理)。
1992年1月 劳动部研究所联合管理委员会成立,归口管理: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劳动部工资研究所、劳动部国际劳工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代管中国劳动学会、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工教育研究会。
1993年12月 在劳动部研究所联合管理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劳动部工资研究所、劳动部国际劳工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代管中国劳动学会、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
1999年6月,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
2002年5月 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文献室、计算机室成建制划转到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同月,国家图书馆劳动保障部分馆成立。
2006年9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增设发展战略研究室、劳动保障标准研究室;计算机室更名为信息应用研究室;撤消宣传处。
2009年2月,中国劳动学会秘书处划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划入社会保障研究所。3月,国家图书馆劳动保障部分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分馆。7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增设离退休干部处。
2010年9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
2011年6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内部机构调整:撤销离退休干部处、合并信息应用研究室、文献室,成立文献信息开发应用研究室、成立政策仿真实验研究室、成立能力建设研究室、发展战略研究室增挂“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心”牌子。
2024年12月7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余杭研究基地揭牌启用。
整合调整
2017年10月,原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及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整合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3年1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及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共有科研和管理人员17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研究员23人,副研究员35人;助理研究员61人。获得博士学位41人,硕士学位57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莫荣、刘燕斌、金维刚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莫荣
研究部门
研究室:文献信息开发应用研究室、能力建设研究室、政策仿真研究室、劳动保障标准研究室、发展战略研究室
专业研究机构: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工资研究所、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
挂靠学会:中国劳动学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内设24个处室,其中包括18个研究市和6个管库处室。
设备资源
外购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F、G、H、J类)、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党政领导决策参考信息期刊全文库、党政领导决策参考信息报纸全文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综合年度库、国研网党政版(镜像)、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数据库(网络版)、中国劳动网、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检索系统、网上报告厅(视频)、北京国信光盘数据、OECD Library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英国Emerald回溯期刊库、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CNKI统计年鉴数据库(挖掘版)、维普期刊数据库、OECD Library、国家图书馆、Industrial and Labour Relations Review、中国劳动保障报、国研网党政版(在线)
开放获取数据库:Dow Jones Indexes、Worldbank Data、World Bank Research、Worldbank Publications & Documents、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RePEc)、Econpapers、发展中国家联合期刊库、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Dspace、Biochemical journal、E-print network、HighWire Press、EIFL.net、Biomed Central、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
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1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与国内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以及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关系。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学术期刊
中国劳动》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劳动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社科类核心期刊,入选2015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部分)。
人才培养
2010年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并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协议。截至2013年4月,已累计招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院所3批、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院院徽中间为L和S组成的图案,分别是砖红色和深蓝色,上方为五个五角星,下方为建院时间。
文化活动
截至2016年6月,劳科院先后组织参观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庆祝五四青年节“关爱环境、关注健康”主题骑行活动、“走进工厂农村、体验基层生活”主题调研实践活动、第九届“你在他乡还好吗”服务流动人口关注男性健康大型公益宣传活动、人社部“人事考试杯”职工羽毛球比赛、参观首都博物馆、首届中央国家机关公文写作技能大赛、“学雷锋、见行动”等活动。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机构简介.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
组织机构图.中国劳动保障科研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16:02
目录
概述
主要职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