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猴科 (Plesiadapidae)是比较确定和材料较多的早期
灵长类,但它们不是现生灵长类的祖先。始新世是低等狐猴类繁多的时期,在欧洲、北美始新统的堆积中,发现过种类繁多的狐猴类型的化石,已知有保存完好的头骨、下颌骨、牙齿和一些肢骨。早期的狐猴类基本上都归于
兔猴科(Adapidae)。
兔猴类能抓握的后肢与现代狐猴的相似,眼眶被一完整的环骨包围,最特有的构造是耳区,听泡掩盖了鼓室,因此,鼓环包围在圆形的中耳腔之内,与现代的马达加斯加狐猴较相似。但它们的牙齿比现代的狐猴原始得多,除了保留四个上、下前臼齿外,下门齿与犬齿没有形成象现代
狐猴一样的梳齿。
北美早始新统晚期到中始新统的
北狐猴(
假熊猴)属(Notharctus)在臼齿齿尖的类型上发展为相当特化的类型。广东南雄晚古新统发现的
短吻石猴(Petrolemur brevirostre)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狐猴类。材料为附有犬齿、
前臼齿和
臼齿的左上颌骨。在安徽潜山盆地晚古新统的两块□兽类上颌骨也可能是早期的
灵长类。虽然对它们的分类位置还有不同看法,但它们的发现显示了亚洲与北美之间早期灵长类的联系。同时说明狐猴形的灵长类已在古新统出现并开始分化。印度、巴基斯坦中、晚中新统的
西瓦兔猴(Sivaladapis)和印度晚中新统的
印度瘦猴(Indraloris)以及最近报道的云南禄丰晚中新统的中国兔猴(Sinoadapis)是兔猴科的最晚记录。此外,河南晚始新世的
卢氏猴(Lushius)原订为眼镜猴类的
悬猴科,现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狐猴类而归入不确定的兔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