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又名: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核心区位于中国人民大学东门北侧,包括文化大厦和兴发大厦两座写字楼。文化大厦位于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东门北侧,是一栋以高尚办公、商务互动为主,集办公、展览、商务、会议、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写字楼。大厦位处中关村黄金地段,总建筑面积58500平方米,地上22层,地下3层。兴发大厦位于海淀黄庄人大附中南侧,主要由30-200平米的小户型组成,适合初创企业使用。
大学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1950年,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
学校是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园区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享有文化科技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将充分依托和利用中国人民大学的科研优势、科研成果和人力资源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拥有各种先进的实验室、研究中心,拥有设施完善的图书馆和先进的信息网络资源,为园区入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建设背景
总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既源于国家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宏观背景,也源于中国人民大学自身发展的具体需求。人大文化科技园的建设,力求解答人文社会科学要不要进行成果转化、如何进行成果转化的问题。
协议
1、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协议
2003年,为落实“985工程”,教育部与北京市签署了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协议。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特色学科优势,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成为共建协议的内容之一。这就回答了人文社会科学要不要进行成果转化的问题。
创意产业
2、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从英国布莱尔政府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开始,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进入21世纪,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为人文社会科学如何进行成果转化提供了契机。《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窗口,有利于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特色学科优势,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证和理论借鉴。
重要探索
3、建设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一流大学的重要探索
进入新世纪,建设“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使命。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中国人民大学确立并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建设大学文化科技园,探索推进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中国人大自身发展的需求。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实践
为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路径,人大文化科技园成为大学创意产业园区的拓荒者。园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领域开创了三项“第一”:全国第一家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特色大学科技园;全国第一家专门服务文化创意企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全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在特色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方面,人大文化科技园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依靠特色学科,开风气之先,建设第一家文化创意特色的。
园区发展
远程教育
随着人大文化科技园正式运营,与中国人民大学有紧密关系的一批将现代科技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相结合的“新文化”企业进入园区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料搜集整理、编辑加工、信息发布的学术研究出版单位,将网络技术与传统出版内容相结合,实现线上信息发布。已发展成为集期刊出版、网络电子出版、信息咨询、广告、发行等综合性、跨媒体的现代信息资料出版机构。东方兴业网络教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早致力于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设的专业服务机构。由弘成教育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远程教学网”(WWW,cmr,com,cn),作为“网络教育平台”的第一成功案例,已成为国内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的典范。
经过几年的建设,园区发展也受到了国内部分文科高校和部分地方政府的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辽宁大学先后来园区考察交流建设大学文化科技园的经验;海淀区明确要把人大文化科技园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抓手,开始加大了对园区的支持力度;广州市白云区、扬州市广陵区等地方政府先后来园区考察,探讨园区与当地合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
文化创意
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建立首家以文化创意为主打方向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为了吸引更广泛领域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合作共建了人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留学人员创业园普遍只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下,开始针对非科技类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
人大文化科技园位于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中关村密集的智力资源、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技条件,为发展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土壤。
为丰富人大文化科技园的品牌内涵,响应国家留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推进人大文化科技园的企业孵化工作,人大文化科技园积极努力,与中关村管委会合作,探索创建文化创意产业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2005年12月16日,人大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本着“依靠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中关村管委会将人大文化科技园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服务体系,创造性地建立了以文化创意为主导方向、以版权相关产业为专业方向的留学人员创业园。
截至2008年11月,人大留创园累计吸引留学人员创业企业42家,以互联网平台和软件技术为基础,图片版权保护软件、网络协同写作、线上对外汉语推广、教育线上平台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项目占入园留创企业项目总数的80%。
园区项目
大学科技园业务
结合中国人民大学“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体系,人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着力推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发展文化创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业务。通过构建完善的基础服务体系,发展留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搭建针对版权相关产业的投融资平台、市场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人大文化科技园 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培育
人大文化科技园设有科技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园区为优秀的入园企业提供房租减免、国际合作补贴、上市补贴等直接扶持,提供创业导师服务,提供专业的市场平台、交流平台及技术平台,扶持企业成长壮大。人大留学人员创业园还为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提供政府无偿资助等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
人大学生及校友创业服务
人大文化科技园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办、学生工作处、《创业家》杂志社,设立了“人大创业中心”,为人大学生和校友创业提供扶持。
科研成果转化
人大文化科技园建立了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提供社会与学校科研资源对接的桥梁,推进学校的产学研合作。
创业投资
人大文化科技园设立了文化创意种子基金,向初创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种子期投资和相应的专业服务。获得种子基金投资的企业能够以更优惠的条件共享园区的服务平台。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业务
2007年,国家版权局批复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全国第一家“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的定位是:以振兴我国版权产业为宗旨,在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综合功能、国际知名的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际性版权要素流通中心,构建中国版权输出桥头堡,以促进版权流通 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优势学术力量,为政府在大学科技园区和孵化器领域的政策布局、文化产业规划、创意产业园区扶持等方面的政策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人大文化科技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拥有67000平方米的写字楼,为创业企业提供30--300平米不同户型的优惠办公空间,能够为规模企业提供2200平米的整体办公空间。
人大文化科技园背靠中国人民大学,周边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科技与创意资源富集、著名高校云集,中关村地区68所高等院校、213家科研院所、3万家高科技企业以及56家出版社、272家报纸期刊社,为人大文化科技园积淀了深厚的创新创业土壤。
入园指南
主园
入园条件:
1.优先吸引出版、广告、传媒类文化创意企业及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2.优先支持技术领域符合北京市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入驻。
入园流程:
表达入驻意向——提交公司资质——入园审核——签署租赁协议——入驻园区
创业园
入园条件:
1.入孵企业需为文化创意、高新科技领域的企业,入园前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
2.申请人应拥有技术项目、专业从业人员、创办企业所必须的注册和营运资金,企业注册资金内应有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资产;
3.申请人应是企业创办者或技术牵头人,其技术在国内或国际具有领先水平;
4.所申请入孵的项目应产权(含知识产权)明晰,且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5.企业技术领域符合北京市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
入园流程:
填写《入园申请表》——提交相关材料——入园评审——签署有关协议——入园创业
所获荣誉
2021年3月,被国家版权局授予“2020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
绩效评价
2021年10月21日,科技部、教育部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结果,该科技园被评价为合格。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5 13:46
目录
概述
大学概况
园区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