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正教会(英文名:The Orthodox Eastern Orthodox Church),由北京东正教总会、
哈尔滨东正教会、
天津东正教会、上海东正教会、汉口东正教会、新疆东正教会六个教会组成。
北京东正教总会,亦称
中国东正教会、
中华东正教会。1956年成立的独立自主的中国
东正教机构,由北京东正教总会更名而来,最初为
俄罗斯正教在中国传教的主要机构,即北京东正教传教士团。1955年根据中苏两国政府达成协议,两国东正教会的代表在上海举行会议,莫斯科和全俄东正教会同意中国东正教会取得独立自主地位和权力。此后中国人姚福安(俄裔)大主教领导中华东正教会,1966年停止活动,1984年
哈尔滨东正教会又恢复活动。
中国东正教地方教会之一,1922年成立,信徒人数达30万,多为俄侨。1898年东正教在
哈尔滨始建
尼古拉教堂,1899年再建圣尼古拉教堂,1900-1930年又陆续建教堂20座。此外还有中东铁路沿线14座教堂、长春地区圣尼古拉教堂、
大连和
旅顺等地的教堂和修道院。最初由北京东正教总会管辖,1922年归属亡国南斯拉夫的俄罗斯正教国外临时主教公会,1945年后接受莫斯科和全俄牧首公署领导,1950年重归北京东正教总会领导。曾任教职者有麦基都主教、梅列基大主教、以及中国人何海林、王玉林等,办有神学院、医院、孤儿院、学校、工厂和商店。1966年停止活动,1984年恢复。
1920年成立,由北京东正教总会管辖,东正教在
天津传播,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当时在天津从事皮毛、茶叶等贸易的俄国商人和其他信仰东正教的俄国侨民没有教堂,为满足教徒们过宗教生活的需要,北京东正教总会于1904年在天津海城北小关街建立第一个东正教祈祷所,并委派一名祭司在这里主持日常宗教活动。1929年成立圣母帡幪大堂,此后又建有圣英诺肯提乙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圣谢拉菲姆教堂和圣众教堂。曾有拉祖莫夫大司祭、维克托尔修士大司祭、以及中国人杜润臣司祭和杜立昆司祭等主持教务,办有俄国医院、小学、图书馆,信徒多为俄侨,1956年俄侨离华后其人数锐减,1966年停止活动。
1924年成立,由北京东正教总会管辖,东正教传入
上海后于1902年在闸北建立第一座
东正教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随着来上海的俄国侨民的增加,上海东正教会在多方的支援下,又陆续建造了许多教堂。1932年在新乐路又新建称为圣母大堂的斯拉夫式大圆顶教堂。此后还建造起皋兰路和惠民路东正教堂、绍兴路东正教修道院、以及衡山路和常熟路的祈祷所。其信徒多为俄侨。中国东正教协会是上海唯一的中国东正教组织,该协会成立于1935年,其宗旨为:使中国东正教徒与俄国东正教徒团结在上海东正教会的周围。上海东正教会与国外的东正教会的关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东正教力量被削弱。1918年1月,苏维埃政府发布了政教分离的法令,以吉洪牧首为首的俄罗斯东正教会反对这一法令,并公开号召教徒不与
苏维埃政权合作。因此吉洪牧首于1922年被当局逮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上海的俄国侨民教徒陆续离华,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上海东正教会的活动全部停止,迄今仍未恢复活动。
汉口东正教会成立于1876年,是中国地方东正教会之一,受北京东正教总会领导,该教会要比上海等地的中国东正教会的历史早得多。1902年后,汉口东正教会大力开展传教活动,此外教会还在汉口创办了俄国东正教小学和中学各一所。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后,汉口东正教会的经费来源靠俄国商人的资助和教徒的奉献来解决。1956年,独立自主的中华东正教会正式成立后,德树志司祭任汉口东正教会负责人,积极开展东正教活动,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宗教活动停止至今。
新建东正教会成立于1925年,受北京东正教总会领导。东正教最初传入中国是在18世纪后期,当时,一些不堪忍受
沙俄帝国政府的压迫和剥削的俄罗斯人纷纷逃到中国新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信仰
东正教。1906年在
迪化(今
乌鲁木齐)建立教堂,1915年在
伊宁、1921年后在塔城和绥定等地也建教堂,1931年时信徒达1万多人,主要为俄侨,曾有波克罗夫斯基大司祭、克拉索夫大司祭等主持教务,1954年俄侨回国后,在俄罗斯中仍有数千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