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商学院(Wuh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位于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3号,是湖北省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
历史沿革
2002年7月24日,经国家民委同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作为
中南民族大学的二级学院正式成立。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由中南民族大学与武汉弘博高校设施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
2003年3月,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2004年2月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确认,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正式更名为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2005年9月,新校区第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工,05级新生入住新校区。
2010年5月19日,启动拟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工作;9月20日,湖北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组一行5人对学校申请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进行了考察;同年,学校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2011年4月7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转设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通知》,正式批准学校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成为首批12所成功转设的院校之一。
2014年4月,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
2015年,入选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2017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2月,成为湖北首家转设后通过教育部教学评估民办高校。7月,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2月,学校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2017年全民阅读优秀组织。
2022年6月20日,武汉工商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武汉工商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揭牌。
2023年4月19日,从武汉工商学院获悉,该校成立创业校友联盟,51名优秀创业校友现场受聘担任学校“大学生成长导师”。
2024年8月,武汉工商学院人文馆暨生活·实践教育馆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置有12院1部,48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师资力量
根据学校官网2024年12月数据显示,学校聘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业界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一批国内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校长、政界和企业界管理专家等组成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校现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有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2名、湖北青年岗位能手3人、湖北省荆楚好教师3人。现有专任教师800人,教授、副教授占40%,硕、博士教师占80%。学校聘请一批高等教育老专家、校长,政界、企业界管理专家组成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武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业界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还聘请了200位企业导师来校任教。
教学建设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获批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1个;获批国家级人才集训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省级创业学院1个;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3个,湖北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学位计划项目1个。近三年,主持完成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5项省级教改项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包括,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国际项目、韩国大真大学交流项目、瑞士HTMi酒店旅游管理学院国际项目、爱尔兰国家学院国际项目、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斯托特校区国际项目、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国际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代物流与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获批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成为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
研究成果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0余项,承担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商务部发展研究奖等科研奖项6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85部;发表论文2600余篇,其中SSCI、SCI检索论文40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80余项。
学术资源
《武汉工商学院学报》(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学报》)是由
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工商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该学报于2008年创刊,登记地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刊号:湖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0270048号,16开本,中文季刊。《武汉工商学院学报》秉承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民办高校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推广和交流,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民办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截止2023年底,学校图书馆储存各类纸质文献共175.8万册,电子书108.4万册,涵盖经济、管理、法学、工学、文学和艺术等六大门类学科及相关领域。购买数据库28个:有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库》、《读秀》、《百链云图书馆》、《起点考试网》、《起点考研网》、《51CT0学院》、《百度教育云平台》及《中国数字图书馆》、《汇雅电子图书》、《中容电子书》、《超星电子书》、《畅想之星电子书》、《中文在线电子书》、《圣才电子书》、《田田阅读》、《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盈科千信外文电子期刊》、《新工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武汉工商学院原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2014年4月,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
校徽
武汉工商学院校徽以汉字“工商”演绎而成。
标志中上方菱形似星星与学位帽,下方菱形似古钱币,寓意培工商精英、育业界俊才。
标志左右形态由楚国传统纹样演变而来,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点。
精神文化
校歌
《山高水长 素履之往》
由著名歌手付笛声谱曲,任静、付笛声联袂倾情演唱,由作家、画家马明博和学校老师彭宠作词,歌词朗朗上口、意蕴悠长,既高度凝练了学校的育人特色、文化底蕴与发展愿景,也饱含着对学子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
校训
弘德博问 和谐拓新
弘德:弘扬高尚的品德。弘:光大,发扬。《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德:道德,品质,善行。此处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这是做人的准则。
博问:—广泛地学习请教,详细地探讨学问。博:广泛,普遍。《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问:求教,详细探讨。这是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和育人的方法。
和谐:和睦团结,同心同德。和:谐也。《礼记·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和,谓心不争也。)《左传·成公十六年》:“上下和谐,周旋不逆。”谐:协调,融洽,和合。《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是追求全校团结和睦,民主治校,多元文化相融的大学文化。
拓新: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拓:开辟,扩展。《后汉书·窦宪传》:“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新:初次出现。《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都,其命维新。”这是强调不断改革的创新精神。
校风
崇实、尚新、至善
教风
明德、精业、爱生
学风
勤学、思辨、笃行
教育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道求真、习艺达用。
传道--出自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求真--出自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习艺--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学习、练习、实习,掌握技能、技术、技艺。
达用--出自中国古代实学的重要概念“明体达用”。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育人理念
四为: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学业为重、学风为要。
治校理念
四立:以质立校,以严立学,以诚立身,以能立业。
校园建设
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管理高效、信息化、生态化
校园文化
和而不同,卓尔不凡:以智能智慧为平台、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绿色校园建设为载体,打造多元共生、和谐融洽、与众不同、优秀卓越的校园文化。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毗邻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市重点开发的科研教育、生态体验、休闲旅游区域,具有不可多得的交通、环境和产学研一体化优势。学校设置有12院1部,48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7万余人;占地面积83.5万㎡,校舍面积37.05万㎡,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智慧校园信息化程度高;教学基础设施优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建有一流的大型综合实验中心和图书馆,馆藏图书264万余册;公寓式学生宿舍均配备有空调和24小时热水系统。
校友情况
毕业生中涌现出“考上5所国外名校研究生”的刘长安等一批深造典型;“毕业4年资产过亿”的“创业哥”罗群、“湖北百名青年创业榜样”朱钟琦等一批创业典型;“武汉高校霸气哥”黄小松等一批就业典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湖北省人大代表、“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邓丽等一批先进典型。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