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姬鼠(学名:Apodemus draco),别名森林姬鼠,山
耗子,龙姬鼠,与
黑线姬鼠十分相似,但背部无黑色条纹,尾长多数略大于体长,耳壳比黑线姬鼠略大而薄。主要栖息于森林、高大的
次生林、植物稠密的植被区。
中华姬鼠属中小型鼠类,体长80~160mm,尾长80~125mm,体重20g左右,体细长,耳较黑线姬鼠略大而薄,比
大林姬鼠纤细。耳前折可达眼部。背部中央无黑色条纹。前后足掌垫各6枚。雌性
乳头3对。
背毛棕黄色,由二种毛组成,一种是较硬的粗毛,
毛基灰白色,毛尖为棕黄色,另一种为柔毛组成,
柔毛毛基为灰黑色,毛尖棕黄色。腹部毛色为灰白色,
腹毛毛基灰色,毛尖白色,背腹毛交界处分界明显。耳壳略带棕褐色,前后足背面白色。尾背面为棕褐色,腹面为棕黄色。
头骨小于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
吻部较为尖细,
门齿孔可达
臼齿列前端的水平线,
腭骨比大林姬鼠窄。
颅骨与黑线姬鼠十分相似,具明显的眶上嵴,
脑颅较隆起,额骨与顶骨之间的交接缝呈圆弧形,部分标本
额骨与
顶骨交接缝成人字形,使额骨形成一个锐角伸入顶骨处,颧弓细弱,
鼻骨细长。
上颌第一臼齿最大,约等于第二第三上齿总和,上颌第一血齿有三个横嵴,每一横嵴有3个
齿突,两侧近于对称,中间齿突较大,第二上臼齿亦有三横
嵴,第一横嵴的中央齿突消失,两侧退化成两个孤立的小齿突,内侧小齿突大于外侧小齿突。第三上臼齿最小,呈三叶,
齿式=16。
为林区优势鼠种,随着海拔的增高,其数量也越来越多。在
黄山山地,在
山麓的林木灌丛,中华姬鼠占鼠种组成比1.42%;在
常绿阔叶林内,中华姬鼠占鼠种组成比4.5%,在
针阔混交林内,中华姬鼠占鼠种组成比15.4%,在
落叶阔叶林内,中华姬鼠占组成比34%。在
大别山区的
霍山县青枫岭(海拔约1000米),中华姬鼠占鼠种组成比的43.2%。
中华姬鼠洞穴多在树根下,或岩石缝隙中或树洞中,入洞口直径为3.0厘米,出洞口2个,直径为2.5厘米,入洞口与出洞口地面距离35厘米,洞道紧贴树根,极难挖掘,洞道内岔道不多,窝距入洞口45厘米,窝以树叶、干草组成,洞内无存粮。
繁殖期为4~11月,春末秋初为繁殖高峰期,
孕期26~28天,每年繁殖2~3次,每胎产仔最少3只,最多10只,平均5~7只。
主要栖居于有林山地,为典型林栖种类。在
皖南及大别山地,山麓韵毛竹林及
灌木丛内数量很少,在常绿阔叶林内有少量分布,在常绿与落叶阔叶林内、落叶阔叶林内、山顶草地及灌丛中数量较多,在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内有时栖居于岩石缝隙中,也有的将窝筑在树洞中,但多数在树根下或草丛中筑窝。
中华姬鼠为皖南及大别山山地林区主要鼠种之一,对林业有一定的危害性,是藏东南地区
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之一,同时它也是中国
野兔热病
传染源之一。危害
农作物种子和幼苗,亦啃食林木果实及
幼龄树苗,影响林木更新,必须加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