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学体系探源》是1999年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曹利华叶明芬。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中图传统美学思想发展的内在结构,参照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总结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建构体系,提出“《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形成”的观点。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门类艺术美学体系逐渐完善,使中国传统美学完成了“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编中华美学的原初结构
第一章人格美学的自觉
第一节孔子的“仁”学美学
一“仁”的美学内涵
二“义”——人格美的展示
三“中和”——群体审美意识的觉醒
四礼乐诗
第二节孟子对人格美的扩展
一“充实之为美”
二“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三“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三节《周易》对人格美的弘扬
一中和之美
二阳刚与阴柔之美
三“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博采众美
第二章实用美学的萌发
第一节墨子实用美学思想的历史评价
第二节“非乐”的美学价值
第三节美的本质的初探
一美的功利性
二美的客观性
三美的直观性
第四节“体爱”——人格美
第三章意境美学的滥觞
第一节老子以“道”为核心的美学思想
一“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二“柔弱胜刚强
三“见素抱朴”
四“大音希声”
第二节庄子以“气”为核心的美学思想
一美的本体论
二审美论
三创美论
第四章创造美学的发端
第一节韩非以“法”为核心的美学思想
一“得事理,则必成功”
二“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三“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
第二节《管子》论“道“气”“虚”“静”
一论“道”
二论“气”
三论“虚”“静”
第五章中华美学的第一次综合
第一节从天人之分到天人之合
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二“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三“必有征知’必缘“天官”
四论“乐”
第二节从生命本体论到艺术特征论
一《吕氏春秋》美学思想的渊源
二“精气之集也”
三“心必和平然后乐”
四音乐艺术特征论
第六章中西初始美学的比较
第一节中西初始美学产生的基础比较
一有相对自由的历史条件
二有相对繁荣的经济条件
三有相对丰富的文化艺术
四有相对活跃的学术气氛
第二节中西初始美学比较
一和谐与中庸
二再现与表现
三功利与教化
第二编中华美学的交融汇合
第七章以道家为主体的美学思想——《淮南子》的
美学思想
第一节论真善美
第二节论美的特性
一“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
二“嫫毋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三“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
第三节论美感的特性
一“见日月光,旷然而乐”
二“耳目应感动,心志知忧乐”
三“有感而自然者也”
四“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第四节形神气的美学意义
第五节论美育
一“芳泽所施”
二“乐亡乎富贵而在于德和”
三“化耀如神”
第八章以儒家为主体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中华第一部系统的美学论著
第二节“乐”的产生
一“人心感于物也”
二从心物感应到天人感应
第三节“乐”与社会生活
一“功大者其乐备”
二“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第四节“乐”的美感特性
一“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
二“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三“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第九章天人感应的美学意蕴
第一节“天人感应”说
第二节论天地之美
第三节论美育
第十章忧患意识的美学意蕴
第一节个体与社会的冲突
一人生的遭遇
二独立的人格
三投身于现实
第二节物欲与审美的统一
第三节史学与美学的融合
一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
二从个人哀怨到社会性悲剧
三展示丰富的人物画卷
第四节科学与艺术的交汇
第十一章以道融儒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弸中而彪外”
第二节“丽以则”与“丽以淫”
第三节“重言重行重貌重好”
第十二章中华美学的第二次综合
第一节论“真美”
一“真美”概念的提出
二“真美”的科学基础
三“真美”的批判意识
四“真美”的辩证思想
五“真美”的局限性
第二节论艺术
一“实诚在胸臆”
二“为世用者,百篇无害”
三“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第三编中华美学的建构体系
第十三章哲学思潮与美学
第一节玄学与美学
一“以无为本”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
三“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第二节佛学与美学
一道安“本无”说的美学思想
二慧远“形尽神不灭”的美学思想
三“象外”论与“顿悟”说的美学意义
第三节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
一“气”
二“神”
三“象”
四“骨”
五“味”
六“妙”
七“虚”
第十四章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诗歌
第二节小说
第三节书法
第四节绘画雕塑
第五节音乐舞蹈
第十五章艺术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文学理论
一“文以气为主”
二“文以情生,情因物感”
第二节音乐理论
一阮籍的《乐论》
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第三节绘画理论
一“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
二“澄怀味象”
三“画之情也”
四“气韵生动”
第四节书法理论
一文字与书法
二论“字势”
三论“篆势”
四论“隶势”
五论“草书势”
第十六章中华美学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文心雕龙》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二知识分子的二重心态
三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哲学基础
一自然观的唯物主义
二社会观的唯心主义
第三节美的本体论
第四节论美的规律
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五节论艺术规律
一艺术创作的思维特性(“神思”)
二艺术创作的风格与个性(“体性”)
三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风骨”)
四艺术作品的继承和创新(“会通”)
五艺术作品的情感和形式(“情采”)
六艺术的形式美要素
七艺术的表现手法
八艺术家论
九艺术批评与鉴赏
十对艺术的时代考察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