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
一种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体质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医体质学从基础理论、实验研究、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中医体质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简介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上个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如体质四项基本原理: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医体质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三辨理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等。
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
中医体质学应用范围广泛,通过研究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关系,强调体质的可调性,从改善体质入手,为改善患病个体的病理状态提供条件;实现个体化诊疗,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活动中,对疾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手段建立在对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该人的体质特征,并针对其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贯彻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结合体质进行预防,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为从人群体质的角度预防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分类
2009年 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类别
一、平和体质:机能协调,七情适度
平和体质是一种身体和谐、自稳能力强的体质。拥有这种体质的人,身体不一定结实强壮,甚至可能还有些气血不足、血压偏低,脉搏也不是很有力,但是脏腑、气血很和谐,七情适度。这种体质的人,多数生在长寿家族,比如五世同堂的大家族,而平常的人家四世同堂就不容易了。平和体质通常表现为情绪稳定,生活规律,体重波动小等;得病少,对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比较强;生病以后,对治疗的反应敏感,好治,自我康复能力强。
二、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四季手都冷,夏天大家都喜欢吹空调,他不敢,一吹空调就手脚冰凉,还要加一件毛衣。但是如果冬天只有手冷,那不算真正的阳虚,“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才是货真价实的阳虚。比如说同样是感冒,别人感冒时是喉咙疼,流黄鼻涕,吐黄痰,扁桃腺发炎化脓;阳虚体质的人感冒,就会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喉咙发痒,吐痰吐的是清稀白痰,反映出寒象。阳虚体质的人,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火力劲不够。
三、气虚体质:气力不足,容易过敏
“气”令我们提劲,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出入有序,营养精微向上向外布散,糟粕废物向下向外排泄。这股气,由空气、谷气元气组成。空气由肺吸入,谷气从脾产生,元气自肾提供。因此,气虚体质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相对不足,尤其是肺、脾不足造成的。比如一进空调室就打喷嚏,春天春暖花开也打喷嚏。有的气虚的人对温度非常敏感,冬天很冷,晚上睡觉时,刚开始被窝是冷的,就在他钻进去暖被窝的那几分钟,身上会起风团,被窝暖热了风团就消下去了;早上起来穿棉衣,棉衣是凉的,一穿到身上又起风团,等到活动活动,棉衣热了,风团又落了。
四、痰湿体质:下肢沉重,容易发胖
痰湿体质是水太多了或者生命的河流不那么畅通,导致不是这里堵塞就是那里泛滥。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和脾脏功能相对不足有关。人体中70%左右是水分,在婴幼儿或者年轻女性身上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些。所以中医说“百病皆由痰作祟”。腰痛、脂肪瘤眩晕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单纯性肥胖带下症、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疾病有一部分就属于中医的痰湿作祟,所以中医还有一句话:“顽痰生怪病。”
五、湿热体质:又湿又热,排泄不畅
大家都知道“桑拿天”空气又湿又热,使人感觉非常不舒服,湿热体质体内就像桑拿天,内环境不清洁,又湿又热,湿热氤氲,排泄不畅。内外皆显得“浊”。在湿热的环境中,东西非常容易腐败,产生很难闻的味道。对应到人体,湿热体质会表现为口臭、汗臭味大,汗液发黄,皮肤油腻,容易感染化脓,小便黄、味道大,大便很臭,下体外阴异味较大,白带色黄,口苦,烦躁易怒,等等。湿热体质通常是由于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肝胆、脾胃功能相对不畅通,肝胆郁结化热,脾胃积滞化湿,湿热熏蒸而形成的。
六、阴虚体质:烦热躁动,口干口苦
一阴一阳谓之道,人体也是由阴阳组成,阳气就是各种功能活动,阴就是有形的物质,包括阴液、津液。在人体,阴阳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健康状态下,阴阳平衡互涵,应该既感觉不到阴盛也感觉不到阳盛,否则不是寒证就是热证。很多阴虚内热的人经常烦恼、躁动,生命体验不好,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们静下来。
七、瘀血体质面色晦暗,易生肿瘤
瘀血体质就是血脉相对不那么畅通,有点缓慢瘀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瘀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且疼痛较为持久、位置固定,是刺痛、憋痛,比如偏头痛、痛经、胃痛、胸痹、痹证等,而且疼痛聚集、瘀滞时间久了还会生肿瘤包块,比如全身各种良性及恶性肿瘤。如果一个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好,还会带来很多外形的变化,比如说面色口唇比较晦暗,容易生色斑、留疤印、生黑眼圈等。瘀血体质一旦得病,不及时正确治疗很容易转化成难治的慢性病,中医有句话叫“久病入络”,基于瘀血体质的各种慢性病尤其如此。所谓“入络”,就是病位很深,药力不太容易达到。
八、气郁体质:气机不顺,情绪郁闷
怎么理解“气郁”呢?大家试着体会一下,在“理不通,气不顺”、“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好憋屈啊”、“真郁闷”、“堵心”、“添堵”等状态下,身心是什么感觉。“气”是力量、是动力,要够力,同时气在发挥作用时还一定要畅通无阻,无挂碍、无阻滞。在人体,气的基本运行形式是升降出入,就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阳气发散,阴精收藏。这个过程一定要顺,人才能周身通泰。
正常人群里边,一般分这八种体质。就个人体质来说,不大可能是单纯的阳虚体质瘀血体质痰湿体质等,更为常见的是各种体质间夹、混合,比如瘀血兼痰湿和气虚、阳虚兼湿热、阴虚兼湿热和瘀血等。小孩子的体质可能会简单些,所以古代医家说“小儿脏气清灵”。但是,随着环境、年龄等后天因素的变化。
相关产品
中医体质辨识软件,是判断中医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开发。软件是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根据量表设计原理,以问询录入的方式,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对9种体质分值的结果分析,来判断体质类型。 主要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中医体质检测。
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监制,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
2011年,在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项目火星-500(mars 500)第三阶段试验就应用了脉象仪、中医四诊仪检测宇航员志愿者身体健康指数,对外太空科研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与关注。
常见现象
比如从形态上来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
从皮肤上来看,有的人皮肤非常好,肤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化妆品,一年四季皮肤都非常有光泽;有的人皮肤干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离不开油腻的、滋润的护肤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肤,终年毛孔粗大,油光满面,时不时地脸上还长痤疮,令人烦恼。
从头发上来看,有的人的头发浓黑茂密;有的人的头发则稀疏黄软。
从性格心理方面来看,有的人心胸宽,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秀沉静。
从疾病方面来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在一个家族里面,可以有多个患者。这些病本身不遗传,但是因为这个家族的先天禀赋有共性,体质遗传,使得他们对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所以医生会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方少”。这也是体质使然。
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首先从痰湿质的研究入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036例肥胖人群、169个痰湿体质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3项与痰湿体质联系强度最大的体征和表现,再进一步评分,制定出痰湿体质标准。
中医体质类型模型的建立
中医学一直重视个体差异,蕴涵着丰富的体质学内容,但有关体质的论述一直散在于古典医籍之中,未经系统整理形成理论体系。研究人员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古代医学文献基础上,以形、征、色、脉等特征为依据,结合形体结构、功能、心理性格等特点,提出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正常质7种体质分类方法及标准,同时强调对理论模型要在临床中进行验证、修正、补充、完善的思路和方法,使体质学研究建立了方法学,脱离了文献整理的理论阶段,进入到体质应用的实践阶段。准。以此标准返回原人群作Bayes判别分析,其灵敏度为99.8%,特异度为96.7%,总复合率为98.5%。说明该标准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此方法建立的中医痰湿体质定量规范化判断标准和常模,使体质分型进入到规范化、定量化阶段,为研究痰湿型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体质类型的研究提供了示范。
中医体质与病证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反映了机体在发病前的一种潜在趋势和对疾病的易感性。研究人员在对337例肥胖者和318例非肥胖者进行对照研究时发现,痰湿体质者肥胖发生率为73.37%,非痰湿体质的发生率为25.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且痰湿体质与肥胖程度成正比。痰湿体质中兼气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型的比例高于非痰湿体质类型。研究人员在对100例肥胖高脂血症患者调查时发现,肥胖高脂血症痰湿体质 的患病率(71.56%)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32%),肥胖者患高脂血症的机会也远大于非痰湿体质者(机会比为5.348)。在对265例肥胖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时发现,痰湿体质占58.5%,非痰湿体质占41.5%,有明显瘀血表现者占16.6%,说明痰湿与瘀血是冠心病的常见体质与
证候。在对370例糖尿病患者调查时发现,痰湿体质者244例,非痰湿体质者116例,说明肥胖者痰湿体质患糖尿病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体质(机会比5.348)。研究人员还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中的痰湿体质进行个性倾向和神经水平测试。结果显示,痰湿体质中中性性格为53%,内向型为36.41%,外向型为10.5%,说明痰湿体质的情志改变与发病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以上这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不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病人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规律。认为在上述疾病中,痰湿体质类型最多,说明体质与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痰湿体质的基础实验研究
研究人员对23例痰湿体质组、21例非痰湿体质组的血脂、血糖胰岛素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等进行观察,发现了痰湿体质的病理学基础。结果表明,痰湿体质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痰湿型显著低于非痰湿型,说明痰湿型体质的形成与机体的物质代谢活动失常具有重要的内在关系。对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观察发现,痰湿体质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血沉、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组,反映痰湿体质者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此外,痰湿体质者甲皱微循环表现为各项检测指标都高于正常组,说明痰湿体质异行管襻增加、血液流态异常。通过以上多指标、多层次的系统研究方法,研究人员从细胞到分子水平揭示了痰湿型体质在糖代谢、脂代谢、能量代谢及免疫遗传学方面的基本特征。
中药改善中医体质的研究
研究人员给予痰湿型体质单纯性肥胖人群化痰祛湿方药,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体重减轻,痰湿体质指标得到改善。药效学实验表明,化痰祛湿方药能减少体内脂肪积聚,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病理性脂肪肝得到逆转,防 止肝纤维性变,从而达到改善痰湿体质而减肥降脂的目的。此外,他们还开展了中药过敏康胶囊治疗小鼠I型超敏反应研究,证明中药可降低小鼠抗原特异性IgE,抑制致敏小鼠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复发有良好作用。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人员认为体质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两个方面,中药改善痰湿体质与过敏体质的药效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体质的可调性。
中医体质的遗传学基础研究
研究人员采用国际通用的淋巴细胞毒方法进行了肥胖人不同体质类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关联性分析,对痰湿体质的遗传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痰湿体质在HLA-A11、B12、B5、B35、B405个位点上,抗原频谱与基因频谱高于非痰湿体质,经统计学处理,B40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痰湿体质与HLA-B40有关联。此外,通过对41例肥胖者与50例正常人的HLA检查表明,具有HLA-B12抗原谱上的人,其发胖的可能性是没有该抗原人的3.868倍。验证了痰湿体质免疫遗传学基础。
相关问题
邻邦韩国和日本,也加大了他们本土医学———韩医和汉医在此方面的投入,意欲成为“21世纪体质个体医疗的中心国家”。虽然韩医和汉医源于我国的中医,但由于政府较大的支持力度,他们的体质研究频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扩大了他们的国际影响。而我国体质研究却仍然单兵作战,王琦甚至欠债做研究。专家担心,我国的中医体质研究会再次出现类似“端午祭”的归属之争。
用新方法研究东方传统医学
中医体质研究:用新方法研究东方传统医学
王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30年前开始对中医体质学发生兴趣。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里,有很多是对人体个体差异———体质的描述,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把人群分类,就可以建立一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看病、防病的模式。先辨明体质种类,再和疾病联系起来,根据哪类人群易患哪类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但是中国中医古书对体质的描述,未形成理论体系,不便于临床应用。”王琦说。近代,有许多中医想要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研究,但是都未成熟。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认重点研究室的调查,既往中医界对体质类型的研究,由于缺乏方法学的支持,缺少精确地、可重复性的资料和数据,缺少标准制定的相关要素,故分型虽多,却难以规范。
王琦决定用西方惯用的方法学对中国体质学进行研究。他带领课题组采用国际前沿的研究个体差异的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为人群体质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解释。经过三十年对全国21948例中医体质分类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国人不同体质类型、不同年龄、性别、地区人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掌握了每种体质易患疾病种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把中国人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A型)、气虚质(B型)、阳虚质(C型)、阴虚质(D型)、痰湿质(E型)、湿热质(F型)、血瘀质(G型)、气郁质(H型)和特禀质(I型)。
该项研究被纳入国家973计划,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4月,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已被认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我们是以中医为理论基础,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论证。所以体质学虽然研究的是中医内容,但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可。”课题组组长王琦说。王琦举例说,我们发现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与平和质比较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阳虚质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表达下调,为阳虚质不耐寒冷的表现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解释,为人群的客观分类提供了生物学依据。有人评价王琦的研究是用西方的表达方式,说出了中医的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就提出,今后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个体化诊疗,但世界医学界却未能找到方法。看到中医体质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学者认为:“我们西方医学只是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而王琦教授开创的中医体质学,却可用于干预、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将有利于全球性的公共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医体质学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研究方向。
日韩两国各有侧重
然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加大了在体质学研究方面的投资,向我国发起了挑战。韩医四象医学是韩国惟一的民族医学,它依据人体内阴阳含量的多少,将人分为四类,类似于中国的体质学,其理论源于中医的《灵枢·通天》。韩医学研究院2006年启动体质医学研究计划,即李济马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投资6600万元人民币进行体质研究,并计划增加投资量至6亿元人民币,其目标是使韩国“四象医学”在2015年占据全球替代医学领域10%的份额。目前,李济马计划已经建立了体质信息银行,开发了体质诊断及治疗仪器,并对体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韩医学研究院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使韩国“成为21世纪体质个体医疗的中心国家”、“世界第一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国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1950年成立日本体质医学会,2008年成立未病解析应用研究部门,构建未病预防医学体系。2003年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日本电气公司联合研究小组,从遗传信息的个体差异入手,开发出了能预测药物疗效的系统,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合本人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个体化医疗的新突破。同时,日本也是青少年儿童体质调研资料最全的国家,积累了一百多年来的青少年儿童体质资料进行研究。
中医体质研究条件窘迫
中国进行中医体质研究的并不多,王琦的研究组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课题组,并且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认可。然而他们的状况却很窘迫。王琦课题组30年共用资金不足500万元。“由于许多研究资金不到位,至今我们还欠债几十万元。”王琦说。目前多个国家的体质研究都欲获得国际认可,抢得先机,从而取得主导地位。王琦说,地位的确立要看在世界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平台,课题组无法进行大规模、大样本地研究和实验,“现在我们有很多课题,本可以出成果,写成论文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但就是因为这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完成。”王琦担心这样下去,在国际上的地位将会被日韩取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认为,日、韩两国体质研究都有国家支持,并且做了长期规划。我们国家则是单兵作战,没有体系和完整方案。陈其广说:“中医是我国内涵丰富的遗产,不要等其他国家在国际上做出影响了,我们才开始重视。不要让其他国家在这方面捷足先登。”他希望“端午祭”事件不要再次上演。
方法与途径
为大面积人群“治未病”提供方法与途径
王琦说,中医讲究针对个体的辨证论治,很难用一种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体质学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先辨明体质种类,再和疾病联系起来,根据哪类人群易患哪类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治。他们编制推出的量表通过大量实验,表明是可以重复的。我国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认为,这是对中医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我们以前总是让疾病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王琦说,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预防保健措施治未病”提到在母体中时。其次是临床前期的调控,即对亚健康人群的防护。再次,在个体化养生保健中,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寻找通过“治未病”的途径,以减轻国家医疗经济负担。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开始注意行为和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开展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使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10年,而用于这方面的费用仅为同一时间医疗费用的1/10。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41家“治未病”中心,均应用9种体质分类建立体质辨识中心、体质调整方案,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内进行体质辨识,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健康保健原则,实现中医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9 16:3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