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弦
民间戏曲形式
丝弦,中国民间戏曲种类,分为南方丝弦和北方丝弦,北方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之一。剧种起源于明末,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遭禁演,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路流派,流行于石家庄地区一带的为中路丝弦。
历史渊源
丝弦发展
丝弦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由弦索(月琴)、三弦改为板胡、曲笛、笙。清末民初,出现了既唱丝弦又唱老调、河北梆子的三合班。打击乐器也由“京家伙”改用“苏家伙”。后又从昆曲、京剧吸收大量营养充实自己,“京家伙”、“苏家伙”并用。丝弦戏音乐有官、越两个腔调,全部音乐分弦索腔曲牌、板式变化系统、无过门曲牌、器乐曲和打击乐五部分。
历史上丝弦有名的戏班很多,曾涌现出刘魁显(正定红)、何凤祥(赵州红)、王振全(获鹿红)、封广亭(平山红)等一批著名演员。丝弦传统剧目约有500出,常演的剧目有《赶女婿》《白罗衫》《花烛恨》《空印盒》《调寇》《刘公案》《封神演义》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石家庄丝弦入选国家文化部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初
清初,丝弦在河北已普遍流行,并深受群众的欢迎。康熙十年(1671)纂修的《保定府祁州束鹿县志》卷八,已有俗喜俳优。正八日后,高搭戏场,遍于闾里,以多为胜。弦腔、板腔、魁锣桀鼓,恒声闻十里外,或至漏下三鼓,男女杂旮,犹拥之不去的记载。又据乾隆九年(1744)成书的《梦中缘传奇-序》和李声振于乾隆三十一年成书的《百戏竹枝词》的有关记述,说明此时丝弦不仅盛行于河北农村,在京城也已流行。
同治七年(1868),井陉白花村出现了丝弦班社(班名“高盛班”,由井陉北白花村高来明、高士俊父子创立,“高盛班”是石家庄丝弦的最早班社,1936年起,该班久住石家庄南花园演出,1937年,一些演员并入“隆盛合”剧社,但仍悬“高盛班”之牌演出。1947年,改为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光绪七年(1881)廊坊地区文安县太保庄创办了丝弦同乐会;光绪十六年霸县出现了韩大仓老调丝弦班。同、光时期,丝弦再度兴起,韩大仓等率班进入北京演出。光绪初年,东路丝弦老调艺人吕洛脆,张洛栋,穆坏旦等,到井陉白花班搭班,遂将老调剧目、音乐、表演等传入丝弦班,开丝弦与老调同台合演先例。自此,石家庄地区的丝弦主要伴奏乐器由弦索(土琵琶,状小)、三弦等弹拨乐器改为板胡、曲笛、笙。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丝初不仅与老调同台演出,还曾与河北梆子组成过三合班,有的甚至还兼唱京剧、乱弹成为五腔班。丝弦的打击乐器,此时也由南到北,一改原来使用的高腔锣鼓(俗称广家伙),而采用京、梆剧种所用的苏家伙。
民初至七七事变
民初至1937年七七事变,丝弦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涌出现许多班社和知名艺人,特别是出现了李凤仙、张小刁、张小绵等丝弦第一代女艺人;张桂良张连甲等于民国七年(1918)在北京演出《冯茂变狗》《十八扯》,受到观众赏识,扩大了丝弦戏的影响;农村子弟会、同乐会等业余演出团体遍及各地,民国十年高阳县杨佐庄出现了戴面具演唱丝弦戏,丰富了丝弦的演出形式;丝弦与老调、梆子长期同台演出,互相影响,丰富了丝弦的剧目,以及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
艺术特色
丝弦曲牌
丝弦的音乐属弦索声腔,分官腔越调两大部分,早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中路丝弦便与老调戏同台,使老调戏的剧目、音乐传入丝弦。丝弦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由弦索(月琴)、三弦改为板胡、曲笛、笙。
丝弦行当
丝弦的行当分生、旦、净、丑诸行。丝弦的表演泥土气息浓厚,热烈火炽,粗犷豪放,动作夸张幅度较大,刻画人物细腻,并崇尚特技。以花脸、花旦、老旦等行当表演更具特色丝弦表演追求热烈、火爆,各行当都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程式动作。除甩发、水袖和各种台步外,还有一些特殊技巧,如耍髯、耍帽翅、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等。各行当表演均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旦崇尚技巧,表演细致;花脸动作夸张,粗犷豪放;丑角幽默诙谐。
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洞庭湖一带的民间曲艺,以扬琴琵琶三弦京胡二胡等弦乐器为伴奏乐器,故称“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源于明代江、浙一带流行的时调小曲。明清之际,携伎往来贸易的商贾将这些时调小曲传入常德,与常德方言融合,逐渐演变发展为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是一种民间说唱表演艺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交替,容量较大,可以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型故事,也可以演唱短小精悍的段子
常德丝弦传统演唱形式是坐唱,大都是演唱有故事、有人物的长段丝弦。演唱者一般为6人,分别扮演生、旦、净、丑等不同角色,并兼操乐器。乐器分别为板鼓、扬琴、琵琶、京胡、二胡、三弦,其中掌鼓者兼指挥,把握整个演唱的节奏。如果演唱曲目中的角色多于演唱者时,则每人除担任一个主要角色外,再分别兼任。由于丝弦演唱艺术的不断改革、发展,演唱形式也多样化了,不仅有单人演唱、双人演唱、群唱,而且还作为丝弦戏搬上了舞台。同时有了专门的乐队,不再用演员兼任乐师。伴奏乐器也随之增多,除原有乐器外,又加上了高胡、长三弦、低音提琴等,给常德丝弦的伴奏增添了色彩。(常台)
代表剧目
剧目发展
丝弦剧目共五百多出,大部分为本剧种的传统剧目,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老调、河北梆子、平调落子、昆曲、京剧、西调、晋剧等剧种移植来的历史上丝弦有名的戏班很多,曾涌现出刘魁显(正定红)、何凤祥(赵州红)、王振全(获鹿红)、封广亭(平山红)王永春、刘研芳等一批著名演员
近代剧目
近代丝弦代表人物安录昌、张鹤林、边树森。丝弦传统剧目约有500出,常演的剧目有《赶女婿》《白罗衫》《花烛恨》《空印盒》、连本戏《杨家将》《封神演义》等。
丝弦作品
常德丝弦拥有一百多个传统曲目,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以《宝玉哭灵》《鲁智深醉打山门》《双下山》《王婆骂鸡》《昭君出塞》等最为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涌现出《新事多》《夸货郎》《风雪探亲人》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
常德丝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艺术价值较高。但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缺少专业表演团体,加上老一辈丝弦艺人相继辞世,已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流派艺术
丝弦介绍
指古琴用的琴弦。古时由纯蚕丝制成。千年来古琴一直张的丝弦,谓之“丝桐”。自从抗战初期杭州三泰的回回堂琴弦断绝,琴人往往抱琴兴叹:良琴无良弦。
湖南丝弦
湖南丝弦流传于湖南各地,因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二胡、京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它系由江浙一带流入湖南的时调小曲和湖南本地的民歌曲调融合发展而成,时间约在清代初年。这个曲种用湖南方音表演,在湖南各地的流传中又形成了以常德为中心的“常德丝弦”、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沙丝弦”、以浏阳为中心的“浏阳丝弦”、以平江为中心的“平江丝弦”、以衡阳为中心的“衡阳丝弦”和以邵阳为中心的“邵阳丝弦”等各具特色的支派,其中以“常德丝弦”最为繁盛。
流派分类
包括常德丝弦在内的湖南丝弦的传统表演形式为多人分持扬琴、鼓板、京胡、二胡、三弦和琵琶等围坐一圈,轮递说唱,座次及乐器的位置均有一定之规,所谓“扬琴对鼓板,京胡对二胡,三弦对琵琶”,表演以唱为主,间有道白。道白分“表白”(第三人称)、“说白”(第一人称)、对白和插白4种,多为散文体式,偶有韵白。节目则多为《西厢记》《二度梅》《秦香莲》等长篇传奇故事。后来湖南丝弦走上高台,变为一至二人以简板等打节拍站唱,另有多人分持扬琴、鼓板、京胡、二胡、三弦和琵琶等专司伴奏,节目也趋于精短,代表性的有《秋江》《追韩信》《徐策跑城》《四季相思》等。
湖南丝弦的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根据所用的唱腔体式可分为“牌子丝弦”和“板子丝弦”两类。其中的“牌子丝弦”以演唱曲牌为主,曲调非常丰富,有源于南北曲的【普天乐】、【清江引】、【一支花】、【小桃红】等,有源于明清之际时调小曲的【银纽丝】、【九连环】、【倒搬桨】、【四大景】等,也有源于其他地方曲种和民歌的【莲花落】、【凤阳调】、【斗把高腔】、【安庆调】等。“板子丝弦”又分为“老路”和“川路”两种声腔风格,“老路”为常德一带流行的本地唱法,风格深沉浑厚,代表性的节目有《雪梅吊孝》和《清风亭》等;“川路”相传在民国初期由四川艺人万斌成传来,风格热烈开朗,演唱俏皮风趣,代表性的节目有《拷红》等。“板子丝弦”的基本唱腔板式有【一流】、【二流】、【三流】等3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家庄丝弦
石家庄丝弦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的一个地方戏曲声腔剧种。它流行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晋中地区东部及雁北地区。丝弦剧种的起源不详。可以认为早期的丝弦戏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石家庄丝弦有传统剧目五百多出,《空印盒》 《白罗衫》《小二姐做梦》《赶女婿》《金铃计》《杨家将》《花烛恨》《生死牌》《宗泽与岳飞》等是其代表性剧目。
石家庄丝弦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来,唱腔独特,以真声唱字,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激越悠扬,慷慨奔放。丝弦音乐属弦索声腔,有各种音乐曲谱五百多支,各类伴奏曲牌一百多种,分官腔、越调两大部分。官调曲牌多为长短句,以【耍孩儿】为代表;越调曲牌多为对偶句,以【三道腔】、【罗罗】为代表。
石家庄丝弦是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在河北地方剧种中占有较高地位。周恩来总理曾经五看丝弦戏,并为丝弦剧团题词:“发扬地方戏曲富有人民性和创造性的特长,保持地方戏曲的艰苦朴素和集体合作的作风,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剧团边树森、张鹤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产传承人。
剧团相关
丝弦制作
苏州制弦师方裕庭过去只做用于二胡琵琶等普通丝弦,应《今虞》琴家的恳请合作,经多年时间的摸索,终于试制成功古琴丝弦,当时称“今虞琴弦”,传廿余载,接续了古琴这一遗世独存的传统声韵。文革起落,人事浮沉,方老前辈谢世,所幸还有徒儿在。由于种种原因,古琴丝弦在断断续续地生产,时有时无,供应部分琴人使用,但由于原料等因素质量已大不如回回堂和今虞琴弦了。
剧团发展
近二十年来,在一片钢弦声中,香港德愔琴家独树一帜,无论是传授、雅集或音乐会都倡导丝弦琴。他们一方面请苏州乐器厂制弦车间生产多种规格的古琴丝弦并提高品质,一方面先后赴上海、北京、南京等地举行丝弦古琴音乐会,使许多学琴的青年人耳目为之一新。有识之士明白,要保存传统丝弦,就必须推广丝弦琴,而使用丝弦的推广又依赖于质量的提高。黄树志先生多次到苏州与方老的小徒弟制弦技师潘国辉商讨研制高品质的古琴丝弦,他出资试验生产再续“太古琴弦”,并分送海内外琴人试用。经此种种努力,大陆琴人爱弹丝弦琴的多起来了,其中不乏年轻人。
问题又回到优质丝弦的生产上来。丝弦的品质取决于原料和工艺两方面,而工艺水平取决于制弦师的技术和积极性。吴声琴学研究所应北京、南京等地琴友要求,同潘国辉技师进行商谈,定制200付中粗规格的上等丝弦,供各地琴使用。谈到持久生产优质丝弦问题,潘技师表示他已将近退休,而所在单位又面临改制,今后丝弦的生产又会中断。我们劝他退休后,应该继续制弦,还应该考虑带徒弟传授技艺,确保丝弦工艺不绝。潘师傅叹苦经,古琴丝弦的需求量太少,每年200付数字,很难生产的,也不会有人来当学徒。从态势看,古琴丝弦下面临又一场危机。但也可以说是一次继往开来的机遇。如果丝弦的推广卓有成效,更多的琴人爱弹丝弦琴,丝弦品质又不断提高需求量就很可观了,前景是不言而喻的。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就传统古琴文化遗产而言,丝弦是不可缺少的。鉴于丝弦承传的态势,我们呼吁广大琴人都来关心、理解、维护丝弦的持久生产供应,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扶持生产丝弦及其品质的提高。吴声琴学研究所责无傍贷,当尽力做好这方面的推动和协调工作,但愿丝弦古琴遗韵再现风采,代代传承不绝。
本文原载于《琴道》杂志
保护措施
丝弦是石家庄最具特色的土产,具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石家庄丝弦又是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在河北地方剧种中占有较高地位。同时他们也得知,周恩来总理曾经五看丝弦戏,并为丝弦剧团题词:“发扬地方戏曲富有人民性和创造性的特长,保持地方戏曲的艰苦朴素和集体合作的作风,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随着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丝弦的生存空间已日渐萎缩,丝弦面临着上演剧目老化,专业人士青黄不接等问题。在国家的重视和扶持下,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石家庄丝弦剧团重组并开始恢复演出活动,并招收新学员,排练新剧目,丝弦的发展又重现生机。
传承保护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重新认定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丝弦项目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石家庄丝弦全集_视频在线观看 - 56.com.石家庄丝弦全集_视频在线观看 - 56.com.2014-11-16
丝弦.iCIBA汉语站.2012-09-14
最新历史版本:丝弦戏.科技中国.2014-02-16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9 19:20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