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白眉长臂猿
长臂猿科白眉长臂猿属动物
东部白眉长臂猿(学名:Hoolock leuconedys):体长可达90厘米,体重6-9千克。雄性雌性的体型差别不大,但雄性具有两条明显分开的白色眉毛,体毛为黑色;而雌性的体毛为灰褐色,胸部和颈部的颜色较深。
形态特征
成年东部白眉长臂猿的体长60-90厘米,后足长140-153厘米,颅全长93-99厘米;体重6-8.5千克。雄性和雌性的体型差别不大,但雄性有长阴毛;对生而短的拇指;弯曲的手指悬挂时可牢固抓握。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用来悬挂和在树间荡臂。
雌雄异色,成年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有两条明显分开的白色眼眉,头顶的毛较长而披向后方,故头顶扁平,无直立向上的簇状冠毛,与冠长臂猿属相区别。胡须和阴毛浅黄色。成年雌性四肢颜色比身体其它部位颜色偏淡,体毛为灰褐色,胸部和颈部的颜色较深。眼眉更为浅淡,浅褐色或浅黄灰色,颊部和腹部暗褐色。颜面宽阔而被以灰白短稀毛,面周更趋浅淡,白色。雌性眉毛白色,接近淡黑色脸部边缘处变窄,眼下有一条纹,并穿过鼻梁,使面部看上去像一个头骨形。有喉囊,可增大领地鸣声的强度。皮毛浓密、绒毛状。
幼体出生时浅白色,但过几个月后就近似雄性皮毛了。
栖息环境
东部白眉长臂猿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高度为50米-2500之间。栖于阔叶林、湿润的落叶林森林、常绿混交林、落叶林、高大的落叶乔木常绿林、亚热带阔叶林,从山地、丘陵、山谷、坡度和低地森林,穿插树木和竹子的各种森林,包括初级、次级和再生林。最喜欢的栖息地是灌木丛与高大树木的树冠上。在白眉栖息地中发现的典型树种包括芒果龙脑香合欢红桂小叶榕
生活习性
东部白眉长臂猴几乎常年生活在树上,不筑巢,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进行,很少下地活动,严格树栖,偶尔也到地上行走,走路时,身体半直立,两臂有时弯在身子两侧,有时举过头顶,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其行动时靠两条长臂和钩形的长手,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干似的荡越前进,动作迅速准确。白眉长臂猿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
为单雄单雌配偶系动物,同自己的幼仔组成一个小的群体,通常3-5只为一群,占据一块大约面积为30-40公顷的领地,并且每天早上起来都发出大声的啼叫,其叫声洪亮,数里外可听到,声音好像“呼——克,呼——克”,所以,它又被叫做呼猿,或呼洛克猿。在夏季清晨,经常发出领域性的二重奏叫声,之后以及冬季则很少鸣唱。叫声由洪亮的哀号升音和低调的降音组成,每次持续约15分钟,没有性别上的特殊差异。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和缅甸。为东洋界缅甸——中国亚区的特有种,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以西的保山腾冲、盈江和陇川
繁殖方式
每年9月至翌年2月发情交配。交配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雄兽和雌兽都用前肢紧握树枝,面对面地悬挂于空中,用后肢相互搂抱腰部,下腹部紧贴,交配时臀部不断地颤抖,时间持续20秒钟左右。另一种是雄兽在后,雌兽在前的面对背蹲坐式,交配时雌兽的臀部高抬,低头或转头回望着雄兽,雄兽则在背后紧抱雌兽,臀部连续抽动,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3分钟。交配时雌兽发出一种低而急促的哼叫声,交配之后雄兽则表现得很兴奋。雌兽平均每3年产1胎,每胎1仔,怀孕期为7-7.5个月。初生幼仔的体毛为乳白色,6个月后变为灰黑色。7-8岁时性成熟,寿命一般为20-30年。
亚种分化
东部白眉长臂猿曾被认为是白眉长臂猿的一个亚种。2006年IUCN灵长类专家组会议同意将白眉长臂猿划分为东部白眉长臂猿和西部白眉长臂猿两个物种。中国高黎贡山地区分布为东部白眉长臂猿。
种群现状
物种数量
中国东白眉长臂猿数量约150-200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白眉长臂猿保护的重点区域。
20世纪50-60年代,东白眉长臂猿在云南西部有较广泛的分布和较多数量,仅腾冲就有数百群,总数不少于500只。80年代末,数量已大大下降,估计仅有100-150群,250- 400只。1994年,兰道英等重新复查时认为有50-100群,200余只,其中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和保山)20-50群,100-150只;腾冲尖高山(古永和苏典)一带30-50群,陇川(户撒)4-8群。古永,苏典和户撒的长臂猿多在中缅边境两侧分布。2009年范朋飞在保山,腾冲,盈江和陇川做了全面的访问调查和野外调查,结果显示白眉长臂猿在中国仅存40群,数量不到150只。
致危因素
1.东白眉长臂猿致危的主要因素在于栖息地被破坏,特别是中缅边境一带,森林砍伐的规模越来越大,且尚未有效地制止。当地民族的刀耕火种也威协着大片的东白眉长臂猿栖息地;
2.狩猎是次要的致危因素;
3.种群分布零碎,群与群之间相隔较远。近交衰退严重,造成后代生存能力减弱、繁殖性能降低;
4.性成熟脱离群体的青年猿,因找不到配偶而失去繁衍后代的机会。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人工繁育
云南省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通过人工干预,成功繁育出全国首例东白眉长臂猿,为繁育研究白眉长臂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小猿猴健康状况良好。
人工繁育的小猿猴为雄性,刚出生的时候体重才450克,因为出生在COP15期间就有了“十五”这个名字,刚满月的时候就被猿妈妈“毛球”给弃养了。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充当起了“奶爸”“奶妈”,精心呵护小猿猴成长。喂奶,换尿不湿,24小时监护……在“奶爸”“奶妈”们的精心照顾下,小“十五”健康成长,出生70多天,体重也增长到了650克。
据了解,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达到性成熟的母白眉长臂猿只有一只,公猿有三只。在研究白眉长臂猿的救护繁育中,专家通过人工干预,由母猿“毛球”怀胎8个月后,于2021年10月19日成功分娩了小“十五”。
专家介绍,对小幼猿“十五”采用的是混合喂养方式,白天由“奶爸”“奶妈”用羊乳喂养,晚上交由母猿“毛球”母乳喂养。这是幼猿养育模式的一大突破。近年来,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已经成功救助了10只长臂猿,成立了白眉长臂猿创新团队,对每只白眉长臂猿都做了DNA测试,并对它的雌猿选择、行为习惯进行了监测,取得了许多科学数据,对下一步开展白眉长臂猿的繁育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加速白眉长臂猿的繁育速度。
2022年10月,全国首例通过混合喂养的东白眉长臂猿“十五”已经满周岁,它的健康状况良好。
2022年11月24日,广州动物园首次成功繁殖的东白眉长臂猿迎来满月,并诚邀市民为这只珍贵的长臂猿宝宝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该长臂猿已得名“猿胜”,并于2023年10月24日迎来一岁生日,广州动物园为“猿胜”举办了周岁生日会,开展了“猿来有你”长臂猿科普驿站互动活动和生物多样性论坛等系列活动,以多样形式唤起公众对长臂猿的关注。
参考资料
Hoolock leuconedys .The IUCN Red List. 2015-04
Hoolock gibbon.primate.wisc.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1 09:3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