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新八景于2010年评选出炉,是继
东至县二十八景后的又一次群众性旅游景点评选活动
梅山桃园
(梅山生态旅游区)
桃园在东至县城东侧,分南桃园和北桃园,是太行山区罕见的一个山顶盆地,虽处海拔500米的山顶,但草木茂盛,土质肥沃,骏马秋风,大漠风光。相传这里是鬼谷子观星象、看日出的地方。
桃园有十四座石屋,屋名与鬼谷子十四篇的篇名相吻合,是苏秦、张仪苦练说服术的场所。南部有
太阳洞,传说太阳神因躲藏于此方避过后羿的利箭。仿生坡是徐福、茅溕跟随鬼谷子养生练功之处。桃园有数片桃林,据传西王母每逢三月三在此召开蟠桃盛会。
历山禅宗
(历山风景区)
大历山又名舜耕山,1998年大历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风景区。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北12公里处的206国道旁,历山又名舜耕山,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
因一座掌形山峰从波浪似的丘陵中突兀而起,直插苍穹,称之“历山”。集“尧舜遗迹、
佛教文化、岩溶景观”于一山。山上历 史文化悠久,唐贞宗二年始建草规庵、隐龙庵、真人观,明建尧舜词,今存法藏寺、尧池、舜井、 尧舜
望江台、尧憩石、舜耕地。山有伏虎洞、
堆云洞、 八公洞、白龙洞、燕子洞,洞内钟乳悬挂,造型奇异。 主峰仙人掌海拔372米,松苍柏翠,竹海深深。朝圣进香、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唐宋以后,道、佛两教徒来此建庙立祠,先后建造了尧祠、舜祠、寻真观、草规庵等庙,供奉尧舜塑像。现在山上有法藏寺,殿内常住僧尼10余人,终日佛灯高照,香烟缭绕,每年接待四方香客在10万人以上。1998年大历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双塔奇踪
(东流双塔景区)
天然塔坐落在镇北回龙山上,因地势“培娄卑伏,形家短焉”而建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春三月,三载而成。塔高十一丈,周6丈6尺,五层六方,砖石结构。每层门开六扇,内设楼梯,拾级登攀,可至塔顶。“上顶以金,下底以石”,飞檐翘角,规制壮观。清人冯荃写道:“一塔天然俯碧流,登临四面景全收。山连吴楚开云日,江涌潇湘过客舟。远村烟浮元亮圃,近城风扇谪仙楼。春光到处都成画,茅屋人家隔水洲。”因建塔筹款施工一帆风顺,又巧逢邑人李承祚乡试中举,大家认为是天然盛事,便名之为“天然塔”。登塔俯瞰,大江东去,孤帆远影,长江落日尽收眼底。
秀峰塔与天然塔相对,矗立在东流镇南牛头山上,与陶公祠相毗邻,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候选刑部司狱金城所建。塔5层6方,高10余丈,砖石砌成,似彩笔插天。《东流县志》载,建塔是为“增补文枢,更增秀气”。 1996年,省、县有关部门和人氏出资修缮。其规模略小于天然塔,结构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塔顶装饰。天然塔沿用佛教相轮饰顶,秀峰塔则饰之以斗笔,有“彩笔干霄气象”。金城认为:“县学之脉发自历山,少耸拔之势,虽东有迎龙寺,北有天然塔”,“若南关当学宫之巽再峙一峰”,就可以“增补文枢,更添秀气”。建成后取名“秀峰塔”。
陶祠菊香
(陶公祠景区)
陶靖节祠,门朝彭泽县城方向而开,门前植柳五株,象征“五柳先生”,祠左是碧光粼粼的学湖;祠右是烟波浩涉的七里湖。立祠门远眺,大江东去,波涌浪飞,轮帆穿梭,令人心旷神怡。据《东流县志》载:“祠内四面通达,中为龛,供奉崐靖节神像,前设香案。祠前为厂亭,亭前为月台,宽广各数丈,周围垒砖为垣,台下两南为大门,阶级直上数十蹬。临江为坊,坊外丛植菊。祠亭门窗枋柱,俱涂丹青,规制壮丽、环境清幽。”隔岸云山斜暮里,远村烟树隐横渊:“虚无车马喧人境,剩有 鱼媚客舟”。宋、元、明、清历代名流、学者、诗人前往拜谒者不乏其人,如朱熹、王十朋、梅尧臣、杨万里、陆游、汤显祖、于谦等人,自过东流,或吊菊圃,或谒陶祠,留下了许多咏菊尊陶诗章。明兵部尚书于谦诗曰: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黄湖秋风
(黄泥湖景区)
黄泥湖流传“七仙泛舟湖上;衣冠谈论而已”的神话,后人谓之“仙湖皎月”,为东流县旧八景之一。现湖中有一石突兀湖中,人称金鸡石,一传是天宫的凤凰下凡人间,羡慕此地湖光山色,伫立湖中点化而成;又传是巨石迸裂,有金鸡飞鸣而去。唐诗人罗隐作《题金鸡石》曰
青山隐隐望长溪,独墩无伴只孤楼。
草堂不见娄罗汉,金鸡不向五更啼。
黄泥湖波光粼粼,晶莹闪烁,山水合一,水天一色,一碧万顷,烟波浩淼。湖中行舟,人欢鱼跃。观山湖秀色,看雁鹤飞舞,赏梨结二度,令人心旷神怡。岸边有长汉庙,湖中有蚌蛤山、月形山。湖边山坡绿树成林,林间曲经通幽,湖周山峦起伏、青葱翠绿、碧水蓝天,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尧渡霓虹
(东至商业步行街)
商业步行街是东至建设史上的大手笔。
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与
世纪广场、和平
音乐广场、儿童游乐场穿插、融合在一起。路中辟有10米宽的休闲带,内设花坛、座椅,布置路灯、地灯、射灯、装饰灯、电话亭、
书报亭等等,玲珑雅致,别具一格。步行街南北入口分别设置了一组阶梯式叠泉和世纪花钟。世纪广场、和平音乐广场和儿童游乐场把整个街区勾勒成了3个巨大的板块,既自成风格,又完全敞开。“
都市变奏曲”等三座雕塑点缀其中,将尧渡河优美的风光引入步行街,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创造了“湖街一体”的迷人景观。
步行街既是商业集聚带,又是休闲生活好去处。每当入夜,步行街华灯齐放,火树银花,流光溢彩,蔚为壮观。阵阵晚风,声声音乐,仿佛把人带到一个梦境中。
张滩古风
(张溪老街)
张溪镇老街位于云雾缭绕的大历山北麓,烟波浩淼的升金湖之滨,背靠龙山岭,面朝张溪河,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人脉资源丰厚。
宋英宗时,随着江南的开发,人口的增多,老街渐具规模,“市面平旷、屋舍俨然、商贾接踵”,朝廷曾在此设有驿站。元朝末年,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时曾在老街河滩屯兵养马、操练水兵。清代康乾盛世,老街成为池州、饶州、九江三府交通要道,东流、至德两县设置的四条官道,其中东池(东流经长安、兰桥、唐田至贵池)、景池(景德镇到贵池)两条官道都从这里经过,这时老街更加兴旺繁华,一度成为东流县的首镇。
悠久的历史遗韵不仅增添了老街神秘色彩,更使老街成为人们追逐向往的地方。早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流放陵阳时曾几度游历老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县令陶渊明,利用东流莳菊的闲暇常到邑下老街观赏;昭明太子曾在老街书院苦读诗书;明初大将许山曾为朱元璋在老街屯兵养马,操练水兵;清雍正时八品修职郎土桥徐堃为老街修建杨家桥;清嘉庆恩科解元冯云露常徜徉老街观景览圣、赋诗作对。
龙泉烟柳
(龙泉生态旅游区)
翻开安徽地图,扑入眼帘的是东至县南部,宛如一根木楔,偏西斜插赣北,这根木楔的顶端处就是全省十三个重点边界贸易集镇----龙泉镇。
98年底,龙泉镇被批准为安徽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从此,这块改革的热土上再次掀起贸易高潮,边贸市场进一步走旺,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两个文明齐头并进,呈现出“烟柳繁华地温柔宝贵乡”的盛世之景。龙泉位于皖赣两省的东至、彭泽、波阳三县交界处,与江西石门镇隔河相望,素有安徽“南大门”之称。她傍222省道北跨长江而通江淮,南串波阳直达瓷都。交通十分便利,景泉(景德镇至龙泉)、大石(大渡口至石门)两条联接两省、勾通南北的公路在此交汇。因地势之要,战乱时期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平年代是商贾云集之所。龙泉镇辖13个村,126个村民组,人口1.8万,面积123.6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莲子、木材、香菇、木耳、甘蔗和鲜鱼等农副产品。一马平川的万亩盐田大畈是东至县久负盛名的“米粮之仓”,层山迭翠的大板山区蓄藏着极其丰富的珍奇资源。龙泉河,逦迤北来,茫茫南去,曲折环绕,景色迷人。龙泉的确是块宝地,她既有山色之灵秀,又兼具平原水乡之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