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东桥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桥梁
同安东桥,又名太师桥东桥。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东溪上。建于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比泉州洛阳桥早96年,也比同安西安桥早一百多年,是闽南地区较古老的桥梁。同安东桥是厦漳泉公路交通网上的一座普通桥梁,每天车水马龙,嘈杂喧哗,像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件。
结构
明代闽书》记载,东桥初清源军节度使“晋江王”留从效留太师所建,又名“太师桥”,建于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比泉州洛阳桥早96年,也比同安西安桥早一百多年,是闽南地区较古老的桥梁。
东桥原长五十丈,全用石板铺成,桥墩以石条交错互相叠压成船形,桥墩之间距离不等,桥身有点斜倚之状。民间流传“要倒是要倒,再造没这么好”。因造桥墩时,把每个桥墩都筑在巨石上,桥身显得歪斜不整,但基底牢固。因形造桥,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宋绍兴23年(公元1153年),朱熹到此赏月,赋有《雨霁步东桥玩月诗》:“月出澄余辉,川明发素光;星河方耿耿,云数转苍苍”的诗句,在溪底巨石上题“弁石台”,后人又镌“紫阳旧游”。
东桥是泉州、漳州中间的重要桥梁,屡坏屡修,同安孔庙的碑廊有一方记录清代修葺她的碑记。上世纪70年代同安环城公路扩建,在桥板上架起木桥,后来又改为石拱桥,1973年同安县革委会接到为北京中国农展馆“农业学大赛”展览准备材料的任务,决定拍一本反映同安农业成就的宣传册,由国柱同志拍摄,用东桥彩照做封面,当时东桥既是重要战备交通设施又是水利渡槽,当年厦门外贸部门也把册子带到广交会散发。
东桥同安60后、70后记忆里抹不去的夏日清凉:忆当年呼朋引伴从实验小学的古城墙攀下东溪,踩沙溯水到桥下钓鱼抓虾摸螃蟹、野泳、打水仗。90年代为拓宽公路,在东桥旁建了水泥桥和石拱桥并列,便利了交通,但美感顿失,令人遗憾,这也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代价吧。
发展历史
同安东桥(东桥),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东溪上。始建于北宋建隆四年(963年),经宋乾兴、治平年间重修。因明《闽书》载其为清源军节度留从效所建,故俗称为太师桥。桥西北东南走向,明隆庆《泉州府志》载称“桥长五十二丈,通水八门”。始建时原为平梁石构桥,有舟形墩7座,分别砌筑于不在同一直线的溪底巨岩上,故以墩距参差、桥身曲折独特而表现出具有原始性和独创性,十分壮观。该桥始建时间早于泉州蔡襄所建洛阳桥96年,早于安海安平桥(五里桥)188年。
南宋朱熹同安县主簿时曾赋留五言绝句〈雨霁步东桥玩月〉一首。诗云:“月出澄余晖,川明发素光。星河方耿耿,云树转苍茫”。桥附近溪石上原有朱熹和明御史刘存德“弁石台”、“东皋清流”等题刻,今已毁。此桥当年为同安瓷、铁外销交通要道,可惜这座保留并一直服役近千年的古桥,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同安环城公路时,于1971年5月改建为石拱桥并毁坏了原桥,后于90年代后又加高、拓宽,从而成了今日的此桥面貌。而在21世纪路面重新整修又耳目一新。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同安东桥.同安东桥.
同安东桥.同安东桥.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2:54
目录
概述
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