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东华大学二级学院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College of Textiles, Donghua University)是东华大学二级学院,建立于1996年7月,东华大学纺织学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后分别更名为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私立南通大学纺织科,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迁沪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成为东华大学的前身)。学院由1951年东华大学(原华东纺织工学院)创建时即成立的纺织工程系,后经纺织一系和纺织二系,于1996年7月组建而成。
学院简介
多年来,顺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经过历代纺院人的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积淀了别具一格的学科特色和人文精神。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硕果累累,桃李遍布海内外。在科学研究领域勇于创新、成绩斐然。
纺织学院是东华大学具有雄厚学科基础并体现纺织特色的主体学院,其前身是1951年建校时成立的纺织系。纺织学院是中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学院,所属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
学院下设纺织工程系、纺织材料系、针织工程与服装系、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高技术纺织品系、纺织品设计与纺织产业经济管理系共6个系、1个实验实训中心和1个行政办公室,拥有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纺织学院本着“求实、创新、包容、向上”的精神,通过深化教学、科研和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汇聚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贡献一流成果,为办成有特色、高水平学院而努力。
历史沿革
1951年成立纺织工程专业;
195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中国国内首批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学科;
1986年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1996年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199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入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前四次全国评估中均名列同类学科第一或A+;
2015年入选上海高校I类高峰学科并在第一阶段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
2017年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院规模
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 名,特聘和兼职特聘教授 5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 2 名; 10 余名中青年教授兼任着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以及重要学术刊物的主编和编委; 19 位教师拥有海外博士学位 和 博士后经历。 现有教职工 126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20 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 24 人,副高职称教师 39 人。 专任教师中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 74.3%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 46.7% 。 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 51.1%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 63.3% 。
学院拥有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计量标准认证的“纺织检测中心”、以及学院级纺织中心实验室、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和生物医用纺织品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基地。基地拥有仪器设备 2100 多台套,价值近 3800 万,其中大精仪器设备近 60 台套。松江校区基地面积为 11000 平方米。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 1212 名,硕士生 497 名,博士生 168 名。学院与美、英、法、葡、捷和澳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的 10 余所高校建立有密切的多种形式的合作科研及人才培养联系。现有 10 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和近 30 余位中外合作培养的研究生。近五年,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 98.3 %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 7 年保持 100 %。
学院将进一步本着“传承、求实、开拓、奋进”的精神,通过深化教学、科研和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汇聚一流队伍,构筑一流基地,培养一流人才,贡献一流成果,为办成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学院而努力。
学院机构
一.学院党委
中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委员会由1名党委书记、2名党委副书记、5名党委委员组成,并设专职党务干部1名。截止至2023年3月,纺织学院党委共有党员690名(正式党员618名、预备党员72名),其中教职工党员97名,学生党员593名。共有党支部35个,其中教工党支部8个,研究生党支部19个,本科生党支部4个,课题组创新型党支部4个。
1.学院党委委员
李佳耀、覃小红、寿晨燕、顾伯洪、王富军、许福军、孙宝忠、章倩
2.学院党委委员分工:
党委书记:李佳耀
党委副书记:覃小红、寿晨燕
组织委员:寿晨燕
宣传委员:许福军
纪检委员:王富军
统战委员:覃小红
青工委员:孙宝忠
女工委员:章倩
二.学院行政机构领导及分工
李佳耀:纺织学院党委书记
分管工作: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分管学院人事、宣传、安全稳定等工作;
覃小红:纺织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分管工作: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学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
寿晨燕:纺织学院党委副书记
分管工作:分管学院学生工作等;
王富军:纺织学院副院长
分管工作:分管学院本科生教育等工作;
许福军:纺织学院副院长
分管工作:分管学院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含资产、基建、安全)等工作;
王先锋:纺织学院副院长
分管工作:分管学院科研、外事、培训、文化传承等工作。
三.学院群众团体
1.工会
2、青年教师联谊会 :
纺织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在学院党总支和工会的支持下成立于 2004 年,由 40 岁以下青年教师组成,它是青年教师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是学院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的载体。
会长:孙宝忠
副会长:杜赵群、章倩
秘书:刘嘉炜
3.团组织
研究生团总支日常工作:负责召集团总支、班长、团支书例会,传达和学习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决议和指示,并具体研究和安排全学院共青团工作,重大问题提交学院党总支讨论决定;负责了解和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先进组织作用。
四.学院学术机构
教授委员会主任:覃小红
教授委员会副主任:王荣武、王富军
教授委员会秘书:杜赵群
教授委员会全体成员:王先锋、王荣武、王富军、杜赵群、李发学、汪军、张瑞云、胡吉永、钟跃崎、顾伯洪、高晶、黄晨、蒋金华、覃小红、曾泳春
愿景与使命
愿景 (Vision):
全面建成纺织世界一流学科
We provide world-class comprehensive textile educations.
使命(Missions):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纺织创新人才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extile talents to fulfill the significant national needs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一流纺织研究
Continuing forefront textile researches to target the global science frontiers
面向经济主战场实现纺织跨越式发展
Realizing textile leapfrog developments to serve the main economic battlefield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扩大纺织应用领域
Expanding textile applications to benefit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学院荣誉
“十五”期间,学院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 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3 篇、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6 项,特别是学院依托学科的SCIEI 、ISTP 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已经名列国际同类学科第一, 成功举办已有百余年历史被誉为“世界纺织界的奥运会”的世界纺织大会, 学术水平得到国际认可,学科的总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024年9月,入选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名单”。
先进事迹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发展最前沿的纺织教育和人才培养。学院立足中国纺织实践,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国家需求,系统化推进教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纺织一流学科优势,形成一批模式成熟、育人成效显著的纺织课程教材。纺织学院聚焦重点教材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建立编写团队,融入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推进教材建设创新发展。十五至十三五间,组织出版《纺纱学》《纺织材料学》等国家级规划教材 19 本,《纺织品整理学》等部委级规划教材 37 本,获批《机织学》《针织学》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上海市重点课程 24 门。人才培养效果凸显,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毕业生评价优秀率高达 96%。同时,学院加大全英文教材建设力度,出版《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世界古代纺织品研究》等系列教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使用,引领世界纺织教育及人才培养。
学科设置
纺织材料系
简介
纺织材料系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是由著名纺织教育家、中国纺织材料学科的奠基人严灏景教授发起组建,并开始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与培养。1981年纺织材料为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85年抽调师资组建服装学院的纺织产品设计系,86年纺织材料学科更名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90年代中期纺织材料系与纺织品设计系合并成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系,2010年恢复原名。纺织材料系所属学科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是上海市重点学科(1996年)、“211工程”重点学科(1996年)、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之一,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之一。该系在国内同类大学中最早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术水平受到世界权威学术机构英国纺织学会的认可。
多年来围绕上述内容持续不断地开展深入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 年培养的5名博士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7人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7名博士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承担国家支撑计划、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研究和重大军工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30 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每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0 篇以上,申请专利30余项。该系主编的6种教材获省部级以上的优秀教材奖,3种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研究生教学推荐用书。《纺织材料学》是国家精品课程。获国家、省部教学成果奖5项。
纺织材料系现有教师18名,其中在职教授6名,副教授9名,讲师3名,教师中博士学位的17名,并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捷克、沙特等国留学经历;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日本、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及香港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合作项目。特聘教授 名,兼职教授7名。
主要研究方向
1. 纺织材料结构、性能与成形(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Formation of Textile Materials)
各种纺织纤维、纱线和纺织品(服装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的结构、性能和成形及其相互关系理论;各种新型纤维、纱线和纺织产品的认识、应用和开发;废弃纺织材料的可回用技术与生态性评价;纺织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理论、方法和非常规测试技术。
2. 纺织材料测试技术及仪器(Measuring Technique and Instrument of Textile Materials)
纺织材料(包括纤维、纱线、织物及其复合物)形态与结构、性能及品质、功能与安全的标准检测方法、测量原理和仪器研制;纺织仪器的功能化、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纺织材料的原位组合表征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信号处理分析技术、纺织品CAD和CAE、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等在纺织检测中的应用。
3. 纤维制品设计原理(Fundamental of Fibrous Product Design)
纤维制品的结构与形态(排列构造、相互作用、尺度、表面、混合、复合等)设计及实现方法;纤维材料的功能(传导功能、防护功能、阻隔功能、过滤功能、舒适与风格、增强与耐久功能、伪装功能、塑形和整形功能等)设计与实现方法。纤维原料性能、纱线织物结构、成品性能的组合优化设计与虚拟建模表达和演示。
4. 产业用纺织材料结构、性能与应用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Textiles)
土工、建筑、农用、医用、汽车、防护、军用、环境、能源和其他产业用纺织材料及技术纺织品的结构、性能、成形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5. 功能与智能纺织品及表征(Intelligent Textiles and Characterization)
传导、隔绝、过滤、增强、屏蔽、伪装、防护、理疗、组织等功能纺织品及其功能表征;多元功能及双面功能纺织品及其功能表征;电子、信息、形状记忆、相变储能、自适应等智能纺织品的智能机制表征与形成工艺条件研究。
6. 纺织文物的分析与保护(Analysis and conservation of textile cultural relics)
古代纤维原料及其制品的表征技术与断代及溯源方法;基于纤维材料及成形工艺的复原技术与模拟表达;出土纺织文物及现场的保护技术;古代纺织品的清洗、修复和保存技术。
7. 软(纺织)文物的科学与文明考证
软文物现场痕迹考证及断代溯源技术;非开启现场的原位考证及断代技术;现场开启的应急保护系统与方法。
8. 古代纺织技术研究(Study of ancient textile technology)
包括古代纺织原料制备技术;古代纺织、染整加工工艺及机械;古代服装工艺技术;古代纺织工程中绿色环保技术再开发等。珍贵纺织文物的复原技术与复制技术;仿古产品的开发等。
9. 纳米尺度纤维材料与工程(Nano-scale fibrous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
各种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成形机理及其集合体与制品结构、形态、性能的设计与成形技术;亚微和纳尺度纤维材料的纺织品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成形技术;纳尺度纤维及其集合体的形态、结构、性能的表征及其表征方法。
就业去向:
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纺织品内外贸公司、纺织仪器企业、纤维与纺织品检测机构、海关商检、科研院所等的产品研发、品质检验、科学研究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以及继续深造。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
简介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成立于1996年,承担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同期成立了“东华大学非织造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东华大学土工合成材料工程中心”,承担国家、省部委以及企业的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2005年,教育部设立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本科重点专业,2008年,取得教育部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科是研究非织造材料的成形与加固、工艺与装备、结构与性能、产品与设计、应用与效能等要素及其相互理论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本学科重点研究非织造材料成网理论、纤网加固成型技术、加工装备与控制、非织造产品性能与应用等。其中,非织造纤网成形理论研究是基础,加固技术与制备工艺是根本,结构性能与表征研究是核心,产品设计与应用效能是关键。本学科引领国内外非织造技术发展新方向,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确定以下研究方向:
(1)非织造材料成网理论
主要研究干法、湿法、聚合物挤压非织造材料三大制造方法及成型过程的工艺控制,重点是非织造均质成形体系中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非织造材料加固技术与装备
主要研究机械缠结,化学粘合与热粘合固结技术与装备,重点是非织造多重加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3)非织造产品设计与应用效能
主要研究非织造产品结构、应用性能、效能评价与成形加固相关应用理论,重点实现各类天然纤维、高性能纤维非织造产品的产业化及工程应用。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中心)现有实验设备:
1、聚合物喷丝成网实验系统
2、射流缠结纤维成形系统
3、气流成网组合机组
4、干法成网与针刺成形设备
5、开松梳理铺网系统
6、钠焰法过滤效率检测装置、多孔材料孔径仪、人工智能快速老化仪、接触角测试仪纤维细度仪,T8130口罩滤料测试仪等。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中心)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约80余人。本学科不仅承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还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及国内外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
主要教学与科研成果: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上海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教学成果。
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2项(经费153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教委创新项目以及国家、教育部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取得了8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多项。
就业去向:
国内外企业研发及技术管理、科研院所、海关商检、质量检测等。
纺织品设计与产业经济系
简介
纺织品设计与产业经济系,于2011年初由纺织学院调集在纺织品开发设计、纺织产业经济等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教师组建成立,他们是该领域教学、科研的精锐力量,是纺织学院乃至东华大学科研、教学成果最多的教学系之一。 教学方面,本系主要负责“纺织品设计”、“纺织贸易”和“纺织产业经济”三方向的本科教学,承担着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程”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承担着“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的建设任务,目前正在开展新二级学科“纺织品设计”的研究生招收工作;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学成果奖15项,主编出版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及科技专著8本。
科研方面:本系教师承担过国家“七五”~“十一五”各阶段的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项目;尤其在近 5 年,承接国家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市级与集团企业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每年发表SCI、EI等收录的高水平科研论文50多篇。 本系有在职教师17名,其中特聘教授1名,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5名,6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部分教师具有国外博士、博士后或海外工作的经历。
主要研究方向和梯队:
高技术纺织品系
简介
高技术纺织品系是2011年纺织学院根据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要求成立的新系。本系针对相关要求整合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等两大科研与教学队伍,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复合材料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相关高技术纺织品产业发展需求。本系主要负责“纺织工程专业--高技术纺织品方向”和“功能材料-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与技术方向”的本科人才的培养。从属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建设的主体学科。
主要科研方向:
国际合作
本系根据所依托学科的优势特色和国际发展趋势,针对学科进一步提升基础理论研究水平、拓展研究领域的需求,与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的海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主办、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包括:2007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暨“111计划”年会、2008国际血管临床/材料多学科论坛暨“111计划”年会第一次会议、2008生物可降解纤维材料研讨会暨“111计划”年会第二次会议、2008国际纤维基组织工程支架学术会议暨“111计划”年会第三次会议、2009美国纤维学会春季会议暨“111计划”年会、2010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暨“111计划”年会、2011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暨“111计划”年会等。
与海外合作伙伴的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不仅提升了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搭建了国际交流的平台,并不断延伸拓展,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与更多的本学科领域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拓展了本学科在国际学术圈的认同程度。与国际纺织学科排名前列的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及美国费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和学生交换备忘录,已经派出了30余名双学位学生赴美进行生物医用纺织、纺织复合材料等方向的学习。
就业去向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产业用纺织品(保健卫生用品)公司、三资企业、贸易公司、检验检疫部门、医院、医疗机关事业单位、读研深造、出国留学等。
针织与服装工程系
简介
东华大学针织工程专业成立于 1958 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针织本科专业。现作为纺织工程专业中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1994 年针织工程本科生教学获世界纺织教育界权威组织——英国纺织学会认可,标志着本科教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3 年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针织工程系拓展为针织与服装工程系。教学内容与学科领域是研究利用各类纺织纤维经各种针织加工方法制成面料,并设计、制作针织服装、装饰织物以及用于国防、航空航天、能源、建筑、水利、生物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产业用的高性能针织品。 针织与服装工程系与国内外各大专院校、从事与针织相关的国内外贸易公司和生产企业有着广泛的协作关系,该系紧紧追踪国内外针织技术发展新动向。
研究方向
一、 新型原料服用针织产品开发与舒适性能研究
二、针织服装款色与结构设计
三、数字化纺织技术
四、产业用纺织品开发与性能研究,研究内容涉及:
纺织工程系
简介
纺织工程系所属的纺织工程学科系教育部的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的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在该校“ 211 ”工程建设的主体学科。 纺织工程学科主要涉及纤维及纤维集合体的加工与制备以及性能。五十年代,纤维与纤维制品主要用于服用产品,学科的内涵局限于纤维机械工艺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化学纤维不断问世,新的纤维制品加工方法不断出现,纤维制品加工设备日益自动化、智能化,纤维制品应用领域尤其是在重要产业部门应用的不断拓宽,纤维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学科内涵大为扩展,与其它一级学科的交叉渗透也大为加强,新的学科生长点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本学科现有教授 12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0 人,),副教授 12 人,及讲师、助教等,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 15 人。主要研究纺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原料和新产品等,研究方向包括纤维与纤维集合体运动学与动力学,纺织加工与产品的智能检测与控制,天然纤维资源的利用,化学生物技术在纺织只的应用,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过程的解析研究;高性能合成浆料,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的高吸湿材料,农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纺织结构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的纺织成型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近年来学科点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项目 4 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共获得国家、省、部级一、二、三等的发明奖、科技成果奖 10 余项,教学类奖有国家和省部优秀教材和科技图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近 10 项。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项,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项,国际合作项目项以及与有关企业合作的项目等。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0 10:35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