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横跋扈(拼音:zhuān hèng bá hù)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时·
范晔《
后汉书·梁冀传》。
南朝·宋时·
范晔《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汉顺帝时的
梁冀,因为他的妹妹是皇后,父亲又当着大将军的官,所以他的官也越做越大,后来也当上了大将军。
梁冀非常贪婪,州县官吏必须给他进贡钱银、珍珠财宝,不然他就横加罪名,捉拿问罪。有一回,梁冀想用一匹马做抵押,向财主士孙奋借5000万,可是士孙奋只借给3000万。梁冀心中恼怒,就诬陷士孙奋的母亲偷了他家的白珠、紫金,结果将士孙奋兄弟二人关在狱中,没收全部财产。
汉质帝即位后,年少的质帝知道梁冀为人骄横,对他很厌恶。有一次集会的时候,质帝望着梁冀对大臣们说:“这位是跋扈将军啊!”梁冀听了,非常怨恨。当天质帝就被梁冀派人用鸩酒毒死了。
后来,梁冀当皇太后和皇后的两个妹妹先后去世,
梁贵人受到
汉桓帝宠幸。梁贵人本名邓猛,父亲早死,母亲宣氏改嫁给梁冀的亲戚梁纪。梁冀的妻子见她长得美,就认为干女儿,改姓梁,并把她送进宫中,结果受宠。梁冀怕她母亲宣氏泄露真情,派人去暗杀她,不料刺客被她家隔壁人家发现而逮住。 宣氏得知这个情况后,进宫向桓帝哭诉。这时,桓帝对梁冀的横行霸道已非常不满,就召集一些大臣商仪,决定除掉梁冀,并立即派出1000多武士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和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当天自杀身死。
所谓专横跋扈,一般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或具有一定权势的人的放纵、骄蛮、专横、不讲道理的一种形容。专横跋扈者总是以“一贯正确”的姿态出现在他人的面前。总是采取一种藐视他人的态度,以一种“势利眼”、非常不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如果一个群体专横跋扈者太多。那么,这个群体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很紧张的。所以一定要有意识地学会忍,因为只有会忍、学会忍,才会避免自己的飞扬和拔扈。专横跋扈者的专横跋扈实际正是自己愚蠢、无知的表现。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就是在嘲笑自己的无知,嘲笑自己的愚蠢。
作家·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后来张鸣岐一步步升到两广总督,曾将龙济光调为广东提督,以抵制专横跋扈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
作家·
邓一光《我是太阳》:“云彩公主喜欢太阳王子的威武有力,但是不喜欢太阳王子的专横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