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位于
遂昌县西南边境,紧靠福建省浦城县,距县城119公里(小路90
公里),是浙闽边境名村。明清时曾属二十一都周公口庄。民国时期属?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属柘岱口(毛阳)乡。由17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下.南宋宁宗(1195~1224在位)时,著《资治通鉴纲目发明》的著名学者尹起莘曾在尤家墩的仙峰庵研修。全村地广人稀、山多田少,总面积4.21万亩,内山地4.12万亩,耕地415亩。1992年,全村309户,1079人。主要姓氏为张、廖、周、刘4姓。张姓祖籍福建汀州上杭,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迁居此地。周姓祖籍湖北黄岗,唐时迁大柘,其后代于明初再迁居下。
下村约有8公里长的地域与福建省浦城县接壤,与浦城县忠信乡龙洋村仅一条小坑之隔,两村民房基本相连,可谓“
鸡犬之声相闻”。相传,千年以前这里归属不定,没有明确省际界线。约在唐末宋初,遂昌与浦城两县县令奉上司之命进行划线定界,相约各自从县城出发步行,走到两人碰面地方,就立碑为界。可遂昌县令为多占管辖地域,提前在头天晚上动身,多行了30公里路,两
县令正好在后来的下村与龙洋村的间隔地--小坑边碰头会面,就这样定下两省界址,后待浦城县令发觉吃了亏,想重新再划界,但为时已晚。
两边村民世代以来做到分省分县不分亲密关系,始终友好往来,和睦相处。龙洋及其他福建地界的林特产品经下村运出,工业日用百货经下村运进,农业生产用的化肥、
农药、
种子,下村负责供应,下村搞农田基本建设,缺劳力、资金,龙洋村会伸出援助之手。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中,两村共建治安联防队,共浇村前水泥路面,共修通往苦麻潭的7公里林区公路,防火护林、防汛抗洪也都配合协作,两村关系亲如一家。对此,两县人民政府都很满意,中共浦城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曾多次亲临下村表示感谢之意。
巍巍的仙霞岭山脉由福建入境,下村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余座,加上多雨的气候条件,这里宜林山地辽阔,尤其适宜经营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村民祖祖辈依靠山地生活。
下村的村民长期主要从事开山种粮。在以粮为纲的五六十年代,村民勉强糊口度日,但林木资源有降无升。70年代后逐步停垦还林,但一度又以砍木头为主,林木砍多造少,村民生活虽有所改善,而林业生机难以维持。80年代开始转向以林为主的轨道。
80年代,下村贯彻“以林为主,全面发展”、“以林业带动其他各业”的经营方针。村班子以身作则管好1万亩村级统管山林,在努力搞好林业生产的基础上,利用林木资源,兴办加
工业,把过去丢弃在山沟溪边或当柴烧掉的次材小料和废材加工成小方料、地板砖、毛边板、包装箱、钢丝床片及木珠等多种木制产品,销往江苏及杭州、上海各地,年收入逐步增加。1992年,5家木材加工厂产值95万元。村里利用林业收入增加对农田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共修建简易
公路5条,计15.5公里;
高压输电线路6条,计12公里;新建电灌站两座,拦水坝9处,引水渠道2450米,开垦良田127.5亩,为村民生活带来方便,使粮食稳产高产,不再上山开垦种粮。1992年生猪饲养量也从十年来长期徘徊的300来头增加到1104头。商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从无到有。1992年有商业、饮食服务业专业户6家,运输专业户11家。随着各业生产的发展,1992年下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7.2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30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为28.0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为810元(加自用竹木部份收入为91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7倍、4.1倍、74倍、4.6倍。
下村里的林业生产由于做到采育并重,“造、育、封、护”结合,严防
森林火灾,推行工程造林,营造高质量的基地林,提前消灭荒山。下村
活立木蓄积量,据县林业部门调查,从1984年的11.91万立方米增加到1990年的13.17万立方米,7年中净增1.26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增幅及森林覆盖率名列全省前茅。林业生产从此进入“青山常绿、永续作业”的良性循环,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发展林业生产付出大半辈子心血的原党支部书记周德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1987~1990年中国森林防火模范”的称号。
1935年~1936年,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在村落周围活动,中共浙西南特委第一任书记宗孟平牺牲在村区横源坑。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使这里的党员和干部坚定为多数人谋利益的信念,增添建设好山村的精神力量。下村的村民们解决温饱以后,就把创建文明村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集资70万元、集工2万多个,扩建了6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新建了共计1500多平方米的影剧院、俱乐部和电视地面接收站。开办了幼儿园,安装了
自来水设施。通过伸延输电线路把电力送到每个自然村的每个农户家庭。同时还半费为全村农户实行
家庭财产保险。逢年过节,村班子人员亲自带着慰问品挨家挨户上门慰问烈军属、
五保户、困难户及70岁以上的老人。1992年全村各项文明建设的经费支出达到6.98万元。
下村村子里社会化服务工作逐步配套健全。下村集体配有兼专职的文化员、保育员、电管员、护林员、农科员、土管员、计划生育服务员及电话总机值班员等10多个服务人员。从各个方面为村民提供服务。为此,村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获得1989年省级先进党支部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