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宫之难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的历史事件
下宫之难是春秋时期晋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是晋国卿族势力对执政地位争夺导致的灾难性事件。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与诸将攻赵氏下宫,罹难的是赵朔。赵同、赵括等利用这次劫难实现夺嫡目的。晋景公十七年,晋杀赵同、赵括,复立赵武,使赵盾、赵朔的赵氏嫡传地位得以延续。著名的《赵氏孤儿》即与此事件有关。
出场人物
晋灵公——前任国君
晋景公——当时晋国的国君
赵朔——赵盾之子,史称赵庄子
赵同——赵盾异母弟,赵衰赵姬长子。封在原,史称原同。时为下军将
赵括——赵盾异母弟,赵衰与赵姬次子。赵盾感念赵姬恩情,指定其为继任的赵氏宗主。封在屏,史称屏括。时为新中军佐
赵婴齐——赵盾异母弟,赵衰与赵姬幼子。封在楼,史称楼婴齐。
赵旃——赵穿之子,赵盾之侄,已别为邯郸氏。时为新下军佐。
赵庄姬——赵朔之妻,晋景公之姐,史称孟姬、庄姬。
赵武——赵氏孤儿,赵朔之子,史称赵文子
栾书——栾盾之子,史称栾武子。时为中军将(执政)。
郤锜——郤克之子,封于驹,史称驹伯。时为下军佐
韩厥——韩氏宗主,早年家道中落,养于赵氏,史称韩献子。时为新中军将
屠岸贾——《史记》中为晋国大夫、司寇,晋灵公、晋景公宠臣,这次血案的行凶者。
程婴——《史记》中为赵氏家臣
公孙杵臼——《史记》中为赵氏家臣
主要版本
《左传》
将《左传·成公四年》、《成公五年》、《成公八年》三篇中的几处描写加以整合,便可梳理出事件脉络:
晋国大夫赵盾,是赵同、赵括、赵婴齐同父异母的兄长。孟姬下嫁于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后谥为庄,故称赵庄姬。而赵氏灭门惨案的重要诱因,其实是一件发生在赵氏家族内部的丑闻—— 赵庄姬与赵婴齐有奸情(此事应在赵朔死后不久,属叔叔与侄媳妇乱伦),事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赵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与此同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郤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于是,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赵氏封邑改封给大夫祁奚。当时,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
不久,幼时曾受赵盾养育之恩的韩厥对晋景公谈起赵衰赵盾的功绩,称如果他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后人祭祀,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
《赵世家》
太史公在《史记·赵世家》中说道:晋国赵氏家族在赵盾时期曾经执掌晋国朝政,就连当时的国君晋灵公都惧怕他。晋灵公年幼顽劣,宠信奸臣屠岸贾。屠岸贾为己谋利,于是与晋灵公串通一气,屡次刺杀正卿赵盾,未遂。后赵盾逃匿,但是还未出国境,赵盾的族弟赵穿弑灵公于桃园,又迎赵盾,赵盾得以继续掌权。赵盾拥立公子黑臀,是为晋成公
晋成公即位后,完全委国政于赵盾。屠岸贾失势,心里暗中记恨赵氏,但惧于赵盾的权威,不敢作乱。赵盾死后,屠岸贾又得宠于晋景公(晋成公之子)。前597年,屠岸贾认为时机成熟,就告遍诸将:“当年赵穿弑灵公,赵盾虽然不知道,但是仍是贼首。以臣子弑君主,而他的子孙在朝堂,那还怎么惩罚罪恶之人呢?请诛杀赵氏!”这时曾为赵氏家臣的韩厥却反驳道:“灵公遇到贼人,赵盾正在逃亡,我们的先君(即晋成公)以赵盾没有罪,所以并不诛杀。如今你们要诛杀他的后代,这是违反先君的意思而乱开杀戒。”屠岸贾不听,决意要下手。
韩厥心急,亲自到下宫(赵氏的宫室)要求赵朔赶紧逃亡。赵朔不愿意,说道:“如果你不让赵氏绝嗣,赵朔死而无憾。”韩厥答应了,回去便称病不出(在《东周列国志》中,赵朔与夫人赵庄姬作生离死别,并告诉赵庄姬:“如果生男子,他就叫赵武,当为赵氏复仇;如果生女子,她就叫文嬴,赵氏宗庙就该灭亡!”)。屠岸贾不请示国君而私自带领诸将攻打赵氏于下宫,屠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东周列国志》还提到赵旃害怕受到牵连,逃亡了),尽灭赵宗。
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实际上为晋成公之女),已经怀有赵朔的孩子,逃至公宫(晋宗室的宫殿)藏起来。赵朔的一个门客叫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告诉挚友程婴:“你为什么不死呢?”程婴说:“赵朔的妻子肚子里有子嗣,如果幸运得到男子,我一定照顾他,奉养他;假如是个女子,我会去死的。”后赵庄姬分娩,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了,到宫中搜索。赵庄姬将婴儿赵武藏在自己胯下,祈祷道:“赵氏宗族如果绝嗣,他就会哭叫;如果不该灭亡,就不会出声。”屠岸贾搜索时,赵武竟没有啼哭,屠岸贾没有搜到。赵武脱险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这次没有搜到,以后一定还对再来搜查,怎么办?”公孙杵臼问:“保卫婴儿与死,哪个更难?”程婴回答:“死来的容易,拥立少主难啊!”公孙杵臼说:“赵家的先君们曾厚待您,你来干难事,我干容易的事吧,我先死!”于是两个人计划着拿别人的婴儿充数(《东周列国志》中称充数的是程婴之子),藏于山中。程婴骗诸将:“我程婴不能拥立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两金子,我告诉赵氏孤儿的下落。”诸将高兴,成交,出动军队随程婴攻打公孙杵臼。公孙杵臼骂道:“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年下宫之难没能随主公而死,与我共谋藏匿赵氏孤儿,如今又出卖我。即使不能扶立少主,又怎么忍心出卖我们?”抱住婴儿大呼:“老天啊!老天啊?赵氏孤儿有什么罪啊?求你们让他活命,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诸将不干,将婴儿与公孙杵臼一并杀死。诸将都以为赵武已死,很高兴,以为斩草除根。然而真正的赵氏孤儿尚在人间。之后,程婴保护赵武一起隐居于深山之中。
就这样,程婴与赵武在深山中居住了15年后的前583年,晋景公生了病,一占卜,得知是大业(大业为嬴姓,赵氏的先祖)的后代们在从中作祟。晋景公问韩厥,韩厥是知情人,于是劝诫晋景公:“大业的后代在晋国绝嗣的那不是赵氏家族吗?中衍之后,都是嬴姓族人(【注】:赵衰一族为嬴姓赵氏)……如今我们的君主却独灭赵氏,国人都很痛心。只希望国君能够处理它。”晋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世子孙吗?”韩厥顺水推舟,俱实以告。于是晋景公与韩厥谋立赵孤,召来藏于宫中。诸将入宫来给晋景公探病。晋景公公开将赵氏孤儿带入朝堂。诸将不得已,都把责任推给屠岸贾。于是让赵武、程婴拜见诸将,诸将反而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灭掉屠氏家族,晋景公把当初的赵氏田邑还给赵武(在《东周列国志》中称是晋悼公听由韩厥之言,才为赵氏平反昭雪)。
等到赵武行弱冠礼,程婴于是向诸大夫辞行,对赵武说:“当年下宫之难,赵氏家臣多殉职。我不是偷生,而是思念扶立赵氏的后代。今天你已成年,恢复了爵位,我将到九泉之下去见赵盾与公孙杵臼。”赵武不愿意程婴离开他,哭泣不止想留住程婴,程婴还是选择了自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0 23:53
目录
概述
出场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