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共通护卫舰计划(Common Next Generation Frigate,CNGF)是由英国与法国发起,意大利随后加入,旨在取代NHF-90
北约共同护卫舰计划,研制欧洲新一代中型防空舰艇替换参与各国老旧舰艇的多国防务联合计划。
发展沿革
计划背景
NFR-90宣告失败后,继而出现的欧洲新一代中型防空舰艇共同合作研发计划有两个,一个是1990年德国与
荷兰签署的新一代护卫舰研发协议(西班牙于1994年加入此团队,成为三国护卫舰合作计划(
TFC)),另一个便是英、法两国在1991年提出的未来护卫舰计划(Anglo-French Future Frigate,AAAF)。英国打算以AAAF取代逐渐老迈的
42型驱逐舰,而法国则要以之作为新造戴高乐号(Charles de Gaulle,R91,已于2001年服役)
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主要
防空护卫舰只。
计划签署
1991年夏季,意大利便表达对AAAF计划的兴趣。在1991年10月,英、法正式启动AAAF的初期定意需求。在1992年4月,意大利 开始派出观察员参与AAAF计划,随后在1992年底决议加入。在1992年12月18日,英、法、意签署三方对共同护卫舰的基本需求文件。在1993年4月起,意大利全程参与计划。在1993年9月,三国共通护卫舰的计划办公室(Joint Programme Office,JPO)在伦敦正式成立,AAAF也正式改名为“下一代共同护卫舰”(Common Next Generation Frigate,CNGF),项目名称为地平线(Horizon)护卫舰。CNGF最主要的武装是主要
防空导弹系统(PAAMS),这也是CNGF项目的研发重点之一。在1994年7月11日,英、法、意三国的
国防部签署CNGF计划的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
计划实施
统筹
为了统筹进行三个国家的
合作研发计划,英、法、意成立一些跨国协调组织。三国海军高层成立一个共同会议,轮流在三个国家举行。此外,三国还成立一个执行需求参谋团队(Operational Requirement Staff Team,ORST),由三个国家海军参谋担任计划执行官(Programme Officers),负责相关执行事宜,而计划执行官工作的地点和伦敦的CNGF联合计划办公室在一起。此外,英、法、意相关国防厂商合资组成一个跨国的
策略联盟公司(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Company,IJVC)来执行PAAMS、战斗系统和船舰载台的整合开发工作,这些来自各国的主承包商包括英国马可尼海军系统与亚罗造船厂(GEC-Marconi Naval Systems-Yarrow shipbuilders)、英国航天防卫(BAE Defence Systems)、英国沃斯柏船厂(Vosper Thornycroft)、意大利金融集团造船厂(Fincantieri)以及Alenia电子公司、
法国造舰局国际分部(DCN International)等。待策略联盟公司成立后,就进行主合约的竞标,决定设计、建造等不同工作的主承包商。
然而,CNGF选定主承包商需要得到三个参与国政府的同意并签署合作备忘录,才会得到政府拨下的款项,而在此之前各厂商所有的先期研发、准备工作都是自费进行;这种模式对于各参与厂商而言,风险非常庞大。由于各国对
策略联盟公司的
商业运作条件歧见不少,因此CNGF的IJVC直到1995年2月才终于在伦敦成立,比原订1994年10月有所延误;其中,跨国主承包商包括英国GEC-Marconi Naval Systems and Orrizonte SpA以及法国DCNI。这些商业歧见能够解决,主要在于各参与国对参与厂商提出保证,厂商的非经常维持费用(non-recurring costs)也会被视为CNGF计划的寿期程本,并在计划之后的阶段获得补偿。然而,随后的评估显示要完成CNGF计划所需的成本将比预期的高出许多,稍后英国国家审计办公室(National Audit Office)也指出CNGF所需的采购周期被
国防部低估,实际上要多出四年。
执行
为了执行地平线计划,
法国政府成立一个国家协调中心(National Focal Point,NFP),由一个计划执行官与相关专家团队组成,负责监督地平线计划的执行,包括对于此计划项目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后勤支援以及支出状况等范围的管理监督工作。参与地平线计划的法国主要厂商如下:
法国造舰局(DCN)负责船舰建造与战斗系统整合工作,Thomson-CSF与Matra负责开发战斗管理系统,Thomson-CSF与Dassault Electronique负责通信管理系统,Thomson-CSF Defence负责
电子战系统。而参与PAAMS防空系统与
紫菀防空导弹的法国厂商包括Thomson-CSF、马特拉航天(Aerospatiale Matra)与意大利Alenia Marconi Systems合资成立的欧洲导弹公司(EUROSAM),以及法国航天(Aérospatiale)、达梭电子(Dassault Electronique)、SEP、DCN等。
随着CNGF计划的进展,NFR-90计划中的老问题再度浮现,各国的需求并不一致,对基本设计或装备的采用也有很深的歧见。首先,法国与
意大利海军主要都在风平浪静、阳光宜人的
地中海操作,没有必要使用吨位太大、
续航力与耐波力较好的舰体,但英国皇家海军却需与风浪恶劣的北大西洋环境搏斗,所以一开始双方便为CNGF的吨位产生重大歧异,法、意认为4000吨的护卫舰等级便足敷需求,英国却认为CNGF应定意为6500吨以上的驱逐舰才像样。虽然CNGF随即依照英国需求而增加至6500吨左右,但接下来在关键装备的选择上却发生了更大的意见冲突。
争执
CNGF其中最严重的争执在于选用PAAMS
防空导弹系统的雷达,法、意主张采用意大利开发的欧洲多功能
相控阵雷达(European Multi-function Phased Array Radar,EMPAR),但英国坚持采用英国本身的多功能电子扫瞄雷达(Multi-function Electroically Scanned Adaptive Radar,MESAR)的舰载衍生型──桑普森(Sampson)雷达。造成此项歧异的原因在于双方需求的巨大差异,英国海军在马岛战争时航母舰载机队、外围防空舰艇实力均不足,因而蒙受相当损失,这使英国海军坚持CNGF必须能为整支舰队撑起有效的防空保护伞,不仅要击落朝着自己而来的导弹,也必须拦截其他朝着己方舰队而去的导弹。但对法、意海军而言,CNGF最多当成两国航空母舰的贴身护卫,只要在安全距离外成功拦截那些朝着自己而来的目标即可,不需要具备超强的广区域控制与拦截能力,对雷达与导弹接战距离要求遂比英国低得多。因此,英国坚持使用长距离搜索能力与技术水平均属高档的Sampson,对战系的资料处理量与管制能力也有较高的需求;但 是法、意而言,性能与技术水平低于Sampson、但价格低廉得多的EMPAR便绰绰有余,整套系统只需要能替代现役的标准SM-1就可以。由于防空射控雷达是舰载战斗系统的关键,既然雷达谈不拢,代表背后的战系、界面将更难以取得共识;此外,Sapson比EMPAR昂贵得多,研发时程也比EMPAR慢,势必不符合法国、意大利对成本及交舰时程的需求 。到1994年10月底,PAAMS的雷达选择的问题稍微缓和,因为CNGF的相关业界厂商向英国保证,PAAMS的系统架构能兼容于EMPAR或Sampson雷达;然而,由于对PAAMS规格与性能标准的歧见,英国与法、意在PAAMS开发阶段中亦有大量的争执。战系方面,法国打算从自家Senit系列衍生而来,而英国则计划从本身Type-23护卫舰的作战管制系统(Combat Manage System,CMS)为基础进行开发。
计划协调
在1996年3月,英、法、意签署三份关于CNGF的备忘录(MoU),其中PAAMS MoU包含三个国家在PAAMS开发计划中的分工原则,PAAMS MoU Supplement 1提及PAAMS的全工程发展与初始量产阶段(Full Scal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Initial Production Phase,FSED/IP),而CNGF MoU Supplement 1则记载关于CNGF护卫舰的设计相关。在3月20日,CNGF正式进入定意阶段,CNGF MoU Addendum 1也获得签署。在1996年4月,CNGF的战斗管理系统(Combat Management System,CMS)进入定意研究阶段,并选择了两组研发团队;随后在同年6月,CNGF的整合通信系统(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FICS)进入定意研究阶段,同样选择两组研发团队。到1997年中旬,英国、法国与意大利有条件地签署了PAAMS合作发展与购置协议;在此定意中,PAAMS可为CNGF提供区域、近程与点防御防空能力,使用紫菀-15/30防空导弹 。在此时,PAAMS也被定意为一个双轨计划,分别满足英国与法/意的需求。在1997年9月11日,CNGF的IJVC获得关于CNGF计划定意的合约,包括战斗系统陆基整合测试工作(在法国
土伦执行,称为Batch 1)、降低成本研究等。在1998年,PAAMS的全工程发展与初始量产阶段合约正式签署。在1998年6月,CNGF的舰体载台发展合约正式签署,称为Batch 2。
CNGF的
电子战系统在1994年进入Phase A的计划定意阶段,然而在此时就已经预知电子战系统也会是CNGF计划的歧见点之一;意大利偏号舰载固态干扰发射机实施cross-eye对抗,而英、法则打算使主动式诱饵进行角度迷惑。在1997年 下半,CNGF的电子战系统进入Phase B定意研究阶段,参与的厂商分为两组团队,包括ARCEO(由Racal-Thorn Defence、Alenia Difesa、CS Defense组成)以及JANEWS(包含Elettronica、由法国Thomson-CSF与Dassault合资成立的Horizon GIE 、GEC-Marconi组成) ,两组团队各获得价值450万
英镑的合约,进行为期18个月的计划定意工作。这套电子战系统颇具野心,操作完全自动化,与舰上战斗系统整合,包含电子截收、程序化的干扰系统、诱饵发射器等,相关的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能力。
除了主要防空系统之外,英、法、意属的其他许多装备如垂直发射器、舰炮、
反舰导弹、鱼雷、电战系统等也
不尽相同。垂直发射器方面,法、意两国自然力主采用DCN研发的Sylver A-50型,但英国考虑到日后追加美制以及战斧巡航导弹(英国已经在1995年向美国订购
战斧 Block4导弹)与标准SM-3
反弹道导弹等考虑,一开始青睐美制
MK-41垂直发射系统,这导致英国与法、意一度在1997年初产生争执,进而影响PAAMS计划的进度。在1998年夏天,PAAMS计划办公室正式选择以Sylver作为PAAMS的垂直发射器,这也导致
英国皇家海军相当不满,因为他们渴望获得美制战斧Block IV以及SM-3反弹道导弹等系统,如选用Sylver A-50垂直发射器则将无法兼容。动力系统方面,英国偏好使用较为先进、低速静音性能较佳、功率分配较有弹性的燃气涡轮搭配发电/电动机的CODLAG或CODLOG等组合,但法、意两国则希望采用技术成熟、传统保险的燃气涡轮与柴油机的复合动力配置(CODOG)。依照CNGF最初的计划构想,各国CNGF的规格应该尽量统一,使每个次系统的生产量增加,如此才能最有效地降低
单位成本;但现实上英、法、意都选择不少本国开发的既有系统,
计划分歧
除了各国对CNGF的需求不一之外,对于工作量分配也有许多歧见。英国对CNGF的数量需求(12艘)远大于法(4艘)、意(4至6艘),但是建造工作分摊并不公平:需求量最低的法国,一开始竟要求其造舰工作量占整个CNGF的46%,后来虽然降至25%,但英国还是很难接受 ,这导致CNGF的成本攀升,让英国可能采购不到足够的数量。由于PAAMS系统的研发工作量的歧见,导致英国一度拒绝签署备忘录。直到1996年三月,三个参与国才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包括PAAMS计划的备忘录、PAAMS全工程发展与初始生产阶段以及舰艇的设计定意阶段;然而,此时参与的相关厂商都警告,由于各国对CNGF设计与装备的巨大歧见,将使计划持续落后。在1996年,由于英国暂缓对Sampson雷达的主承包商选商工作,导致整个PAAMS的进度遭到延迟,首舰成军时间从最初希望的2002年拖到2006年左右(使用Sampson雷达的英国版估计在2005、2006年间,而使用EMPAR雷达的版本则在2004至2005年间),又进一步增加参与国对于替换旧舰的压力。
英国退出
由于上述种种歧异与争执始终无法协调,导致CNGF进展有限,裹足不前,而英国替换旧舰的进度却不容再多作拖延。 在1991年初,CNGF进行首制舰的发展阶段,并签署CNGF MoU Addendum 2。然而,在英国军方与工业界一致的强大不满之下,英国终于在1999年4月退出该计划,自行发展Type-45型
导弹驱逐舰,不过仍使用一些与CNGF相同的装备。在1999年10月,地平线护卫舰计划的定意阶段(Phase 1)终于结束,而法、意决定以两国合作的方式继续进行这个计划,
预算上限定意为200亿
法郎(约30亿
英镑),这包含发展设计以及建造首批四艘驱逐舰(法、意各二艘)的经费,其中大约1/3用于PAAMS防空雷达、战系与导弹系统。
计划结果
经过协商与取得共识之后,法、意两国国防部长在2000年9月正式签署地平线驱逐舰的发展建造协议,此阶段将排水量定意为6700吨,长度150m,两国各建造两艘。在2000年10月,法国DCN、Thales公司及意大利Fincantieri、Finmeccanica等CNGF的主承包商重新成立Horizon SAS公司,负责CNGF的研发整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