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Shanghai Library)位于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是上海市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市分中心、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是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2年7月22日,上海图书馆在
南京西路325号开馆。
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它是一个综合性情报研究和文献服务单位。
1958年,上海图书馆又与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科技图书馆、上海报刊图书馆合并,建成新的上海图书馆。
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
1996年12月,上海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8年11月24日,入选“
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23年4月23日,阅文集团与上海图书馆日前共同举行“书香上海·阅读全球”主题合作发布会,宣布在去年“全民阅读战略合作伙伴”基础上合作升级,围绕百部网文及IP作品入藏、推出“百部年轻人精品书单”、举办作家沙龙、网文出海等领域深化合作。
发布会上,上海图书馆与阅文集团共同宣布,103部网络文学作品以数字形式入藏上海图书馆,内容横跨网络文学20余年的创作历史,既有《上海凡人传》《上海繁华》《
都市赋格曲》等展现时代风貌的上海故事,也有《吾家阿囡》《择日飞升》《巫神纪》等凝聚传统文化底蕴的精品,还有《灵境行者》《黎明之剑》《机动风暴》等融合理性与想象力的科幻作品。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献5600余万册(件),其中中文古籍线装书约170万余册,善本2.5万种17万册,属国家一、二级藏品2256种13526册,中文期刊19915种,上海
地方文献共8454册,上海历史图片21429张。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藏有中文古籍线装书约170万余册,善本2.5万种17万册,属国家一、二级藏品2256种13526册。其中包含有《北西厢记》《禅宗永明集》《
船子和尚拨棹歌》《
春秋经传集解》《鼎新图像虫经》等。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上海图书馆设有上海年华、世博信息、抗战图库、联合国资料、留学指南等特色馆藏栏目。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藏有1985年以后出版的上海主题的文献共8454册,上海历史图片21429张。
截至2015年底,上海图书馆藏有1949年10月后的中文期刊19915种,现刊8574种。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共有数据库539个,其中订购数据库196个,自建数据库10个。其中,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资源库、清华同方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读秀、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等。
支撑保障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上海图书馆通过《上图专递》、《竞争情报》、“第i情报”和媒体测评等高层次研究性情报服务项目,为城市发展等领域提供多种决策参考信息。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开通了一卡通、“上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24小时
自助图书馆、
RFID自助借还系统、
视障阅览室、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e卡通”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上海年华”数字资源库等现代化服务。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在编职工75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9人,副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328人。
机构部门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设有党政办公室、工会、团委、妇委会、组织人事处、监察室(审计室)、业务处、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协调辅导处、财务处、行政保卫处、研究室(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读者服务中心、历史文献中心、文献提供中心、会议展览中心、采编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系统网络中心、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出版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典藏中心、公共数字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文化研究基地办公室)24个部门。
建设成果
开发成果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通过技术整合改造,在互联网上开放馆藏数字资源:家谱全文3000种,上海年华精品专题图片库4种,古籍善本、刻本50种,民国图书100种,特色老唱片音频10种,网上讲座视频30余部,网上展览20余部。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图书馆编纂出版《翁氏藏书与翁氏文献》精品文献图录。举办宋刻本《长短经》影印出版首发式。
2018年9月,上海图书馆和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教会新报》(影印本),《中国教会新报》(后称《教会新报》,更名《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中文期刊,该刊是晚清西学东渐的重要媒介和文字载体。
2018年3月,由上海图书馆周德明、黄国荣主编,黄显功策划的大型丛书《上海图书馆藏民国统计资料》出版发行。该丛书全文收录民国时期统计资料894种,共120000余页,分为220册(包括目录提要1册)。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学术期刊
《图书馆杂志》由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与上海图书馆合办,1982年1月创刊。初为季刊,1987年起改为双月刊,1999年起改为月刊。1997年起,每年增发30万字的“理论学术年刊”,2003年起“年刊”采用书号方式正式出版。2000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1992年以来,《
图书馆杂志》连续四次列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
1955年3月,上海市图书馆在创刊了《全国主要期刊资料索引》,初期为双月刊,1956年起改名为《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同年下半年起改为月刊,1959年起分成《哲学社会科学版》与《自然科学技术版》两刊,一直出版至1966年9月文革开始休刊。1973年复刊时正式改名为《
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前期哲社版与科技版合一,1980年又分成《哲学社会科学版》与《自然科学技术版》两刊。
《全国报刊索引》收录了全国包括港、台地区的期刊8000种左右,涉及所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它的内容包括中国与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人大、政协等重大活动、领导讲话、法规法令、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各行各业的工作研究、学术研究、文学创作、评论综述以及国际、中国国内的重大科研成果等。
古籍保护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上海图书馆藏有已编古籍130余万册(其中善本约18万册)、碑帖16万件(其中善本2千余件)、明清近代尺牍11万8千通。
1996年新馆落成,极大改善了古籍庋藏条件,如善本书库已做到恒温恒湿,后来又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制作了楠木盒加以珍藏。1996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专门成立了抢救历史文献工作组,开始对大量累年积聚成堆的未编文献进行抢救整理。这是历年来上图对古籍所开展的最大规模整理保护工作,前后已持续近十年,且仍未终止,业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建成总共800平方米的家谱、碑帖专库;对大批破损家谱及部分碑帖予以修复;编纂出版了反映1万1千余种10余万册馆藏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初步摸清馆藏碑帖家底,其数据库也在制作之中。这不仅使大宗尘封数十年的历史文献得到有效保护,并使之为读者所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上图仍有约50万册古籍、2万余件碑帖尚未整理编目,大批虫蛀、残损古籍有待精心修复。囿于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古籍整理保护工作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1990年~1993年完成了市文化局科研计划项目“自动古籍图书超高频杀虫机”研制,并获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1997年又完成了科研项目“用拟除虫菊酯对馆藏图书、资料防蛀方法的研究”,并获得了1997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所获荣誉
2016年,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七部委授予“全国首批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
2016年,获的2015年度上海市平安单位称号。
2016年,被授予“2015年度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
2015年,图书馆被上海市科技统计协会评为“上海科技统计先进单位”。
2015年,图书馆所被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评为“2014年度先进集体”。
2015年,图书馆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2013—2014年度“全国文明单位”。
2023年2月,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上海图书馆形象标识以“风好正扬帆、飞鸟过山海”的视觉意象,寓意智慧、包容、互联战略将引领上海图书馆成为崭新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在“大阅读时代”化身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诗意栖息地。标识三角外形用弧形线条构成书本翻页的意象,顶部似有一只从书本中振翅飞出的小鸟,寓意上海图书馆将传承过去的成功经验,拥抱未来的智慧发展,以科技赋能文化,为读者提供便捷、智能、创新的服务。标识还左右对称,呈两种深浅不同的蓝色,如飞鸟栖息在被阳光照耀的大树上,寓意上海图书馆将倾力推动本馆与东馆协同发展,兼顾公共阅读推广与专业图情服务,为全年龄段、多样化知识需求人群创设包容性环境。
宗旨愿景
宗旨: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及时快捷、想方设法。
使命: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
文化活动
截至2018年9月,上海图书馆开展的品牌文化活动有世界读书日、“阅读马拉松”、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市民文化节、上图讲座、上图展览等。
现任领导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1. 读者可凭本人有效的参考阅览、参考外借的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借阅一楼基藏书库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每人每次借阅4册。
2. 读者调阅到所需的资料后,请在综合阅览室阅览。书刊阅毕请归还到出纳台,并换取自己的读者证。每天17:00前,请将所调阅资料及时归还。
3. 参考阅览图书如果当天17:00前没有归还,并将图书带回家,按每本每天5元收取逾期归还费。
4.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请勿在文献上批注、涂改、折叠、污损、剪切、撕页,勿将文献带出本阅览室,违者按上海图书馆有关规定处理。如读者需要资料复印请在本楼层的复印点复印。 如有特殊需要需自行扫描或拍摄书刊资料时,请到参考咨询台填写《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书》。
5. 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6. 请将非本阅览区的书刊(含自备书刊)、包袋(大于14*20厘米)、食品等物品存放寄包处。
7. 请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借阅规则,做一个文明读者。
8. 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图书馆将竭诚为您服务。
9.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借阅制度
申办对象:
成人读者证:年满14周岁的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士。
少儿读者证: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申请方法:
申请者持本人的有效证件办理。有效证件包括:二代身份证、港澳通行证(或回乡证)、台胞证、军人证、护照(外籍人士)。未满14周岁无身份证者,可持印有身份证号码的户口薄。
功能使用范围:
注意事项
1.每位读者只能申办一张读者证,可根据个人所需,申请不同的功能。
2.外地和外籍读者,申办参考外借功能,需同时出示上海市长期居住证。
3.普通外借功能,各中心分馆均可办理。其他功能需前往上海图书馆办理。
4.读者证限本人使用,冒用、借用他人读者证,工作人员有权收回。
办证处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6:30;国家法定假日:9:00~15:30
1、进入中文书刊外借室,须凭本人持有的具有普通外借功能的有效读者证。
2、每证最多可借图书或期刊共10册,借期28天,可续借一次。逾期归还者须支付逾期费每天0.2元/册。持有逾期图书或逾期费未缴清的读者均不能继续借书,读者需要把已经逾期的书刊归还,并交清逾期费,才能继续借书。
4、请妥善保管读者证,如不慎遗失,应及时去办证处挂失。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由读者承担。
5、如欲退证:读者须凭身份证、读者证和押金凭证办理退证手续,领取押金,办证处收回读者证。代退押金者,除出示以上证件,同时还需出示本人身份证。
6、残疾或70岁以上等有特殊情况的读者,如需代借,须书写委托证明。代借时,受托人须出示身份证以及委托人的读者证和委托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