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国上海市公办高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简称“上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注册地址为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合作单位,也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已开设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得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姜椿芳厉麟似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等杰出的名家大师都曾执教于上外。
历史沿革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急需大批俄语人才的情况下,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倡导,经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决定,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四部为基础,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由此于1949年12月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上海市委任命时代出版社社长姜椿芳同志为第一任校长,最初校舍位于宝山路(原暨南大学二院)。上海俄文学校是一所以学习俄语和俄罗斯苏联文学为主的外语类高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俄语口笔译人员和俄语教学师资。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时期
根据陈毅同志的指示,为配合中国外交外贸工作需要,学校于1950年增设英语班,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校址迁至东体育会路(原暨南大学一院)。1951年4月,学校又建立东南亚语文系,增设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专业。1952年3月,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学员150余人并入该校。至1952年8月,学校共设俄语、英语、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5个语种。
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时期
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高等院校实行统一招生并开始院系调整。根据教育部指示,该校东南亚语文系师生全部并入北京大学,只设俄语专业。同年9月,学校遂改名为“上海俄文专修学校”,又于11月再度更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学制固定为3年。这一时期,学校的教学工作从培训式教学走向正规化教学,梳理了正规教学的观念,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组织,取消了综合性的俄语教研室,成立了实践课、翻译、文学史、语言学等10个教研组,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建立了学籍管理制度。至1956年6月,在校教师人数达241名(苏侨教师90人,中国教师151人),先后招收七期学生共3998人,其中毕业2087人,为中国各条战线输送了一批俄语人才。
上海外国语学院时期
1956年,该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语、法语、德语专业,学制改为四年。1958年,学校接受上海市委财贸部和上海市外贸局的委托,开设外贸外语系,设英语、德语、法语等6个语种。1963年9月12日,经中央批准,上海外国语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直属教育部领导。1964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第148次全体会议通过,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王季愚同志被调任为上海外国语学院院长,这是该校第一位由国务院任命的校长。这一时期,学校还新增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并与上海市教育局共建了附属外国语学校、附属外国语小学等教学部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上外从1966年6月起就开始了所谓的“停课闹革命”,全校党政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教学科研限于停顿。1970年,学校开办试点班。1972年,学校正式恢复招生。1973年,学校又增设了阿尔巴尼亚语专业。由此开始了教学秩序的重建和教学工作的恢复。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十年动乱结束,上外的教学工作才开始得到重新发展。1979年,学校学制恢复为四年,开始招收学位研究生,恢复出国培训部,并成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各类研究机构、图书资料中心和外语考试中心等。同年又与徐汇区区政府共同创办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后为原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
1982年,学校由单科的外国语学院向多科性应用学科外国语大学方向发展。1983年起,学校陆续增设了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等新专业。1983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英语、俄语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5月,经教育部同意,该校英文译名由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SFLI)改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1993年,该校实行了新生入学收费和奖学金、贷学金相结合的制度。在进行招生改革的同时,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新的语种和新的应用学科专业,相继开设了国际会计、涉外秘书、广告学等专业和课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时期
199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时被列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首批学校之一。1996年,学校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学校建立了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新校区。2007年1月,上外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正式确立。2014年5月,学校提出“新时期应有的外语人才观”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的办学使命。2015年11月,学校提出“多语种+”战略,并构建外语院系特色思政工作体系,加强思政课程与外语专业教学的结合。
2016年7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学校提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2017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2019年2月,上海市委宣传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协议。5月,入选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1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与西班牙皇家学院院长达里奥·比利亚努埃瓦在西班牙首相府签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中西语言文化联合研究中心建设”的合作协议,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为该学院语言资源库唯一获得授权的海外单位;上外入选教育部首批融媒体建设试点高校。12月,上外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签署德语/经济学双本科项目合作协议。同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入选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获2019年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案例;上外多语种网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站”精品奖;上外获“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官网获得上海市第八届“优秀网站”称号。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0年度“语言文字生活系列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家语委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2022年12月26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4月8日,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高端论坛暨“星火计划”启动仪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成立;7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共有5项成果获二等奖。
2024年3月19日,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互动实验室启动仪式在上外-松江国际传播实训基地举行;12月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成立。12月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23个教学院系(部),有56个本科专业,涵盖1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35个语言类专业和 21个非语言类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在职教职工1473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818人(正高职称163人、副高职称275人)。学校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课程思政示范团队3个,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上海市教学名师4人,上海市曙光计划16人、晨光计划21人、阳光计划14人次。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16人,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89人。上海市育才奖3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01人(103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 A+,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 6 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 A 类)。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4个上海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授课语种数量已达54种。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5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教学成果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成果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已先后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多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已先后加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
已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合作开设9所孔子学院,并在墨西哥开设教育中心,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和南美,致力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各重点学科、非通用语种专业、复合型专业均在对象国家和地区设有学生交流项目,互换学生、互认学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机会到国外高校游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上外就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名留学生来上外进行短期或长期学习,截至2024年5月,上外已累计接收来自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三万余名留学生。上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到海内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和长期学术访问,吸收世界高等教育的成果与经验。
上海外国语大学自2007年开始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截至2022年1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已与欧、美、亚、非、拉地区9个国家的高校和机构合作,承办了9所海外孔子学院。
●学术交流
2024年4月1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讲座在上外松江校区行政楼举办,讲座题目为“现代早期绝对君主制度如何影响文艺复兴戏剧”,主讲人是上海科技大学邹羽教授。由上外英语学院主办的讲座在上外松江校区五教楼举办,讲座题目为“在移民社区做田野调查:以美国亚裔社会为例”,主讲人是社会学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周敏。
2024年4月3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主办的讲座在腾讯会议开展,讲座题目为“二语情绪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主讲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成陈。
2024年4月11日至4月1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云南昆明德尔塔酒店举行,会议主题为“构建AI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1个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研究平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智库、1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 / 国家语言文字智库、1个上海市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和20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2个教育部国际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为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分中心单位。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年度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共14项,语言学学科立项位居中国首位。获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2项,连续两年列中国首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3项,位列中国第二。获批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和专项共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校级重大攻关项目和交叉学科创新团队项目立项12项。
●著作论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著作、论文方面获得多项成果。202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SCI、CSSCI、EI等高质量论文7篇,国际会议宣读论文9篇。研究院专职科研人员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CSSCI、SSCI和A&HCI论文38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0年,是中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中心馆之一。截至2024年5月,上外图书馆共有两处馆舍。1955年在虹口正式建立独立图书馆,2003年建立松江校区图书馆。上外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2万M2,阅览座位约2600个,两校区通还通借,资源共享。上外还有费萨尔图书馆等十余个特色文献资料室,有馆藏纸本文献130万余册(涵盖65个语种)、电子图书174万册、中外文纸本报刊1385种、电子期刊12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272万余篇、电子资源数据库85个。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平台长期保存和共享上外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学术成果,并为研究过程及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数据存档、管理、发布、检索、共享、引证和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服务。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编辑出版了《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比较文学》《国际观察》《英美文学研究论丛》《阿拉伯世界研究》等21种学术期刊,其中有7种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8种英文期刊在国际发行。其中,《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两度被评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也是中国唯一一份被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收录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语言类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徽以展开的书本及茁壮的橄榄枝为主体构型,书本象征对学问与真理的求索,橄榄枝象征对和平与友谊的向往。两者衬托并环绕着代表学校的三个文字元素,依次为中文校名简称(上外)、校名英译缩写(SISU)、建校时间(1949年)。
●校旗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旗面采用学校标准色,中央分别印有白色中文校名全称、校名英译全称和徽志。
精神文化
●校训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训是“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格高志远”出自《礼记·缁衣》中“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以及(南梁)萧统编著的《文选》“气高志远,似若无敌”。“学贯中外”则源于“学贯中西”,以“外”代替“西”,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校歌
1989年3月2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务委员会确定《上外之歌》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校歌。该校歌由上外原英语系博士研究生庄开仁作词,原经济贸易系1985级本科生王志晖谱曲,经群众试唱和上海音乐学院陆在易等专家审定。2009年,时值建校六十周年,歌词参照新校训进行了重新修订。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共有心舞手语社、上外文学社、德语社、沪语社、无间粤语社、模拟联合国协会等56个学生社团。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有两个校区,共占地74.7公顷。
虹口校区
截至2024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占地总面积为254亩(约占16.9公顷)。原为国立暨南大学一院,其旧址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兴办于上海西体育会路的持志大学(后易名“持志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是上外研究生高年级、留学生、培训生等的培养基地。除教学楼外,还设有逸夫图书馆、逸夫会堂、会议中心、健身中心、迎宾馆(留学生教育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科研楼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正(南)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邮编200083,东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东体育会路340号,西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虹口区西体育会路189号,学生生活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体育会路411号。
松江校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坐落于松江大学城内,截至2024年5月,其占地总面积达867亩(约57.8公顷),于2000年至2003年间建成。松江校区是上外本科生、研究生低年级的培养基地。上外依据不同语种国家的建筑样式设计建造教学楼,如伊斯兰风格的东方语学院、维多利亚风格的英语学院、东瀛风格的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正(南)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550号,邮编201620,西门地址为中国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500号,学生宿舍区(松江大学城二期)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文汇路300弄。
校园环境
图书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0年。1955年在虹口正式建立独立图书馆,2003年建立松江校区图书馆,目前图文信息中心大楼已成为松江区地标性建筑。上外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2万M2,阅览座位约2600个,两校区通还通借,资源共享。
三馆
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19年6月确定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以下简称“三馆”)三馆合一机构设置,同年12月,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顺利开馆。2020年11月,三馆开始独立运行,实行统一管理。
上海外国语大学档案馆成立于2019年6月,前身为综合档案室,档案馆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综合档案馆藏和办公区域设在虹口校区行政楼5楼;学生档案馆藏和办公区域设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7楼。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史馆位于松江校区,于2019年12月8日建成开放,展陈面积约500平方米。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Museum of World Languages)于2019年12月开馆,时值联合国“国际本土语言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Indigenous Languages)和上外建校七十周年,是中国第一座世界语言博物馆,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语言类博物馆之一。上外世界语言博物馆总展陈面积近2000平方米,以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汉字“语”的言字偏旁衍生出三大展区——“说”,沟通世界;“记”,书写世界;“译”,诠释世界——串联起“语言的诞生” “语言的家族”“语言的要素”“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未来”等八个展览篇章。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政治外交界
教育学术界
传媒出版界
工商企业界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上外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外标识.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校领导.上海外国语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